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盼玲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2018年教育部在《關于開展“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出了“三全育人”的概念,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9年,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建立“三全育人”機制。三全育人變得越發(fā)重要,它對新時代“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為誰培養(yǎng)人以及如何培養(yǎng)”這一基本問題作出了積極探索?!叭恕笔菍⑺枷胝谓逃谌敫叩冉逃挠行緩?,也是滿足青年人“強國有我”成才需求的前瞻視角。
近些年,學界涌現出了豐富的“三全育人”相關成果,有學者認為“三全育人”是對馬克思人與環(huán)境理論的最新思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環(huán)境和主體兩個要素,強調多元育人主體、全過程育人、多領域育人的重要性。有學者指出,要突出德育的首要、根本和現行地位,保證全方位覆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而2021年8月,《第二十七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明確指出,應注重挖掘黨建在高校“三全育人”實踐中的獨特組織功能優(yōu)勢,發(fā)揮高校黨建組織的政治功能,推動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這一提法,為黨建融入育人工作提供了可能。后來,學者們又將“三全育人”的內涵延伸至“三全育人共同體”,對高校人員在育人角色上進行了重新塑造,著力構建“互融互促”的育人生態(tài)圈,形成了育人治理結構上的互嵌模式。
以上研究均是從宏觀或中觀層面研究“三全育人”的內涵、育人體系、協(xié)同機制等,而本人是從微觀層面出發(fā),基于“三全育人”的研究視角,探討如何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實踐教學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政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思想理論知識,還要求將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結合起來。2021年11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的通知》,其中高校思政課建設標準中關于實踐教學的測量指標是“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統(tǒng)籌思想政治理論課各門課的實踐教學,落實學分、教學內容、指導教師和專項經費。實踐教學要覆蓋全體學生,建立相對穩(wěn)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以上工作需由教務處、財務處、學生處、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協(xié)同完成。顯然,課程建設標準不僅再次強調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更明確了其要求,為高校思政課教師實施教學提供了重要指導方向。思政課實踐教學不僅僅是思政課教師的任務,還需要高校管理人員、輔導員、專任教師等的協(xié)同,不僅需要在思政課堂、實踐教學中育人,還需要在第二課堂、專業(yè)課程等活動中協(xié)同育人,即需要用“三全育人” 的視角看待這個問題。
思政課實踐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著來自各方的挑戰(zhàn)。比如社會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認知程度、全員協(xié)同育人過程中的協(xié)同均衡問題、合班上課學生人數過多問題、實踐教學專項經費難以落實問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對思政課實踐教學造成了阻礙。
第一,社會認知的局限性,導致了思政課實踐教學的作用被削弱。當今社會處于快速發(fā)展和變遷的時代,思想意識多種多樣,如果不對青年學生的思想進行合理的引導,那么,他們很容易陷入思想意識誤區(qū)。而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的任務,主要落在了思政課教師和思政課理論、實踐教學上。思政理論課是關于馬克思主義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等的基礎知識,實踐課是將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問題的有效途徑,對引導學生思想同樣起著重要作用。只有將思政理論課和實踐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從“三全育人”的視角更好地促進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
第二,全員育人過程中涉及到多元主體,但多元主體間的協(xié)作難度較大。育人主體包含校內、校外多種組織和群體,如思政課教師、高校輔導員、家長、專業(yè)課教師、教務員、其他管理人員等,要想在育人方面共同協(xié)作、使出合力,存在一定的困難。這些組織或群體在育人方面的分工不明確、工作邊界不清晰,在協(xié)作時經常銜接不好,或做重復工作,協(xié)作難度較大,對思政課實踐教學是一種挑戰(zhàn)。
