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寫照日月明,
信仰堅定鑄忠誠。
雨花英烈齊國慶,
一腔碧血貫如虹。
(白)說的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南京大批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志士遭到屠殺。安徽省太和人士齊國慶臨危受命,擔任東南大學(xué)黨支部書記,發(fā)展地下黨組織,宣傳共產(chǎn)主義。但因為叛徒出賣,齊國慶不幸被捕。國民黨嚴刑拷打,終是一無所獲。于是,敵人就把齊國慶的女同學(xué)劉秋萍派往南京,勸齊國慶叛變“自首”。
劉秋萍粉妝描眉胭脂紅,
小西裝配短裙萬種風情。
只聽得牢門“吱扭”一聲響,
走進來劉秋萍急切切叫了幾聲。
(白)“國慶,國慶。”
(白)“誰?”
(白)“我是秋萍啊?!?/p>
(白)“秋萍?啊,你是劉秋萍。
畢業(yè)后再也沒有見過面,
到如今時刻懷念同窗情。”
齊國慶抬頭看著劉秋萍,
吸口氣心中疑慮陡然升。
“劉秋萍怎么能進來?
我必須察言觀色探詳情?!?/p>
“聽說老同學(xué)入囚籠,
秋萍我心急如焚急匆匆。
找關(guān)系想方設(shè)法救你走,
跟著我榮華富貴有前程。”
“秋萍你怎能說出這般話,
要革命流血犧牲才成功。
共產(chǎn)黨一心為民打天下,
它是那黑暗前行指明燈?!?/p>
“勸國慶,‘共黨’組織被摧毀,
人頭滾落遍地紅。
覆巢之下無完卵,
飛蛾撲火毀前程。
勸你把‘共黨’名單說出來,
咱比翼雙飛享尊榮?!?/p>
(白)“劉秋萍!
想不到你叛變革命當軍統(tǒng),
出賣同志攀上峰,
想不到竟然變成哈巴狗,
搖尾乞憐做幫兇?!?/p>
(白)“國慶,你聽我說,今天我都是為了你,我對天發(fā)誓,我要救你,我要救你呀!”
(白)“劉秋萍,你給我滾開!
不愿看,妖色嬌媚邀人寵,
不愿看,假良偽善送熱誠。
不愿看,黔驢技窮軟骨頭,
不愿看,叫春的野貓學(xué)人哼!”
齊國慶使出氣力用勁甩,
劉秋萍跌了個嘴啃泥,狼狽不堪直喊疼:
“齊國慶!我好心當成驢肝肺,
你一意孤行不聽從。
佩服你一身正氣骨頭硬,
只可惜閻王臺上濺血腥!”
劉秋萍一敗涂地盡掃興,
齊國慶鐵窗傳出大笑聲。
(白)“哈哈哈!”
笑聲震得松濤動,
笑聲震醒滿天星。
齊國慶十指滴血攤開紙,
寫下了向死而生書一封:
“太和生我齊國慶,
魂牽夢縈故土情。
自從參加共產(chǎn)黨,
愿將碧血灑蒼穹?!?/p>
一幕幕場景在閃現(xiàn),
割不斷恩深似海父母情。
“爹娘呀,孩兒奔赴為革命,
遺憾爹娘難盡忠。
遙望家鄉(xiāng)跪在地,
國慶兒來生有緣履孝行?!?/p>
一幕幕親情在閃現(xiàn),
國慶他思念妻子心頭縈。
“愛妻呀,縷縷情思憶倩影,
朝夕相伴情意濃。
我為黨冒死赴危境,
你備好米酒壯我行。
自古離別皆拋淚,
今把離別換笑容。
我死后,勸妻改嫁莫守節(jié),
惟愿來生續(xù)愛情。
愿妻今后多保重,
待來日,紅旗漫卷再相逢?!?/p>
(白)1928年9月27日,凜然正氣的齊國慶高唱《國際歌》,高呼“共產(chǎn)黨萬歲”“打倒國民黨反動派”,英勇就義于南京雨花臺。
秋風起,秋雨濃,
雨花臺,風吹雨飄零。
鳥兒啼,寒鳥鳴,
聲聲喊歸程。
雨花英烈齊國慶,
一腔忠魂感長空。
熱血豐碑山高聳,
忠誠魂牽松長青。
今日長江浪推浪,
信仰堅定,賡續(xù)傳承,
換來了萬里江天旌旗紅!
賞析:
齊國慶(1903—1928), 字仲嘉,安徽太和人,1903年出生于一個進步士紳家庭。他自幼聰穎好學(xué),1923年考入南京國立東南大學(xué)(1928年改為中央大學(xué))物理系。齊國慶在校積極參加進步學(xué)生運動,并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后任東南大學(xué)黨支部書記。1928年5月,齊國慶在一次革命活動中不幸被捕,由于叛徒的出賣身份暴露,1928年9月27日,在雨花臺被國民黨反動派殘酷殺害,年僅25歲。本作就是齊國慶犧牲前的一段時光碎片的藝術(shù)化再現(xiàn)。
編者認為,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曲藝藝術(shù),理應(yīng)在鄉(xiāng)音鄉(xiāng)韻唱鄉(xiāng)情中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特別是在黨史學(xué)習(xí)教育常態(tài)化的大前提下,鉤沉史海明珠并以曲藝“拂拭”再現(xiàn),不僅能在黨史的通史教育基礎(chǔ)上,強化微觀層面人、事、物的表現(xiàn)力,更能有的放矢,讓當?shù)厝罕娫卩l(xiāng)音中明了,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多少悲壯動人的故事,更有助于黨史學(xué)習(xí)向縱深延伸。因此,本作以太和清音唱太和英烈,更給人以“昨日的一縷英魂,今日的萬里長城”之感。
特別令人注意的是,作者在創(chuàng)作本作時,較好地平衡了歷史與藝術(shù)之間的關(guān)系。比如作品末尾他寫給父母妻子的遺書內(nèi)容,就與歷史上的遺書內(nèi)容——“一、不用棺,一切從簡;二、妻子不必為我守節(jié);三、為革命而死光榮,父親不必傷悲?!薄嗥鹾?,當我們讀到“遙望家鄉(xiāng)跪在地,國慶兒來生有緣履孝行”“我死后,勸妻改嫁莫守節(jié),惟愿來生續(xù)愛情”的唱詞時,對照遺書內(nèi)容,更能對歷史有深刻的了解。
本作的情感豐沛,但個中內(nèi)容,特別是人物似乎有種為情感而出現(xiàn)的感覺,一言以概之,似乎有些“工具人”的屬性。特別是劉秋萍此人,只是為凸顯齊國慶的大無畏氣概而出現(xiàn),是一個臉譜化的女特務(wù)。我們當然不能為賦新詞強說愁,但也應(yīng)該在作品整體框架上,酌情為人物增加些戲份,比如劉秋萍與齊國慶的同學(xué)往事,或者她入黨又叛黨的過往故事等,如此當能讓前者勸服后者更有些厚度,情節(jié)也更有張力。而非現(xiàn)在,只要看到“粉妝描眉胭脂紅”“小西裝配短裙萬種風情”,大概就能猜到劉秋萍將要扮演的角色,猜到故事在之后的走向。如此,作品固然在情理之中,但受眾可能失了意料之外的觀感。
(賞析:本刊編輯部)
(責任編輯/馬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