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香
(甘肅省民勤縣昌寧鎮(zhèn)教學輔導站,甘肅民勤 733399)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強化對分組學習模式的重視,通過分組學習模式促進小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充分鍛煉小學生的互動能力、交流能力,創(chuàng)新數學教學模式和教育活動,增強小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深層次激發(fā)他們參與數學課程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取得理想化的數學教學效果。當前的小學數學分組學習模式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部分教師為了充分運用數學課堂時間,缺乏對分組學習模式的重視,只是形式化地開展分組學習模式,沒有對學生展開科學分組,致使學生在合作學習的活動過程中無法體現自身的學習主體地位,加之部分教師依然習慣于擔任“主導者”“權威者”的角色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所以根本無法展現分組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與作用。所以,數學教師一定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掌握先進的分組學習模式的教育理論,為學生營造和諧、溫馨的小組合作教育氛圍,深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以達到最理想的數學教育成效。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程教育工作中,教師感知到分組學習模式的教育意義及其必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數學教育實踐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和學生在開展分組學習前的準備工作做得不夠充分,無法提前了解本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加之課前預習內容不夠細致,無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在分組學習模式的運用過程中,教師缺乏對小學生的學習指導,更為關注備課的質量,無法了解和掌握小學生實際的學習進度和個性化需求,不能為分組學習模式的落實提供重要的依據。由于分組學習前的準備不夠充分,小學生之間的分工不夠明確,小組長無法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小學生很容易產生消極的數學學習情緒,無法用心、專注地投入到分組學習活動中,最終令部分小學生無法跟上數學教學進度,久而久之會影響其數學學習成績的提高。
在分組學習模式中,最重要的是學生之間的配合和相互幫助,教師需要科學、合理地劃分小組,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引導學生全身心、積極地融入數學分組學習活動。但是在實際的分組數學學習模式中,存在分組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教師通常按照座位排序為學生劃分小組,沒有結合學生實際的數學學習情況和需求來劃分,導致小組之間的學習水平相差懸殊。由于教師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無法鍛煉他們的知識探究能力、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使得他們對于參與數學分組學習活動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甚至用敷衍了事的態(tài)度開展小組討論,這樣根本無法獲得理想化的數學教學效果。同時,在分組討論學習活動中,教師缺乏對于學生的正確引導,致使部分學生在非常寶貴的課上時間討論和學習無關的內容,這些都無法體現分組學習模式的作用。
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分組學習模式中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要設立完整的分組學習評價機制,從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但是在實際的數學課堂中,由于缺乏健全的分組學習評價機制,教師依然習慣于把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沒有圍繞小學生的實際表現展開綜合考評,無法做到查漏補缺,分組學習模式存在形式重于實質的問題,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待提升。同時,當前的分組學習評價機制內容較為單一,只是評價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學生缺乏參與分組學習評價的機會,教師只是單方面給出評價結果和評價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參與分組學習活動的主觀能動性,無法激發(fā)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潛力,更無法體現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優(yōu)勢。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分組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生更系統化地掌握數學教材中的知識,鍛煉學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及社會交往能力,讓學生為之后參與社會生活打下扎實的基礎。分組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思考和討論,當前很多學生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較為強烈,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就一個問題各抒己見而“針鋒相對”的學習局面,個別學生會堅持自己的觀點、想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能夠促使學生之間互動與交流,讓他們學會化解矛盾,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團隊的力量來解決問題,提高數學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讓學生成為數學課堂中的主宰者,提升他們的數學學科綜合素質。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分組學習模式,能夠鍛煉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使他們面對問題時擁有自己獨特的認知與想法,讓數學教材知識和綜合實踐活動深度融合,真正展現數學課程的實踐性與生活化特征,增強數學教學活動的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努力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課堂氛圍,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由于小學生自身的好奇心與好動性比較強,在分組學習活動中需要他們自主動手操作和構思,鍛煉其手眼協調能力,使他們做到多借鑒、多互動,從而使數學知識體系和結構更為系統化。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通常都是處于教師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教學狀態(tài)之中,學生對于學習、探究、運用數學知識存在抗拒心理。而分組學習活動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情感體驗,能夠使他們進一步感知到探索數學知識的快樂。學生在相互合作、幫助期間,能夠建立學習的自信心,擁有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通過小組合作活動養(yǎng)成獨立思考和質疑的學習習慣。同時,在分組學習活動中,還可以把一些生活化元素融入數學課堂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使他們能夠學會多層面、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深化對所學數學知識的記憶。
