保山作為歷史文化聚寶盆,其文化燦爛而厚重,豐厚的文化資源和文化遺存是保山的文化資本,哀牢文化、永昌文化、滇西抗戰(zhàn)文化、善洲精神等文化資源的薈萃,孕育了廉潔為民、廉潔忠義、廉潔修身、廉潔從政等廉潔文化元素,這些元素可以為地方干部廉潔教育和學生思想教育提供內(nèi)容支撐,傾注理論泉源。
保山作為人類發(fā)源地之一,其文化資源豐富而厚重。無論是古代的哀牢文化、永昌文化,還是近現(xiàn)代的滇西抗戰(zhàn)文化、善洲精神等文化資源中都有及其豐厚的清正廉潔文化元素,這些廉潔文化元素無疑可以為為干部廉潔教育和學生思想教育提供獨有的素材資源和理論養(yǎng)分。
1 廉潔文化概述
何為廉潔?《辭海》中將其解釋為“清廉,清白”。《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將其解釋為“不損公肥私;不貪污?!焙喲灾?,廉即清廉,就是人不能貪取自己不應(yīng)得的財物;潔是潔白,就是做人應(yīng)有清清白白的行為,光明磊落的態(tài)度。
何為廉潔文化?王進敏在其著作《廉潔高效政府研究》中對其解釋是“廉潔文化是廉潔的理論和行為方式及其相互關(guān)系的文化總和,是關(guān)于廉潔的知識、理念、制度及與之相對應(yīng)的生活方式、行為規(guī)范的總概括。[1]”張瀟瑞、朱麗霞提出廉潔文化包括了廉潔的基礎(chǔ)知識、理想信念、規(guī)定制度與之相匹配的生存方式和行為標準[2]?,F(xiàn)代廉潔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修身為本、崇德尚廉、廉為政本、持廉守正等傳統(tǒng)廉潔文化中的智慧和力量[3],也可以從優(yōu)秀的地方文化中汲取精華,讓廉潔文化教育成為具有地方特色。
2 保山地方傳統(tǒng)文化中的廉潔元素
清正廉潔是華夏民族世代奉行的美好品德,也是我國古代廉潔文化的核心組成[4]。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涵養(yǎng)出的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是現(xiàn)代廉政文化建設(shè)的重要根基。保山作為人類發(fā)源地之一,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因此,自古就有“文獻名邦”“文化之邦”的美譽。厚重悠久的歷史文化,養(yǎng)育了一代代清正廉潔、一心為公的清廉公仆,也涵養(yǎng)了清廉愛民、忠義廉明、正己修身、廉潔用權(quán)、廉潔從政等廉潔文化元素。
2.1 清廉愛民
仁者愛人、以民為本的執(zhí)政理念是植根于中國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孔子的“仁者愛人”,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等等都是以民為本的典范。保山歷史上以“愛民”為人稱道的清官好官數(shù)目不少,其中尤以保山進士第一人文澍、愛民縣長張其嵋、知縣喻秉淵、御史邵惟中最突出。
文澍(1434-1515),字汝霖,號橘庵,明代中期隆陽人。保山第一個有歷史記載的進士。曾官至刑部主事、員外郎、郎中,太子太保等,為官20余載始終秉承樸實謙虛、正直坦率,絕不與欺壓民眾的權(quán)貴豪紳同流合污。在饑荒之年,為老百姓請米萬石,受賑民眾眾多。因其清廉高潔的品行,深受百姓愛戴。地方官民為表彰其懿德善行,將保山城西部的松山(又名寨子山)改名為太保山,并以保山為縣名。
張其嵋,具體生卒年代不詳,清代保山廉政名宦。任保山知縣期間,面對“損多益少、十室九空”的施甸八鄉(xiāng),他訪貧問苦,體察民情,移風易俗,“勸民以耕、教民以讀、禮賢下士、撫綏夷漢”。他大膽革新,減少苛捐雜稅,并用自己的薪資為民眾筑壩疏河、鋪設(shè)道路。因其廉政愛民,深受當?shù)厝罕姁鄞?,被譽為“青天張”。
喻秉淵,原名喻元吉,四川巴州(今四川恩陽)人。生于道光七年(1827)卒于光緒十八年(1892),16歲中秀才,22歲中舉人,曾任保山縣知縣。喻秉淵一生胸懷“一朝為官,要造福一方民眾”的信條,為官清廉,辦案公正,一心為民。他每次審案都要百般斟酌,充分調(diào)研,遍訪民意,力求“上不愧于朝廷,下不愧于黎庶百姓。因其清正廉潔,被百姓譽為 “喻青天”。
邵惟中(1515-1589),字希舜,號纓泉,保山隆陽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中進士,被授予行人司行人,后調(diào)任南京廣東道監(jiān)察御史,后又因人舉薦,晉升為常州知府。作為行人,他經(jīng)常受命代表朝廷出使,因清正廉潔,堅守志節(jié),拒收各地官員饋贈,被眾多藩府官吏們所雅重。作為監(jiān)察御史、常州知府,他一心為公,心系民生疾苦,善政之舉不可勝數(shù)。為官幾十載,給兒孫們留下的家產(chǎn)還不及一個中產(chǎn)之家。
