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一語文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奠定良好的語文基礎、進階語文知識的過渡階段。在高一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許多高中語文老師十分重視且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師要堅持生本原則,巧設教學情境,給學生傳授自主學習方式,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 高一 語文教學 自主學習 能力培養(yǎng)
自主學習需要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學習語文知識,鞏固和提升語文成績。這不僅對學生的時間安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還需要學生善于思考,勇于自己解決問題,或者善于向他人求助,以形成良好的探索精神。
在高一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鞏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而這則需要教師遵循生本原則,喚起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使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中形成一種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
例如在學習《哦,香雪》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課文中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感受這些詞句運用的巧妙。因不同的學生有著個人不同的個性特點,喜歡的詞句也都不盡相同。而教師則需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和看法,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語句進行賞析,并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想法,以提升對課文的理解深度。這篇課文的教學要求,需要學生感受文章的韻味,并和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深入體會文章精妙語言的同時,挑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語句,或一個段落朗讀給大家聽,并說出自己的感受。這雖然是課堂中的一個小的學習任務,但仍然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思維,讓學習過程從學生聽教師的講解變成自主的閱讀探索,從而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學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后,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討論,然后帶領學生將這些知識點有機串連起來,以構建學生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
教師還可以通過設置疑問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以此培育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分析能力。比如在學習《勸學》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相關問題:人為什么要學習,通過學習能夠帶給人怎樣的好處?并放手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看法,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生可以結合課文的閱讀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自主尋找問題的答案。通過這些活動,促進學生的深入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喚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進入高中階段,學生有了較強的自我認知能力,也有一些自己的人生經驗,絕大多數學生都懂得自主學習的重要意義,教師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創(chuàng)設情境是新課改背景下比較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游戲情境、生活情境、任務情境、實踐情境等,可以讓原本枯燥難懂的語文知識以更加生動形象的形式呈現在學生眼前,從而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如果一味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強迫學生進行學習,可能會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錯誤的認知,甚至會對學習產生抵觸和厭煩情緒。
例如在學習《登泰山記》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泰山雄壯優(yōu)美景色的圖片或視頻,給學生展示祖國的壯麗山河。通過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文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生動形象的課本內容為學生帶來了五光十色的語文天地,內容豐富的詩詞、小說、散文、戲劇,都能讓學生產生強大的探究欲望,可以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內在驅動力。因此,在學習《登泰山記》時,教師就可以在多媒體設備的輔助下,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產生探究的欲望和情感上的共鳴,引導學生深入到文本當中,深刻理解文本的主題及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再如在學習《鴻門宴》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在那個亂世爭雄的年代,各路英雄豪杰的歷史事跡,通過相關影視作品幫助學生了解課文中的故事發(fā)生背景,以及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在學生觀看完這些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這樣一來,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也為接下來的課文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讓學生轉變對語文學習的錯誤認知,并掌握有效的自主學習方式。而教師則要扮演好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角色,引導和輔助學生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直接教授學生知識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不如傳授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方法,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策略,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進入高中時期之后,更加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科學適宜的語文學習方法。比如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思考,并采用有效的策略促進學生的思考探究。
例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開闊自主學習的空間,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如在學習《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幫助每一個學習小組確定科學合理的學習目標。第一個目標,大聲朗讀課文,認知其中不認識的、不理解的字詞。讓學生通過合作,分段朗讀或自主閱讀等,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第二個目標,在朗讀完課文之后,尋找其中自己不懂的段落,比如為什么棉鞋里會有陽光?讓學生自由開展討論,營造良好的互動交流氛圍。第三個目標。學生要在分析討論之后將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講給其他小組成員聽。通過這樣的練習方式,有效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再比如在學習《中國建筑的特征》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組內交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這篇文章不同段落的結構十分相似,因此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閱讀和學習前幾個段落的內容,并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進行自主學習,了解下面幾個段落的內容。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盡情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學習體驗和成果,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文章的藝術特點。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學生自然就能更好地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更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整個學習過程進行記錄,將探究的知識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歸納,并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可以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既要做好引導輔助工作,同時還要對學生和自主學習過程及效果進行有效評價,對學生學習中出現的問題要進行深入分析,指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所在,幫助學生加以改進,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評價也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展開,如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結果等,同時教師還可以改變評價主體,讓學生和學習小組之間展開相互評價,從而使評價結果更加全面、客觀、合理,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則可以將這些評價結果收集起來,制作成表格,定期向學生展示自主學習成果,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欲望和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注重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滿足新時代的教育教學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產生探索語文知識的樂趣,感受語文知識的魅力。教師也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
[作者通聯(lián):山東平度經濟開發(fā)區(qū)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