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慧
羚羊角來源于賽加羚羊的雄性獸角,味咸,性寒,歸肝、心經(jīng),具有清肝明目、平肝熄風、散血解毒的作用[1]。臨床上多用于治療子癇抽搐、神昏驚厥、高熱驚厥、癲癇發(fā)狂、目赤翳障、頭昏眩暈等病癥[2]。羚羊角素有“羚羊仙角”的美譽,因為賽加羚羊人工繁育困
難數(shù)量較少,賽加羚羊被列入中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市場上價格昂貴,不同偽品和不同級別的羚羊角屢見不鮮?!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規(guī)定羚羊角需要去掉骨塞制備為羚羊角粉后才能應用于臨床治療。為了更好地鑒別羚羊角,本文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對羚羊角鑒別方法的研究進展及特點進行綜述。
性狀特征通過中藥材固有特征通過手摸、眼看、口嘗、鼻嗅等簡便手段進行[3]。羚羊角外形呈長圓錐形,長度為15~33 cm,全體呈弓形彎曲,通體光潤,顏色多為黃白色或類白色,角基部呈青灰色,對光透視可見黑色斑紋和“血絲”,光滑如玉無裂痕,老枝生有10~16個環(huán)脊,間距為2 cm,正好用四指可手握,角基部橫斷面為直徑3~4 cm圓形,橫截面呈鋸齒狀,除去骨塞為半透明,中心隱約可見細孔,習稱“通天眼”[4]。
羚羊角具有區(qū)別于其他物種角的性狀特征,可通過觀察性狀以鑒別羚羊角,并且性狀鑒別不需要特殊儀器,適用鑒別整枝羚羊角或主要特性存在的羚羊角制品及切塊,經(jīng)驗豐富的鑒定者可進行準確鑒別[5]。但性狀鑒別方法依靠經(jīng)驗,遇到樣本特性缺失或特征不明顯的在鑒定中會出現(xiàn)結構偏差。
在顯微鏡下觀察羚羊角的細胞性狀、組織構造、內含物特征。羚羊角橫截面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橄欖球狀角束,髓內間隙較寬,皮層細胞均為3~5層,為無色透明的膠質細胞填充,為無色素顆粒,細胞中存在折光性較強的點[6]。羚羊角縱截面在顯微鏡下可見長管形髓狀結構,髓細胞為圓形,排列較松散,縱向存在角質細胞有序排列。羚羊角碎塊呈不規(guī)則性狀,近看無色,可見骨組織、骨陷窩,骨空洞呈現(xiàn)橢圓形、類圓形,骨板環(huán)紋清晰,具有透明感,可見平行排列的空隙,且色素顆粒不易察覺,角質細胞多為角形,在細胞中央發(fā)亮有線狀物或圓形,碎片均勻分布縱向空隙,空隙以新月形和長圓形為主[7]。
顯微觀察法具有特殊性,主要鑒別羚羊角的粉末或鎊絲(片),在鑒定過程中根據(jù)羚羊角角質細胞性狀、核狀物的顯微特性差異,對樣本進行鑒別[8]。本方法對于羚羊角制品、切塊的鑒別有一定應用價值,但會對鑒定樣品造成傷害,在鑒別中應多處取樣,防止拼接、摻夾影響鑒定結果。
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定性或定量分析中藥材所含有效成分以鑒別品質[9]。羚羊角角質的水煎液中氮磷元素含量高于羚羊角塞中含量,羚羊角塞中水溶性蛋白含量高于羚羊角質中含量,并且羚羊角中脂類化學成分棕櫚酸、油酸、硬脂酸的含量指標均較高。羚羊角中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包括氨基酸、膽固醇、微量元素、脂肪酸、磷脂、甘油酯等。羚羊角粉在用硫酸水解后分析氨基酸成分多達18種[10],包括組氨酸、精氨酸、賴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蘇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亮氨酸、丙氨酸。以上理化鑒別特征均可作為鑒別羚羊角的方法。
4.1 紫外鑒別羚羊角加油醚靜置后超聲萃取,過濾進行紫外掃描,波長為200~400 nm,波普顯示為在210 nm、218 nm、227 nm處各存在一個吸收峰[11],該波長下的吸收峰紫外圖譜特征可鑒別其他偽品。