文澍、張其嵋、喻秉淵都不是土生土長的保山人,但他們在保山為政期間清正廉潔,愛民如子,深受當?shù)匕傩站粗嘏c愛戴。他們在保山歷史留下的不僅僅是一段段佳話,更是積淀了保山地方廉政愛民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邵惟中則是地地道道的保山隆陽人,是保山的山水養(yǎng)育了他,而他的廉潔為民的品質(zhì)又反哺了保山,豐潤了保山廉政文化。
2.2 忠義廉明
忠、孝、廉、節(jié)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準則,也是中國古人所追求的處身立世之道?!爸摇奔粗矣趪?、忠于人民。這是中國古人最看重的行為準則,也是古人最樸素的愛國情懷的體現(xiàn)。從《論語》中“為人謀而不忠乎”的自省自警,到《孟子》中“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立身處事之道,再到范仲淹筆下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這些無一不是“忠”的具體體現(xiàn)?!靶ⅰ奔葱⒕锤改福贫鴱V之即為尊老和敬老?!傲本褪巧袠闼囟缌疂崱P⒑土窍噍o相成的,孝是做人之本,廉是為政之基。古人認為,為官不清不廉,是不忠不孝的表現(xiàn)。“節(jié)”就是節(jié)氣和操守,人之處事,應(yīng)該涵養(yǎng)浩然正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清正忠烈名太守曹鸞、愛國廉政疆臣劉樹堂就是奉行忠義廉明的典范人物。
曹鸞(?-176),東漢永昌郡太守。他為人正直,為官清廉。面對宦官當?shù)?,他直言上諫,伸張正義,以致被迫害下獄,被拷打致死。
劉樹堂(1830-1903),字璟含,隆陽人、監(jiān)生。咸豐年舉人,歷任道尹、布政史、巡撫、總督,一生剛正清廉,政聲傳揚。
保山歷史上的忠臣義士較多,而曹鸞和劉樹堂這兩個生活年代相差的一千多年的清正廉臣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代表,他們的正直不阿、剛正清廉的優(yōu)秀品質(zhì),清正廉潔的故事一直被后世稱頌傳揚。
2.3 正己修身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影響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政治理想。縱觀保山地方文化名人的生平,其中不乏正己修身的典范。其中布衣鄉(xiāng)圣楊元、永昌廉政名宦羅文節(jié)、南紀英哲張志淳最為后世所稱贊。
楊元(1436-1487),自幼勤奮攻讀,精通天文地理、四書五經(jīng)六藝。一生忠誠教育,淡泊名利。他的學生中多有成名顯績者。為了感念老師的教導知恩,其學生戶部侍郎張志淳費盡心機迎接他至京都安享晚年,但是楊元婉拒美意,一心回鄉(xiāng)執(zhí)鞭。張志淳巧將黃金填入筆管和墨錠之中饋贈與他,楊元返鄉(xiāng)后卻轉(zhuǎn)贈親友門生。作為開創(chuàng)永昌文教新篇章的先賢,他的高行義舉被代代傳頌。
羅文節(jié),元代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司吏。一生奉行寧肯自己喝冷水、吃苦食也絕不貪取的“飲冰食檗”精神,隨時手持木制的“冰檗”警示吏民,不畏豪強為民做主,面對金錠、金銅像絲毫不為所動,被譽為防貪拒腐的護身衣堅如鋼鐵。
張志淳,字進之,號南園,云南保山隆陽人,明代中期的名臣、名士。因曾出任戶部侍郎和工部侍郎,世稱張侍郎。他的英名在保山可謂家喻戶曉。他在朝廷為官20余載,忠勤政事、清正廉潔,堅決不與小人為伍。因遭人迫害致仕歸鄉(xiāng)后,他潛心著述,在文學上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個人作品曾被收錄于《四庫全書》。他不僅注重個人品行修養(yǎng),也培養(yǎng)了兩位非常出色的兒子,即張含和張合,他們父子三人為保山地方文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4 廉潔從政
清正廉潔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織部分,早在《周禮》中就對“廉”有了明確的要求,即“六廉”: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這也成為對為官者最重要的考核標準。上文所述保山歷史上的清官廉吏無一不是廉潔從政的典范。此外,說到清廉為政,不得不提的是保山永昌郡首任太守鄭純、明代清官名士張合、“永半朝”王宏祚。
鄭純(?-77),在位期間,一改在哀牢地區(qū)任職“福積累世”的政風,厲行廉政規(guī)范,禁止一切雜派,積極傳播先進文化和技術(shù),使哀牢地區(qū)各少數(shù)民族得以繁榮發(fā)展,最終促成“舉國歸漢”。