第三,思政課合班上課人數過多,對實踐教學造成很大挑戰(zhàn)。以佛山科學技術學院2021年秋季四門主干思政課為例,約有96個大班,只有約45個班的學生人數在100人以下,占47%,距離“中班教學、小班研討”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絕大多數高校的思政課師生均滿足了1:350的要求,因此教師的教學壓力很大。每個班學生數量過多,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指導、監(jiān)督每位學生的實踐情況,不利于實踐教學的開展。如果學??梢栽黾訋熧Y力量,縮小班級規(guī)模,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效果。
第四,教師帶學生外出參訪,不僅經費沒有保障,未知風險也難以承擔。目前我校的做法是任課教師布置實踐作業(yè),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去實踐,最后提交實踐報告,可老師卻難以跟隨每組學生到調研現場或參訪現場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和交流。如果有專項經費,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集中實踐,效果將會更好。此外,根據本學期末進行的《概論》課學習效果的調查結果顯示,64%的學生希望老師帶隊、集中實踐。另外,教師帶學生外出,對學生的人身財產安全沒有保障,風險難以承擔。
基于“三全育人”的視角,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的提升不僅關系到學生能否將理論知識用來解決現實問題,還關系到學生能否做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努力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也是學校和教師,甚至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
教學計劃是在一門課程實施前對該課程的整體規(guī)劃,不僅對教學實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而且對教學實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學總結是在課程教學實施結束后,對教學過程的一種反思和總結,也是下一次課程實施的借鑒。在實施思政課實踐教學前,教師要制訂好實踐教學計劃,為實踐教學的順利實施作好準備。實踐教學包括實踐課程名稱、實踐時間、實踐地點、實踐目的、實踐主題、實踐形式、實踐要求等,每部分都有詳細的解析和明確的要求,便于學生理解和師生配合。在實踐教學結束后,要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學生實踐報告等作出總結,以及后期的改進意見和建議。
根據本人的實踐教學實施情況,主要存在的問題包括部分學生對思政課實踐作業(yè)不重視,存在敷衍了事的情況,實踐報告撰寫邏輯不嚴謹、文字表達口語化明顯,學生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總結流于形式、不夠深刻等。因此,學校要建立健全實踐教學工作管理運行機制,加強與本地街道、社區(qū)等機構的合作,設立更多校外實踐基地。教師應根據不同專業(yè)特點,完善教學設計,協(xié)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調研主題等,多管齊下,確保思政課實踐教學效果的提升。
首先,要利用好完成實踐作業(yè)的機會,給予學生充分的選題自由與實踐機會。以本人擔任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為例,該課程理論學時為64,實踐學時為16,共5個學分。實踐部分的教學主要是在課外,由教師出題,題目包含幾個大的類別,如經典紅色書籍閱讀報告、優(yōu)秀黨員人物訪談、社會問題調研、名人故居參觀學習等,學生可自主選擇其中一類并擬定具體題目,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2021年秋季學期,部分學生的實踐主題不但符合課程要求,而且能夠結合佛山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如文創(chuàng)產品宣傳紅色文化的路徑調查、粵繡的保護與傳承、革命精神的學習與傳承—參觀陳鐵軍故居、佛山民俗十番音樂考察等,這些實踐不但使學生接觸了鮮活的社會現實,而且將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結合進行深度思考。大部分學生都會比較認真完地成實踐報告,但也有個別學生出現敷衍了事的情況。因此,教師要從實踐選題抓起,與學生面對面討論、確定,并且在學生實踐中及時給予指導。
其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施不止在實踐環(huán)節(jié),在理論課堂上也可以適當補充。以《概論》課為例,理論課程是三節(jié)連排,每節(jié)40分鐘。本人為了豐富課堂、拓展學生的知識點,在第三節(jié)課的最后20分鐘,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展示,每組10分鐘,每次課可以展示兩個小組。展示內容要求與該課程內容相關,最好能結合時政熱點進行分析,通過鮮活的社會現實驗證所學的理論知識。本學期課堂展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比如在與農民豐收季節(jié)時間點相近的課堂上,學生展示“豐收的中國”,講解了中國的糧食問題,以及袁隆平、吳明珠為農業(yè)發(fā)展作出的貢獻,最后落腳到青年學生要珍惜糧食、拒絕浪費。此選題既結合當時的時政熱點,內容又在學生的理解范圍以內,教師還可以結合佛山市三水區(qū)糧食博物館進行補充,進而落腳到鄉(xiāng)村振興主題。再比如,當講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文化”部分時,學生分享了發(fā)源于佛山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粵劇,講解了粵劇的發(fā)展演變史,老師提醒學生課下可以去佛山粵劇傳習所、桂城粵劇粵曲藝術館參觀學習,有助于強化學生對地方文化的熱愛和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播傳承。像這樣的展示還有很多,既貼合所學課程,又能夠聯系實際,將鮮活的社會實踐與單調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是對實踐教學的有益補充。