4.2 薄層鑒別取羚羊角粉末加石油醚加熱回流1.5 h,濾過并將石油醚揮發(fā)后加乙醇回流,濾過蒸干,殘渣加1 ml乙醇,進行薄層檢驗,展開劑為正丁醇-冰醋酸-水(3∶1∶1),以茚三酮試液顯色,加熱后斑點清晰[12]。薄層層析結果說明羚羊角中含有磷脂酰絲氨酸、腦磷脂、卵磷脂、神經(jīng)鞘磷脂、磷脂酰肌醇等多種磷脂成分??捎糜阼b別鎊片、鎊絲或粉末極為相似,很難區(qū)分,可采用薄層鑒別方法。通過展開劑和顯色方法不同能夠很好地區(qū)別羚羊角和其他物種角磊,實驗結果穩(wěn)定,可重復實驗,薄層鑒別方法可與其他檢驗工作相結合。
4.3 電泳鑒別按照電泳圖譜物質涌動距離分為快速區(qū)、中速區(qū)、慢速區(qū),圖譜上顯示按照譜帶、涂黑、斜線、打點分別為3級、1級帶、2級帶、3級帶。羚羊角來源不同電泳圖譜不同,譜帶的位置、條數(shù)、深淺度也存在差異,羚羊角正品共有6條譜帶,在3級均有譜帶[13],電泳圖譜也可作為鑒別羚羊角真?zhèn)蔚姆椒ā?/p>
4.4 紫外熒光分析法紫外熒光分析法通過紫外光照射在物體表面發(fā)生熒光效應,以區(qū)分羚羊角成分,對樣品無加工和破壞過程。羚羊角和其他動物的角質物在紫外燈的照射下均能夠出現(xiàn)熒光現(xiàn)象,羚羊角熒光多為紫色,而其他動物角質熒光多為藍色,其可作為鑒別羚羊角的輔助方法[14]。紫外熒光法指天然骨質、角質在紫外等照射下存在熒光效應,人工仿制品中不含熒光物質故無熒光效應。紫外熒光法可用于羚羊角切塊、整枝羚羊角、粉末、羚羊角制品、鎊片等樣品,可對人工仿品進行排除。
4.5 衰減全反射紅外光譜法衰減全反射紅外光譜是對化合物組成和結構檢測的重要方法,對混合物的成分通過圖譜的峰形、峰位、峰強體現(xiàn)各種基團,不同混合物的化學成分不同,紅外圖譜也存在不同。羚羊角樣本通過衰減反射紅外法測定,紅外圖譜相關系數(shù)在96.6%~99.4%,羚羊角不同位置所含的基團種類相同,但在紅外圖譜中的峰強不同。紅外圖譜中存在較為明顯的酰胺吸收譜帶,說明羚羊角中存在蛋白質成分,在1641 cm-1、1519 cm-1、1159 cm-1處波峰明顯,主要因為羚羊角中的絡氨酸、絲氨酸、蘇氨酸中的C-O鍵發(fā)生收縮振動,2880 cm-1、2965 cm-1為CH收縮振動波段,1448 cm-1為CH2基團彎曲振動形成,以上圖譜具有鑒別價值[15]。
衰減全反射紅外光譜通過樣本物質對光線的吸收位置和吸收強度不同,以對樣本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作為羚羊角塊、粉末、制品、鎊絲等樣本鑒別,以區(qū)別其他生物角類,通過原始紅外圖譜、計算紅外圖譜相關系數(shù)以進行準確鑒別。
選擇細胞色素b基因為分子標記,經(jīng)相關測序、擴增已達到物種間差異鑒別目的。羚羊角樣本經(jīng)PCR擴增后能夠見到明亮條帶,可提取到濃度較好的DNA,DNA片段長度約為475 bp,使用NCBI數(shù)據(jù)庫序列對確定物種來源。通過分子生物學方法測序DNA序列能夠鑒定樣本的物種來源,可作為鑒別羚羊角的方法。
分子生物學方法通過物種遺傳物質的獨特性進行鑒別,對于樣本性狀缺失,無法確定來源部位的,可結合其他方法進行共同鑒別,在操作過程中避免基因污染影響鑒定結果。
羚羊角的炮制方法最早見于《本草經(jīng)集注》,從梁代收載了羚羊角的炮制方法,到晚清《醫(yī)家四要》中明確了羚羊角可采用鎊、銼、研磨等工藝,或燒灰成粉等方法,為了達到使整枝堅硬的羚羊角變?yōu)榧毞弁谭?。但羚羊角并未記載骨塞使用資料。羚羊角的鑒別方法基于準確性、簡便性、適應性的原則,可選方法包括性狀觀察法、紫外熒光分析法、顯微觀察法、衰減全反射紅外光譜法、電泳鑒別、薄層鑒別、分子生物學法等。各種鑒別方法存在不同的適用性和局限性,性狀觀察法能夠鑒別完整羚羊角,在外熒光分析法能夠準確排除不含熒光物質的人工仿品,衰減全反射紅外光譜聯(lián)合分子生物學鑒別方法能夠對羚羊角微觀結構進行鑒別。分子生物學鑒別方法不可單獨使用,需要聯(lián)合其他鑒別方法共同發(fā)揮鑒定作用。通過對羚羊角各種鑒定方法的適應性、特點分析,每種鑒定方法均存在一定的適應范圍和局限性,實際工作中鑒別樣本的種類和形式也多種多樣,應根據(jù)不同樣本的狀態(tài),選擇準確、快速的鑒別方法,單憑其中一項鑒別方法不能做到有效鑒別,應選擇多種鑒定方法聯(lián)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