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遲玉萌,秦 龍,胡廷鈺,楊晨熙,趙 麗
(吉林建筑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建筑節(jié)能技術(shù)工程實驗室,吉林 長春 130118)
步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進程持續(xù)推進,同時產(chǎn)生大量的建筑廢棄物。建筑廢棄物在我國城市垃圾總量中占40%左右[1],每積聚1萬t的建筑廢棄物,就會侵占67 m2的土地,從而加劇我國土地資源的緊張,同時會占用農(nóng)用以及建設用地,損害民眾生活[2]。對于建筑廢棄物的有效解決方法是再生混凝土技術(shù),其可以完成對建筑廢棄物的再利用問題,也可以緩解天然骨料日漸開采難的問題[3]。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是在此基礎(chǔ)上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Pervious Concrete,RAPC)是一種新型節(jié)能生態(tài)環(huán)保綠色混凝土。既可以促進建筑廢棄物處理難問題,又能響應國家對海綿城市建設的號召。
再生骨料(Recycled Aggregates,RA)是將建筑廢棄物中的混凝土或磚石經(jīng)機械破碎、篩分后混合成的一種骨料。一般來說,透水混凝土(Pervious Concrete,PC)是由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劑拌和制成的一種多孔透水性混凝土。眾多學者通過研究和試驗,結(jié)合再生骨料和透水混凝土的性能開發(fā)出了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Recycled Aggregate Pervious Concrete,RAPC),其不僅是兩者的結(jié)合,更多的是整合兩者的性能和應用優(yōu)勢。RAPC具有環(huán)保、多孔、透水性好等優(yōu)點,應用于透水路面上,可有效降低“熱島效應”,緩解非透水路面導致的城市內(nèi)澇[4]。目前對再生骨料沒有準確的分類方法,對此王奕仁等[5]將再生骨料歸為建筑垃圾、工業(yè)固體廢棄物、人造骨料及生活垃圾等。
RA是稍扁平形狀,尖角較多,帶有硬化水泥漿,且內(nèi)部存在微裂縫。其與天然骨料相較,性能指標較差。但是以機械研磨、超聲波洗滌、濕處理法、碳化反應等方式強化處理骨料,可改變骨料的品質(zhì)。RA的特性決定了RAPC的性能,所以強化RA的方式尤為重要。
杜婷等[6]用4種化學漿液對再生骨料強化,發(fā)現(xiàn)“水泥外摻Kim粉漿液”能夠基本保持骨料特性不變,明顯提高再生骨料的強度,從而使RAPC力學強度提高。范小平等[7]通過水泥外摻無機鋁鹽漿液以強化再生骨料,使RAPC強度得到較大提高,其強度達到33.1 MPa。應敬偉等[8]制備一定濃度的CO2氣體碳化骨料,可顯著提高混凝土抗壓強度。實驗表明RA經(jīng)過的物理強化次數(shù)越多,其配制混凝土28 d的抗壓強度就越接近天然骨料混凝土[9]。WANG X F等[10]提出用結(jié)晶劑加固RCA砂漿層,顯著增加RCA的密度和水化硅酸鈣含量,改善了新舊界面的性能,且處理后的RCA加入再生骨料混凝土中可以使得28 d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分別提高17.54%、28.89%。程海麗等[11]將再生骨料放入水玻璃溶液中,配制后的混凝土抗壓強度得到提高,且隨著濃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和抗腐蝕性也逐漸提高。張京波等[12]通過研究水泥裹漿法處理和丙烯酸鈣溶液分別浸泡再生骨料,利用其制備的透水混凝土,抗壓強度和孔隙率均有所提升。林航[13]設計不同濃度的水玻璃溶液強化再生骨料并制備透水磚,研究發(fā)現(xiàn)再生骨料經(jīng)過浸泡后,吸水率和壓碎指標均得到較大改善,且強化后的再生骨料透水磚強度明顯提高,但是也降低了其透水性,最終得出濃度5%的水玻璃溶液效果最佳。
力學性能是混凝土的一項重要指標,故研究RAPC力學性能的影響規(guī)律是必要的。RAPC有較多孔隙,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再生骨料之間是點膠結(jié)的方式,強度大小主要取決于點接觸的數(shù)量,所以在力學性能方面與天然透水混凝土有一定差距。
薛冬杰等[14]以化學漿液處理再生骨料,采用碾壓成型RAPC,研究RAPC抗壓強度的影響規(guī)律。結(jié)果表明RAPC抗壓強度在水灰比0.41的情況下達到最高。在養(yǎng)護至90 d時,再生骨料在拌和中吸收的部分水隨著水化反應的進行而釋放出來,形成了“內(nèi)養(yǎng)護”,使RAPC抗壓強度高于天然混凝土。陳春等[15]開展了再生骨料替代率、級配、水灰比的研究。試驗表明級配較小的28 d抗壓強度均高于較大的級配,隨著骨料摻量的增加,RAPC的抗壓強度和抗折強度逐漸下降。袁漢卿等[16]設計了不同的粒徑組合,并參考以往試驗進行配合比設計,摻入粉煤灰,配制天然混凝土,得到了最佳粒徑組合。在此粒徑組合基礎(chǔ)上探討不同取代率、透水系數(shù)對RAPC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取代率在0~70%變化,抗壓強度呈先增后減的變化,在50%時達到最大值,RAPC抗壓強度隨透水系數(shù)的增加呈先增后減。朱金春[17]設計100%替代率RA的RAPC,研究骨料粒徑、孔隙率、水膠比對RAPC的性能影響。利用層次、極差分析確定不同因素對RAPC性能影響的主次順序。結(jié)果表明提高RAPC的力學性能需根據(jù)各因素的影響權(quán)重確定,最終確定骨料粒徑為16~19 mm,設計孔隙率為20%、水膠比為0.3的最佳組合。王永海等[18]研究了孔隙率、聚丙烯纖維、聚合物乳液、顏料、無機增強料對RAPC力學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骨料的孔隙率越大,RAPC的28 d抗壓強度就越低。