實踐作業(yè)和課堂展示是優(yōu)化實踐教學的有效路徑,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因此,這兩項工作可以持續(xù)開展。同時,實踐作業(yè)和課堂展示的形式也可以更加多元化,如通過增加紅色話劇展演、詩歌朗誦、紅色歌曲比賽等來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2021年11月,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2021年本)》中明確要測量各高校是否建立了相對穩(wěn)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因此,實踐基地對于思政課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建立一批校外實踐基地,為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場所。高??梢蚤_展校企、校政合作,篩選一批符合思政課實踐教學需求的校外實踐基地,簽訂協(xié)議,并制訂基地建設的制度規(guī)范,定期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佛山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有豐富的紅色遺產和文化資源,如陳鐵軍故居、中共南三花工委舊址、鄧小平紀念展館、三水糧食博物館、“三譚”革命事跡展覽館、佛山粵劇傳習所等等,這些都是青年學生學習革命精神和地方歷史文化的良好場所,可以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
其次,將思政課實踐教學與高校第二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充分釋放育人效能。思政課實踐教學和第二課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育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使二者互相協(xié)調、配合,充分發(fā)揮其育人合力。第二課堂內容包含知識性、文藝性、體育性、公益性等各種活動,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內容是重疊的,二者可以互相融合,讓學生多接觸社會,帶著問題去解決問題,更要要求學生在實踐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發(fā)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有助于學生思考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之間的關系,以及怎樣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指導實踐,從而更好地促進社會的發(fā)展。良好的育人氛圍是一種隱性課程,具有內容的易接受性、方式的內隱性等特點,是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另外,思政課實踐教學與第二課堂結合,可督促學生多下社區(qū)參與志愿服務,如各種志愿活動、疫情防控、愛國衛(wèi)生活動、古村落文化保育等,最終達到通過思政課實踐教學來提升大學生的理論闡釋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網絡行為能力的目的。
秉承“三全育人”的理念,思政課實踐教學要求“校內+校外”育人資源分工協(xié)作,確保育人效果達到最優(yōu)。校內育人資源通常包括思政課教師、輔導員、專業(yè)課教師、教務員等,是實現三全育人的中堅力量。首先,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是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負責人,他們的言行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對育人工作至關重要。思政課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思政課實踐教學的載體和資源,起到主體作用;輔導員要充分認識到思政課的重要性,在學生工作方面要積極配合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施。其次,專業(yè)課教師、教務員、其他管理人員等是育人的輔助資源,不可缺少。尤其是專業(yè)課教師,在平時授課中應深挖各個學科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和奉獻精神,將理論知識的鮮活性和時代性體現出來,促進學生知行情意相統(tǒng)一。
校外育人資源包括家長、社區(qū)、企業(yè)、政府等群體和組織,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輔助力量,應該擔負起協(xié)同育人的重任。高??梢苑e極開展校企、校政合作,將政府、企業(yè)、社會組織等資源融入到思政課實踐教學中來,全力實現全員育人。
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理論教學的有效補充,不能敷衍應付,不能流于形式,而應該根據理論課的內容選擇實踐主題,合理設計實踐環(huán)節(jié),將理論知識與現實問題聯系起來。同時,應該積極開展校企、校政合作,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充分運用校內校外育人資源,真正將“三全育人”理念落地,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