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善俊
初唐大臣王珪曾經(jīng)擔(dān)任諫議大夫,他常常能冒著風(fēng)險不避諱地勸諫唐太宗李世民;而且他的許多建議都使唐太宗受益匪淺,由此深得太宗信任,為唐初貞觀之治做出貢獻。
唐太宗剛剛登基的時候,廬江王李瑗起兵反叛朝廷,后來被唐太宗平定了。這之后不久,王珪進宮面圣,卻看見唐太宗身旁有一位陌生的美人正在侍候太宗。王珪從來沒有見過這位美人,因而感到很奇怪。
唐太宗也許是看出了王珪心中的疑惑,于是便指著這位美人說道:“那個廬江王李瑗多行不義呀,你看看,這么好的美人,李瑗卻把她的丈夫給殺了,然后強行把她納為妾,干了這么多缺德事,怎么能不滅亡呢?”
聽了唐太宗的介紹,王珪坐不住了,趕緊從太宗賜給自己的座位上站了起來,然后拱手問道:“陛下認(rèn)為廬江王做得是對還是錯呢?”唐太宗一見王珪的反應(yīng),心中感到納悶,他疑惑地反問:“把人殺了還將人家的妻子納為小妾,這事的對錯還用得著分辨嗎?你怎么還來問我這是對是錯呢?”很明顯,唐太宗認(rèn)為廬江王的做法大錯特錯。
聽了唐太宗的回復(fù),王珪接著說:“我聽說春秋時期的齊桓公吞并了郭國,后來有一次他去到郭國故地視察,問當(dāng)?shù)氐睦习傩眨骸秊槭裁磿缤瞿??’老百姓回答說:‘因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惡?!?/p>
聽了王珪這沒頭沒尾的話,唐太宗大惑不解:“照這么說,那個郭君還是個明君了,何至于亡國呢?”
王珪接著說:“齊桓公也是這么想的,便反問老百姓:‘若像你們這么說,郭君明明是個明君啊,可為什么最后還是走到了滅亡的地步呢?’老百姓解釋說:‘雖然郭君知善惡,但他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呀!’郭君知道什么是好的作為卻不愿意采取行動,知道什么是錯事卻又不愿意把錯事停止,所以最后亡國了?!甭犃诉@后半段解釋,唐太宗若有所思。
王珪最后規(guī)勸道:“如今陛下明明知道廬江王多行不義自取滅亡,但仍然讓他的美姬在您的身邊侍候您。愚臣由此覺得,陛下或許認(rèn)為這件事是沒錯的,所以才發(fā)問。因為臣想啊,如果陛下明明知道這是一件錯事卻還要繼續(xù)去做,這不就是‘惡惡不能去’了嗎!”王珪意在諷諫:皇帝您也許認(rèn)為廬江王殺人納妾是沒錯的事吧,要不然您怎么也干這樣的事而不停止呢?
唐太宗聽了王珪的規(guī)勸之后十分感慨,對王珪很是欣賞?!缎绿茣防锊]有提及唐太宗對這位美人最終的處置,而《貞觀政要》中則記載太宗將這位美人送還給了她的親族。由此觀之,唐太宗顯然是認(rèn)可王珪的話,并吸取教訓(xùn)的。
很多時候我們能夠分辨一件事情的善惡,但有時身為當(dāng)局者容易迷失自我,不一定能及時果斷地采取正確措施,“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以至于釀成災(zāi)禍。王珪諷諫唐太宗的故事告訴我們:能夠明辨是非固然很重要,但能夠知善而行善、知惡而去惡,才更加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