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超 王艷惠 袁超 文明玲 陳興凡 陸鴻
樂山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樂山
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chǎn)能提升工程,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推動大豆產(chǎn)業(yè)發(fā)展是當下極其迫切和重要的工作。四川大豆缺口量巨大,供求矛盾十分尖銳,急需擴種增產(chǎn)。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樂山市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院開展了水稻(玉米)-大豆(蔬菜)-油菜輪作新三熟栽培模式研究[1,2],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技術體系,目前在川西南地區(qū)已形成了種植秋大豆的習慣。以樂山為例,8 月、9 月、10 月的平均溫度分別為27.6 ℃、22.0 ℃、18.5 ℃,且雨量充沛,基本具備大豆的生長條件,只要播期適當,就能在19.0 ℃時正常開花,大于15.0 ℃時正常成熟。研究和總結適宜晚秋種植的大豆品種和配套技術,為促進糧油生產(chǎn)特別是發(fā)展大豆生產(chǎn)提供了技術支撐,也是對四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模式的補充,為四川大豆擴種提供了技術參考,對發(fā)展四川大豆生產(chǎn)具有重要的意義。
晚秋種植大豆應選用生長期短、早熟,光反應遲鈍、抗病力強,株型緊湊、適應強,苗期耐高溫,后期溫度在13.0 ℃能鼓粒,15.0 ℃能成熟的高產(chǎn)品種,如貢豆23、浙春3 號、奎鮮5 號等。不宜選中遲熟品種,中遲熟品種晚秋種植大多不能正常結莢收種。
玉米或水稻收獲后到油菜移栽前,活動積溫(≥0℃)在1 700 ℃以上區(qū)域均可種植晚秋大豆。如果前作為水稻,選擇種植早中熟水稻品種的田塊,即能在8月20日前完成水稻收獲的稻田,田塊最好是地勢較高、向陽、肥力中等的沙壤和中壤田;如果前作為玉米,宜選擇土壤肥沃、保水肥能力較強、具一定灌溉條件的田塊。
1)排水。前作為水稻的田塊,在水稻散籽后要提四周秧蔸,理圍溝排水,做到收稻時田無積水。收水稻時,應齊地收割,不留稻樁,以避免再生秧影響豆苗生長。
2)整地。為了保證苗全、苗齊,搶時播種秋豆時采用開廂免耕直播為好,開廂寬度1.5 m~2.0 m,廂溝深度15 cm,廂溝寬度20 cm,并開好深為25 cm 左右的圍溝,做到溝溝相通,澇能排、旱能灌。開溝泥土要均勻。廂面整平,以免廂面積水。對于排水較好的旱地,也可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直接免耕直播大豆。
為能保證茬口銜接和大豆正常生長,川西南水稻(玉米)-大豆-油菜輪作模式大豆的最適播期為8 月10~20日,最遲不晚于8 月25 日。如果播種過早,因氣溫高,大豆前期過快生長,對營養(yǎng)生長會有影響;如果播種過遲,在開花結實時會因溫度較低(小于19 ℃)導致產(chǎn)量不佳。播種方式以免耕直播為宜,播種規(guī)格行距27~33 cm,窩距13~24 cm,撬窩點播,每窩3~4 粒即可,留苗2株,折合每公頃用種量135.00 ~180.00 kg,全苗要求折合每公頃30 萬~75萬株。
晚秋大豆播種后,前期氣溫高、濕度大而生長較快,根瘤菌菌源少,土壤肥力一般不能滿足大豆生長的需求,需施肥,著重補充氮肥,宜盡早施用。施肥原則是重底肥、早追肥。
底肥:折合每公頃施用農(nóng)家肥15 000.00~22 500.00 kg、尿素150.00~225.00 kg、鈣鎂磷肥450.00~600.00 kg、硼砂7.50 kg。
追肥:分枝期,折合每公頃追施尿素75.00 kg,天晴葉面無水珠時均勻撒施;初花期(播種后30 d左右)和鼓莢期(播后50 d 左右),進行葉面追肥,每次追肥折合每公頃用7.50 kg 尿素和2.25 kg 磷酸二氫鉀兌水750 L,在陰天或晴天下午5時后對葉片噴施,以促進開花、鼓莢、成熟。
大豆喜濕怕旱、不耐澇。播種后如果天氣連續(xù)晴朗且溫度較高,應早(晚)澆水濕窩或灌跑馬水1次,如果遇到降水較多,應及時做好排水防止積水。出苗后及時查看苗情,如有缺苗需及時補苗,保證全苗。秋大豆播后約半月,需結合施肥進行中耕除草培土,培土高度略高于子葉節(jié),以利土壤通氣、根系生長和防除雜草。
秋大豆主要蟲害有豆桿蠅、豆卷葉螟、蚜蟲、菜青蟲、豆莢螟、紅蜘蛛等。在大豆播種時折合每公頃用5%辛硫磷顆粒劑26.50~34.00 kg丟窩,藥效可持續(xù)25 d左右,待出苗1周以后,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等1 000倍液、75%滅蠅胺可濕粉劑1 5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豆桿蠅;初花期或稍前用辛硫磷1 200倍液防治菜青蟲、卷葉螟等食葉害蟲;花莢期用敵殺死500~600 倍液防治豆莢螟,也可隔周連續(xù)用氧化樂果2~3次防治;苗期田間豆蚜率在50%以上,百株蚜量在800 頭以上時,或卷葉率達到5%以上時,折合每公頃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50 g 兌水450 L 噴霧;每百株有紅蜘蛛150 頭以上時,折合每公頃用2.5%聯(lián)苯菊酯(天王星)乳油300 mL兌水450 L噴霧。
秋大豆可能的病害主要有花葉病毒病、孢囊線蟲病、銹病、炭疽病、霜霉病等。花葉病毒病,發(fā)病時結合治蚜,折合每公頃用2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450~600 g 兌水750 L 噴霧;孢囊線蟲病,以預防為主,合理施肥灌水增加植株抗病力,減少病害發(fā)生;銹病,發(fā)病初期防治,用20%三唑酮800 倍液噴霧2~3 次,間隔5~7 d;炭疽病出苗至成熟均可發(fā)病,發(fā)病初期以防治為主,可用50%多菌靈或50%撲海因拌種,開花后噴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霜霉病,以預防為主,用種子重量0.3%的90%乙磷鋁或35%甲霜靈(瑞毒霉)可濕性粉劑拌種,發(fā)病初期噴40%百菌清懸浮劑6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進行防治。
鮮食大豆:當80%以上植株豆莢飽滿、豆莢呈翠綠色時可進行收獲,作為蔬菜上市銷售。
干籽粒:當大豆植株落葉達到90%時可進行收獲,收獲時留低茬不留莢,割茬高度5~6 cm,收獲的粒用大豆須進行去雜、去劣處理,以保證大豆的商品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