張合(1506-?),明代名臣張志淳次子,歷任刑部主事、吏部員外郎,并先后出任福建、貴州、湖廣按察司僉事、副使等職。忠勤職守,清正廉明。請客送禮一概拒絕,考核任用官員注重德才,關(guān)心民主疾苦。卸職歸家后,面對當?shù)厣贁?shù)民族利益被巡撫侵害,慨然激言上書,為安定邊地作出重要貢獻。
王宏祚(1603-1674),出生于保山的世代官宦之家,從小飽讀詩書,明崇禎三年考中舉人,曾任蘇州知州、戶部郎中。順治元年降清后,先后任戶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為官清正,有“永半朝”之稱。
鄭純、張合、王宏祚三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但是他們身上共有的在其位謀其政的“廉”的風范,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延傳,也成為后世為官者的楷模。
3 新時期的廉政楷?!皶r代楷模”“改革先鋒”楊善洲
楊善洲,保山施甸人,曾任保山地委書記。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大亮山義務(wù)植樹造林,辛勤耕耘20多年,為國家創(chuàng)造了價值3億萬多的林場。他是一個永遠把群眾利益置身個人利益之前的領(lǐng)導干部,一輩子忠誠于黨的事業(yè),廉潔奉公,鞠躬盡瘁。曾先后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改革先鋒、時代楷模、道德模范、新時代最美奮斗者等。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不僅成為了新時期領(lǐng)導干部開展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也是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廉政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鮮活教材。
4 立足保山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汲取廉潔文化精華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guī)范有著永不褪色的價值[3],保山地方文化因汲取了中華優(yōu)秀文化而變得愈加豐盈,正因為歷史上代代清官廉吏和正己修身的典范的引領(lǐng),才滋養(yǎng)和孕育了保山地方廉潔為民、廉潔忠義、廉潔修身、廉潔用權(quán)與廉潔從政的廉潔文化元素。又因為保山有的哀牢文化、永昌文化、紅色文化等優(yōu)秀文化的深厚積淀,有時代先鋒楊善洲、最美奮斗者鄭坰靖等新時代人民公仆的努力奮斗,才使保山成為滇西邊地上一顆璀璨的文化明珠。懷著對歷史的敬意,我們應(yīng)該不斷挖掘地方文化中的優(yōu)秀成分和廉潔元素,積極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和利用地方優(yōu)秀文化和廉潔文化資源,將其鮮活為可見可感的生動形式,讓這些廉潔文化元素成為保山當?shù)氐恼紊鷳B(tài)建設(shè)、干部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成為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思政教育和廉潔教育提供的生動教材,讓地方廉潔文化真正走進基層、走進課堂、走進學生?!?/p>
引用
[1] 王進敏.廉潔高效政府研究[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7.
[2] 張瀟瑞,朱麗霞.當代高校廉潔文化建設(shè)特點、現(xiàn)狀與思路[J].武漢紡織大學學報,2020,33(3):71-76.
[3] 曹雅麗.立足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沃土,汲取傳統(tǒng)廉潔文化精華[J].中國紀檢監(jiān)察,2022(8):38-39.
[4] 朱蒙玲.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大學生廉潔教育的路徑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yè)大學,2018.
課題:保山學院黨建工作研究項目:保山地方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大學生廉潔教育研究(DJY2020001)
作者簡介:段泗英(1981—),女,白族,云南大理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就職于保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