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玉華
(喀左縣農村人畜飲水辦公室,遼寧 喀左 122300)
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是實現(xiàn)項目成本、安全、進度、質量等預期目標的關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工程的整體質量狀況,一般涉及建筑、機電、水利等多個專業(yè)[1]。然而,水工結構尚存在一些問題,如適用性差、耐久性低等,對水利工程的正常運行造成不利影響,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其質量。一般地,水工混凝土結構具有體積大、跨度較小、結構復雜、配筋率低、所需鋼筋數(shù)量多等特點[2]。水化過程中會釋放巨大的熱量,當外界溫度發(fā)生變化時會產生一些溫度裂縫,對此要適當增加溫度鋼筋的配置;部分結構處于承壓狀態(tài)或完全進入水中,對結構抗凍性和耐久性要求較高;水工結構作為一種非杠桿體系,在配筋計算和極限強度分析時涉及參數(shù)多,計算過程復雜。關于水工混凝土結構,國內外諸多學者利用有限元分析法開展了深入研究,但仍無法準確描述載荷效應、溫度作用等不確定因素,混凝土開裂后無法保證強度,水工結構設計時少筋混凝土理論不再適用[3-4]。
水工混凝土主要包括水泥、砂、碎石、外加劑等原材料,為保證結構質量必須先檢測原材料性能,在確保各項參數(shù)符合設計規(guī)范要求時才能投入使用。粗細骨料中有害物質的存在使得水泥水化時膠體與骨料的黏結較差,降低混凝土強度,為減少水化熱以及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大多摻入粉煤灰或早強劑。
此外,配合比設計是混凝土配置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結合現(xiàn)場實際需求由專業(yè)技術人員調試配合比,最終確定符合使用要求的原材料配比。實際工程中,一般利用現(xiàn)場干炒法測試砂子的含水率,并對混凝土配合比按照測定的含水率做適當?shù)膬?yōu)化調整。
水工混凝土極限承載力是指結構嚴重變形無法繼續(xù)承載或超出材料強度的最大承載力,一般以受壓破壞極限值作為擋水結構的設計依據(jù),結構所承受的最大壓應力要低于設定的應力現(xiàn)值。因此,為有效控制水工混凝土裂縫,在結構設計時要對結構的不連續(xù)點進行測定,從而更加精準的判斷其極限應力狀態(tài)。
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對裂縫控制有明確的要求,為防止裂縫的出現(xiàn)必須保證結構的整體承載力,綜合考慮水壓力、荷載性質、地下水位等因素變化,合理確定容許裂縫寬度。一般地,安全級別不同的水工結構其裂縫控制指標也不同。
裂縫控制通常適用于現(xiàn)代工程中的標準彎拉構件,而大多數(shù)水工結構都屬非常規(guī)構件,因此水工結構設計的要點和難點是對裂縫寬度的合理控制。通過評估構件的裂性,科學地設定裂縫,并結合斷面作用力變化所引起的裂縫開度合理設定控制標準。裂縫控制時要注重鋼筋與混凝土極限狀態(tài)的合理設計。
現(xiàn)行規(guī)范對重要工程裂縫驗算的有關規(guī)定較少,因此要結合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具體如下:(1)M≤Mcr條件下,水工結構設計可以不實行限裂驗算;(2)M>Mcr且M≤Mcrk條件下,水工結構設計應符合Mcrk≤[Mcrk]要求;(3)Mk≤Mcrk條件下,水工結構設計應符合Mcrk≤[Mcrk]要求,其中Mcr、Mcrk、[Mcrk]為抗裂彎曲、抗裂彎矩設計值和允許抗裂彎矩。
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提出,為保證框架塑性鉸出現(xiàn)在梁內,不應該用高強度鋼筋替代原設計材料,若特殊條件下需要替代時,為了不影響其正常使用必須遵循拉應力設計值等效替換原則。此外,裂縫寬度對構件產生較大影響時,還要對替代鋼筋實行精準計算,確保其滿足搭接長度、最小直徑、錨固長度、設計間距等要求,從設計上滿足工程結構要求。因此,雖然在質量、力學性能方面高強度鋼筋較優(yōu),但應結合實際情況考慮其是否滿足使用要求。
有的部位受到結構形式限制而必須使用大直徑鋼筋,與普通材料不同的是單獨使用大直徑鋼筋難以充分發(fā)揮其效應,因此必須利用一定的方法使其相互連接。然而,混凝土保護層在連接處較薄,這對結構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響。此外,大直徑鋼筋會降低相鄰鋼筋的間距,導致混凝土振搗不密實,搭接處極易出現(xiàn)裂縫,進而加速鋼筋的銹蝕和混凝土開裂脫落等。因此,對大直徑鋼筋的使用要求較高,連接時通常選用對焊的方式,一般不用綁扎連接,若搭接不當會增大施工難度,建成后再處理搭接問題還會造成人力物力財力的極大浪費,處理不好甚至還會帶來安全隱患。
一般地,對于已經(jīng)出現(xiàn)裂縫的水工混凝土結構,若僅僅增加鋼筋用量并不能解決徹底裂縫問題,必須處理好結構內部情況。結合相關規(guī)定,可利用直徑較小的帶肋鋼筋縮小相互之間的間距,從而解決裂縫寬度超控制問題,提高結構的密實度和整體承載力。其中,以承載力計算所需縱向鋼筋面積的30%作為鋼筋截面面積增加的界限,若按以上要求處理后仍無法有效控制裂縫寬度,可以靈活應用其他措施加以彌補,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合理采用多種手段處理裂縫問題,提高結構整體穩(wěn)固性。