設計孔隙率為15%,RAPC的28 d抗壓強度達到30.5 MPa,彎拉強度達3.7 MPa。RAPC摻入聚丙烯纖維的28 d抗壓強度和彎拉強度有顯著提高。顏料對RAPC的抗壓強度、彎拉強度影響不大。無機增強料可顯著提高RAPC的7 d和28 d抗壓、彎拉強度。聚合物乳液使RAPC的28 d抗壓強度明顯下降,但使28 d抗折強度有所提高。Zaetang Y等[19]研究了再生砌塊粗骨料(RBA)和不同替代率再生骨料制成的透水混凝土。結(jié)果表明RBA顯著提高了透水混凝土的抗壓強度,40%的RBA替換是最佳的,抗壓強度為17.0 MPa。由于RBA與水泥漿體之間的良好粘合,以及RBA顆粒在攪拌過程中的磨損和破碎而增加了漿體含量。RCA對透水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提高較小。RCA替換水平為60%時最佳,抗壓強度為15.0 MPa。RBA透水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提高幅度明顯高于含RCA的透水混凝土。Aliabdo A等[20]開展了不同再生骨料摻量、骨料粒徑以及橡膠屑、橡膠纖維、聚丙烯纖維等對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影響。結(jié)果表明再生混凝土骨料會降低透水混凝土的新拌和硬化密度,替換率越高,抗壓和抗彎強度下降越嚴重。隨著骨料粒徑的減小,抗壓強度出現(xiàn)較小的增幅。使用橡膠纖維、橡膠屑會降低透水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和抗拉強度。使用聚丙烯纖維會輕微降低透水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但會提高透水混凝土的彎曲抗拉強度。楊利香等[21]以單一級和級配再生骨料對RAPC的力學性能進行研究表明,級配RAPC比單一級RAPC底部外觀形態(tài)更好,單一級RAPC隨著骨料粒徑增加,28 d抗壓強度先增加后減小,且在10~13.2 mm粒徑時,抗壓強度達到最大值15.1 MPa。隨著級配骨料的空隙率優(yōu)化,28 d抗壓強度也增大,由于級配骨料堆積密實,28 d抗壓強度相對單一級RAPC有明顯提高。
從RAPC的綜合效益出發(fā),RAPC擁有較為廣闊的前景。目前被應用于生態(tài)公路防護、人行道砌塊、輕交通道路、非機動車道與停車場等。由此來看,RAPC的透水性和耐久性研究也十分重要。
王雅思等[22]以不同的目標孔隙率、成型方法對RAPC的透水性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采用插搗成型法制備最適合RAPC,骨料分布較合理,隨著目標孔隙率的增加,28 d抗壓和抗折強度變得較低,但是其透水系數(shù)逐漸增大,透水性能越來越好。潘書才[23]設計以100%的再生骨料,采用單水平因素從骨料粒徑、塑膠顆粒、水膠比對RAPC的透水性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隨著骨料粒徑的增加,透水性下降幅度不斷加快,且在塑膠顆粒達到一定數(shù)量后,透水性會趨于穩(wěn)定,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著水膠比的增加,RAPC的抗壓強度會提高但透水性下降。張浩博等[24]開展了水灰比、骨料粒徑、砂率對RA摻量30%的RAPC透水性能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有效孔隙率與透水系數(shù)兩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線性相關(guān),骨料較高的孔隙率提高了其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形成的數(shù)量,有利于提高RAPC的透水性。El-Hassan H等[25]開展了天然骨料被0、10%、20%、40%、70%和100%的RCA替代,并加入礦粉,研究了RAPC的孔隙度、滲透率和力學性能等。結(jié)果表明隨著骨料置換率的增加,滲透系數(shù)逐漸增大,孔隙度越高的骨料,滲透系數(shù)增大的尤為明顯,透水性能明顯提高。在長時間暴露的情況下,這些毛孔中的大多數(shù)都會堵塞,所以模擬了20年內(nèi)堵塞情況。結(jié)果表明通過加壓水沖洗,滲透性可以恢復到可接受但較低的水平。RCA限制了透水混凝土滲透性的恢復,而礦渣則促進了滲透性的恢復。尹志剛等[26]對替代率30%再生骨料的RAPC抗凍融循環(huán)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孔隙率和透水系數(shù)都隨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的增加而增大,而28 d抗壓強度隨凍融次數(shù)的增加而逐漸降低。孫劍峰[27]開展了RAPC抗凍融循環(huán)研究,結(jié)果顯示保持凍融循環(huán)次數(shù)一致,在氯鹽情況下抗壓強度損失率最高,達到接近清水狀態(tài)的1.4倍,隨著次數(shù)的增加,RAPC的性能逐漸降低。由于RAPC應用于城市透水路面鋪裝,郭磊等[28]利用聚丙烯、碳纖維改性RAPC的耐磨性能,結(jié)果表明摻入兩種纖維對RAPC的透水性提高不明顯,但是聚丙烯纖維能夠明顯增強RAPC整體力學性能和耐磨性能。
國內(nèi)外對RAPC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不夠完善,要使RAPC更加接近天然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并推廣應用,還需要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尤其是耐久性的試驗和研究。首先目前RAPC強度普遍較天然透水混凝土低,主要是由于RA的特性問題,還應加強RA強化方法的研究,并且尋找其抗壓強度和透水性的平衡點,在此基礎(chǔ)上有效增強RAPC的耐久性,有效改善RAPC的基本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