要想展示分組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與作用,取得理想化的教學效果,教師和學生要共同做好分組學習前的準備工作,為后續(xù)的分組學習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學生能夠有針對性、目的性地學習數學知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使他們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在開展分組學習活動之前,教師要科學、合理地為學生劃分小組,在此過程中需要全面了解小學生的學習經歷、心理素質、性格特征、學習能力、基礎知識水平等內容,結合綜合性評定為學生劃分“異質型”的小組,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相互促進與幫助,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系統學習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綜合素質。教師要為學生合理分工,每一個學生都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這樣可使學生在課堂中擁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增強自身的數學學習體驗、集體責任感、合作意識,為了團隊目標和個人目標努力學習。同時,在正式開展數學分組學習活動之前,教師要為學生布置課前預習任務,明確每一個小組需要完成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激發(fā)他們的數學學習潛能,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從中收獲更多的數學學習技能、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更新數學教學理念,掌握更多的數學教學技能,教師要成為小學生數學學習道路中的指導者與合作者,做到師生之間共同構建理想的數學課堂,展現分組學習模式的作用和優(yōu)勢。在小學數學分組課程活動中,教師要綜合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尊重學生間的差異化學習需求,體現主體學習地位,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數學課程活動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以往習題講解、知識灌輸的教學形式。要讓學生全面表現自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力,讓他們在分組學習、討論、探究中,加深對數學教材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并營造良好的數學教學氛圍,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取得最佳的數學教育效果。同時,教師要精心設定分組學習步驟,做到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精心設計數學教學學案。教師要對數學教材內容有全面的掌握與了解,為學生展示一些有價值、有疑問、有難度的數學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在分組學習中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想提高分組學習模式的有效性,教師要強化對于各個小組的指導與監(jiān)督,讓基礎比較薄弱、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積極參與分組學習活動,為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鍛煉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意識,實現智慧思維之間的碰撞,開拓小學生的數學知識探索精神。在分組學習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做好課后總結工作,對學習的數學知識進行梳理與歸納,這樣才能構建理想化的數學課堂。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適用于分組學習模式,教師要注重選擇最佳的分組學習時機,這樣才能夠凸顯優(yōu)勢,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讓分組學習活動能夠順利開展下去。在數學實驗操作和問題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融入分組學習模式,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探究數學知識,挖掘他們的學習潛能,學會自主研究與探索,從中真正發(fā)現問題,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同時,教師要在講解難點、重點數學問題期間,科學設定分組學習模式,以此來消除學生參與數學課堂學習活動的抵觸心理、畏懼心理,還能夠構建融洽的、具備競爭氣息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下突破難題,掌握更多的解題技巧與方法,學生之間相互促進與學習。在知識總結階段,教師要鼓勵學生分組學習,讓學生多層面、多角度地分析問題,激發(fā)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借助于一些開放性的數學問題,鍛煉學生的邏輯性思維能力,體現其學習的主體地位,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實現數學知識的內化,養(yǎng)成良好的知識探究習慣和學習習慣。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下開展分組學習活動,讓他們的注意力能夠始終高度集中在數學課堂中,鍛煉學習專注力,提升數學學習效率。在數學課堂活動結束之后,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課下問題,通過共同探索、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真正鍛煉學生的數學問題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課后學習習慣。
在小學數學分組學習模式中,教師要構建有效的分組學習模式評價機制,對分組學習活動內容、形式進行科學的總結與歸納,做到從中查漏補缺,分析分組學習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正,構建理想、有效、高質量的分組學習方案,真正展現分組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提高數學教學活動的質量和效率。在分組學習模式評價機制中,教師不要把數學學習成果、數學考試成績作為僅有的教學評價標準和內容,而是要結合學生的綜合表現來展開評價,以此鼓勵和約束學生,提高學生參與分組學習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同時,在分組學習模式評價機制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在小組內進行自我反思,正確對待小組內其他成員的意見,學會自我批評,以此來完善數學知識結構,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教師也可以鼓勵小組之間展開評價,這樣才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為了團隊榮譽而努力學習,取得理想的分組學習效果,進而構建多元化、新穎化的數學評價機制,讓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發(fā)展與提升,師生共同打造理想化、高效化的數學課堂。
綜上所述,要想充分展現分組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和作用,教師需要創(chuàng)新數學教學理念,優(yōu)化數學教學過程,把學生作為數學課堂中的主體學習對象,給予小學生更多自由發(fā)揮、合作學習的空間與時間,讓他們通過不懈努力來獲取數學知識,提升數學課程素養(yǎng),發(fā)展自身的發(fā)散思維、邏輯思維。同時,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科學地將學生分組,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分組學習活動,在課堂上能夠系統、科學地學習數學知識,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