水工混凝土主要有沖砂閘底板、泄洪、溢流壩面等過流面,受高速水流磨蝕、沖刷作用有壓泄洪隧洞等結構往往出現(xiàn)鋼筋外露、砼面磨損甚至斷裂或沖坑等問題,對水工結構的安全運行造成嚴重影響。結合工程實踐經(jīng)驗,有效提高砼抗磨能力的有效手段有適當添加外加劑、加強澆筑工藝控制、提高粗細骨料抗壓強度和砼標號等,水工混凝土交付使用時要有較好的韌性、較小的收縮量和和足夠的強度。
針對以強度設計為主的傳統(tǒng)混凝土結構設計特點,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既要考慮結構的強度設計,更要注重長期使用過程中水工結構受水下環(huán)境作用而引起的材料腐蝕,以及結構適用性和耐久性的影響,采取合理的設計方法最大程度的延長結構使用年限。
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必須嚴格執(zhí)行現(xiàn)行的地方標準、行業(yè)規(guī)范及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全面考慮正常使用階段水工結構的維護管理和相關檢測要求,在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時預留足夠的工作面,為后續(xù)運行維護和檢測提供可實時性。然而,使用過程中水工混凝土不可避免的還會遭受各種病害,應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所以,在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時還要考慮材料受老化、環(huán)境侵蝕等因素的影響,即遭受病害后仍要保證水工構件或結構具有足夠的安全穩(wěn)定性。
水工混凝土結構普遍存在裂縫質量問題,在結構設計過程中應加強變形控制,具體措施如下:(1)科學合理地設計水工結構構造,在確保結構整體性的情況下合理設置變形縫;結構受力計算分析時要開展斷面設計驗算,如施工維修、超載、應力情況和正常使用階段的抗裂驗算等。(2)加強半成品、原材料的質量控制,在保證所用水泥安定性符合要求的同時,選用級配良好、含石粉或泥土比例在允許范圍內的砂、石;通過試配試驗確定混凝土配合比,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可適當?shù)恼{整、換算,水泥產品的水化熱要符合施工現(xiàn)場環(huán)境溫度變化要求。(3)強化施工管理,準確控制原材料配合比,配制過程中要拌和均勻、攪拌充分;大體積水工混凝土要應按照順序分層、分段、分區(qū)澆筑施工,澆筑速度、振搗方式、澆筑方法要科學合理,保證混凝土充分振搗密實以及模板與插入式振搗器的最小間距,防止因模板過度變形而引起漏漿漏水的情況,完成澆筑后要及時養(yǎng)護。(4)施工過程中,要注意環(huán)境濕度劇烈變化對水工混凝土造成的影響,防止出現(xiàn)較大地基變形引起的沉陷裂縫。
若混凝土冬季施工時的環(huán)境氣溫不低于0℃,常規(guī)保溫即可;若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環(huán)境溫度最低低于-5℃,應采取相應的早期防凍措施。(1)合理應用防凍劑:能夠明顯降低拌合水冰點,有利于控制混凝土內部結構早期和塑性狀態(tài)的分水結冰膨脹,防止出現(xiàn)混凝土凍傷,一般條件下防凍劑對構件或結構的強度不會造成危害。(2)保溫處理:混凝土冬季澆筑時盡量選用具有一定保溫作用、密封性能較好的木板和膠合板等模板,在構件或結構表面再用泡沫保溫板或草簾等保溫材料覆蓋,從而加速混凝土強度的提升。冬季施工時,混凝土易選用普通型或早強型硅酸鹽水泥。
不同的水工建筑物運行方式,其選擇的抗沖磨設計方案和標準不盡相同。一般地,可以減少間歇性運行結構的壁面抗磨蝕材料厚度,這是由于足夠的檢修時間可以適當降低設計標準,從而節(jié)約投資成本。
對于流速較大、費用占比較高、結構相對重要的水工建筑物,采用水彈性模型試驗研究水流脈動壁壓作用,合理設計結構形態(tài),從而實現(xiàn)動態(tài)環(huán)境下水工結構共振的有效控制,從根本上解決流激振動所引起的破壞問題。此外,改進邊界的輪廓形態(tài)為防止過流邊壁發(fā)生沖磨最有效的措施??紤]到水頭的影響作用,在水力計算和選擇建筑物形式時要考慮動水壓強沿程分布情況,通過限制測壓管水頭絕對值和負壓范圍實現(xiàn)水流空化數(shù)過小的間接控制。
近年來,水利工程建設數(shù)量不斷增多,水工混凝土結構設計是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然而,由于現(xiàn)有設計規(guī)范和工程技術體系還不夠完善,實際工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為提高水工結構耐久性、安全性,必須綜合考慮各種不利因素,嚴格執(zhí)行相關設計規(guī)范,加強結構變形和混凝土冬季施工控制,合理設計抗沖磨方案等解決對策。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還會有更多的途徑和方法解決水工混凝土結構現(xiàn)存問題,未來也將有更多的新型技術用于實際工程,為促進水利事業(yè)發(fā)展和促進區(qū)域經(jīng)濟發(fā)展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