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焦波
爹脾氣倔,加上當了一輩子木匠,干啥都較真兒。
小時候,常聽爹背誦他小時學過的課文。有一篇寫長城的,其中有兩句:“山海關(guān)前多景致,八達嶺上好風光。”我問爹“八達嶺”是啥,他說是一座山嶺,在北京。“離天安門多遠?”我問。爹答不上來。過了幾天,他告訴我,八達嶺在北京西北邊,離天安門有140 里路。為這事,他專門去問了剛從北京回來的鄰居四哥。
爹常掛在嘴邊的口頭語是:“丁是丁,卯是卯,木匠手中的尺子是‘規(guī)矩’,差一分一厘,就是胡來?!?959年,鄰村的李木匠到北京建人民大會堂回來,爹到他家打聽人民大會堂的規(guī)模,知道了人民大會堂柱子的直徑是1.5 米。
他又問:“天安門門洞有多長?”
李木匠說:“30 來米吧?!?/p>
“到底三十幾米?”爹又問。
“你管那么多干嗎!難道你還要建一座天安門?”爹的較真兒碰了壁。
1996年深秋,我把爹娘接到北京游覽,爹總算有機會對關(guān)心的事較真兒了。
爹娘晚9 點到北京,第二天就去逛頤和園。
我們從朝陽門出了地鐵站。上了車,爹告訴娘,出地鐵站的臺階是96 級。這是他一步一步數(shù)過的。
在頤和園,娘悄悄問我:“毛主席住哪間屋?”
這話被爹聽到了,他較真兒起來:“這叫頤和園,是慈禧太后的別墅。毛主席住在中南海。”
爹跟娘較真兒沒用,娘只知道毛主席住在北京。
第二天,爹娘在毛主席紀念堂瞻仰過毛主席遺容后,就去了天安門。爹一個一個地數(shù)城門上的門釘,又量了量門的寬度和厚度,然后開始用拐杖一下一下量天安門城樓的門洞長度。他一邊量,一邊報數(shù)。游人看見一個老頭子在量天安門,覺得好奇,便聚攏過來看,許多人還幫爹報數(shù)。
爹:“1、2、3……”
游人們喊:“4、5、6……”
量完了,爹滿意地說:“43 米長,我終于弄明白了!回去誰要再亂說,我就告訴他,我親自量過!”
在故宮太和殿前,爹娘合抱殿前的大柱子,看究竟有多粗。第三天游覽長城時,他又用步量兩個烽火臺之間的距離,用手量長城磚的長寬厚度。當了一輩子木匠的爹,手指、胳膊、拐杖甚至眼睛都能量出精確的尺度。
爹較真兒的事,在第六天達到高潮。要離京回山東了,在招待所柜臺結(jié)賬時,爹說應(yīng)該多交5 塊錢,服務(wù)員和值班經(jīng)理不解。
爹說:“我不小心把一個茶杯碰到地上了,雖說沒打破,茶杯卻裂了一條紋,說不定哪天就要破。我看過住房須知,杯子標價5 元,所以要照價賠償。”
值班經(jīng)理聽老人這么一說,十分感動:“老人家,就別賠了!有您這句話就行了!”
爹說:“招待所的‘須知’就是‘規(guī)矩’,這就像俺當木匠用的尺子一樣,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俺一輩子都認這個死理。”
值班經(jīng)理豎起大拇指,用地道的北京話說:“老人家,您真較真兒??!”
出了門,娘用“挖苦”的口氣笑著對爹說:“沒想到你小氣了一輩子,今天倒大方了?!?/p>
爹急了,吼起來:“那是在家,這是在哪兒?咱丟人不能丟在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