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絕大多數(shù)能飛的動物來說,天空只能讓它們停留一小段時間,無論飛得多高,還是要回到地面生活或休整一番。但有一種鳥卻可以飛行近一年不落地。
普通雨燕每年要從亞歐大陸遷徙至非洲過冬,除了需要2個月的時間孕育后代,其余時間幾乎都在飛,而雛鳥因為要經(jīng)歷兩年的成長期才能繁衍后代,因此它們的飛行時間可能更久。研究人員通過追蹤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普通雨燕可以持續(xù)飛行10個月不落地。
若不是有繁衍的任務,普通雨燕可能恨不得一直待在天上,即便飛行途中需要降落,它們也不會落在地面,而是會在樹枝、山洞、墻壁上稍作停留。因為對它們而言,天空比地面更加安全。
它們的雙腿短小,已經(jīng)嚴重退化,頭重腳輕的身體讓它們難以在地面站立、走路和跳躍,只能攀附在粗糙的垂直面上。若是在不平坦的地面,普通雨燕也很難像其他鳥類那樣雙腳蹬地、快速起飛,若不幸遇上天敵,無疑是在“送鳥頭”??梢坏╋w起來,它們的速度就會讓大多捕食者望塵莫及。
在天上一直飛的普通雨燕如何吃喝拉撒?
想要“上廁所”時,它們就和其他鳥類一樣,大方地在空中“直播”;口渴的話就飛掠過水面,把喙伸到水里直接喝水;肚子餓了就在空中張大嘴兜住各種飛蟲,邊飛邊吃;就連要準備孕育后代時,雄鳥和雌鳥也是在天上完成交配的;當要開始筑巢時,它們依舊一邊飛一邊撿材料。
飛那么久,普通雨燕難道不會累嗎?它們是怎么休息的呢?
白天,普通雨燕借助上升的暖空氣滑翔,以此節(jié)省能量。它們身體嬌小,兩翼卻又大又長,能在飛行時減小空氣阻力。它們還會進行特殊的單半球慢波睡眠,即只讓一邊的大腦進入深度睡眠狀態(tài),另一邊則保持清醒,兩邊大腦交替進入睡眠,也就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睡覺。大自然中危機四伏,許多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會用這種睡眠方式保持警覺,普通雨燕則以此邊飛邊休息。
科學家推測,普通雨燕在睡覺前會故意飛得比較高,再慢慢滑落,滑落過程中能減少翅膀扇動的頻率,它們就能從容地睡覺了。
普通雨燕以天空為家,而同樣用單半球慢波睡眠休息的高山雨燕和大軍艦鳥則把天空當成了“旅館”。
大軍艦鳥能在空中翱翔2個月。高山雨燕作為普通雨燕的親戚,也曾有過長達6個多月的飛行記錄,只是它們每年的繁殖期比較長,所以住在天上的時間不如普通雨燕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