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演講·爭鳴·重塑
——《新青年》雜志的傳播范式研究

2022-12-28 12:18:09金蕾蕾
新聞世界 2022年11期
關鍵詞:新青年陳獨秀思想

○金蕾蕾

在中國新聞傳播史上,創(chuàng)辦于1915 年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雜志是一個重要的“界碑”,為苦苦尋求中華民族出路的青年群體指點迷津,成為中國思想輿論場上重要的風向標。從一本普通的“以青年教育為目的”的刊物成長為中國共產黨上海發(fā)起組的機關刊物,《新青年》的發(fā)展歷程見證了同時期中國思想輿論場上各種思潮博弈的過程,也助力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從媒介參與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上講,《新青年》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推動了無產階級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

考察自1915 年9 月15 日創(chuàng)刊至1926 年7月停止發(fā)行,這10 多年間陸續(xù)刊發(fā)的文章可知,《新青年》在前后三個發(fā)展階段形成了三種不同的傳播范式,即自1915 年9 月-1917 年12月,陳獨秀擔任主要撰稿人階段的書齋里的“演講”范式;自1918年1月-1920年5月,編輯部同人輪流主編階段的廣場上的“爭鳴”范式;自1920 年9 月-1926 年7 月,中國共產黨人成為雜志主創(chuàng)者階段的斗爭中的“重塑”范式。

一、書齋里的“演講”——以“破”為主旨的思想啟蒙

在傳播學領域內,“演講”一詞的出現以現代意義上“公眾”概念的產生為條件。在古代希臘和羅馬的民主制度時期,也曾有過面對公眾的演講,但大多以“獨白”的形式出現,自說自話的成分居多,未必能夠引起社會輿論的廣泛關注。真正能夠產生社會影響的演講,是啟蒙主義運動開始后,出現了“為真理作判斷的公眾集會”,[1]這些集會久而久之培養(yǎng)了固定的受眾群體,建構了“掌握真理”的宣講人以及思想領袖與“被喚醒者”之間的關系。

1915年9月,《青年雜志》創(chuàng)刊,第二年9月起,被更名為《新青年》雜志。作為《新青年》雜志的初創(chuàng)者——陳獨秀有意識地將自己定位為“演講者”的角色,這一點在他撰寫的《新青年》發(fā)刊詞《敬告青年》一文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該文中,陳獨秀示意青年讀者若想擺脫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縛,就要從“自主”“進步”“進取”“世界”“實利”“科學”六個方面加強自身建設。陳獨秀還為《新青年》制定了宣傳策略,即以思想啟蒙為要務,“批評時政,非其旨也”。[2]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陳獨秀團結一批進步的文學青年,如高一涵、劉書雅、汪叔潛、李亦民、易白沙、胡適、吳稚暉、劉半農、蘇曼殊等,吸引他們先后成為《新青年》雜志的熱心撰稿人。

年輕人自有年輕人的優(yōu)長,但也有其局限性。由于這批作者主要是進步的知識青年,大多處于求學階段,思想上也處于探索期,所以,他們的文章批駁性遠勝于建設性,譯介性的內容遠多于自創(chuàng)性的內容,缺乏系統性和學理性。比如高一涵在《近世國家觀念與古相異之概略》一文中,從八個方面分析了近代西方“國家”這一觀念的構成:公認人權、國家措施之范圍、小己自由及司法、統治權、直接政治代表政治、都城民族、分職、國際關系。[3]這八個方面的構成涉及政體、人權、國際關系、司法體系等諸多內容,并不在一個層級上,但作者還是將其雜糅起來,向讀者做了介紹,甚至有些構成僅是介紹了一下名詞,并沒有展開論述。可見,以高一涵為代表的同期大多數《新青年》撰稿人尚處于個人知識體系的架構、創(chuàng)設初期,對一些西方現代觀念的理解未必科學且全面,正如有的作者在文末提出:“欲為新青年籌改造新家庭之準備,因作斯篇。掛一漏萬,在所不免,世有同調,幸垂教焉?!盵4]這種表述既有自謙之意,也有想以此文引起各方家指正之意。將書齋中的研究成果借助媒體進行傳播,引起各方關注,自成一種書齋里的“演講”范式。

(一)以二元對立思維為主的演講邏輯

書齋里的“演講”主體如果是青年,那么他們的演講主題自然多與個體成長相關,而且具有鮮明的二元對立思維邏輯。這一點在《新青年》第1 卷至第3 卷各期文章中多有體現。這些文章在論述自由、平等、人權等社會問題時,新與舊、傳統與現代、西方與東方等對立思維貫穿始終。如李平的《新青年之家庭》一文,認為舊家庭是阻礙青年成長的重要原因,而且新舊之間壁壘森嚴,不可兼容;又如汪叔潛在《新舊問題》中直言,今天思想發(fā)展的弊端在于“新舊之旗幟未能鮮明”——所謂新旗幟,即外來的西洋文化;所謂舊旗幟,即中國的傳統文化。針對有人提出中西方文化兼容發(fā)展的觀點,汪叔潛認為新舊之沖突,“甚于水火、冰炭之不能相入也”,[5]二者之間分化明顯、不可兼容。《新青年》的初創(chuàng)時期正值辛亥革命失敗的歷史階段,這場革命的失敗激發(fā)年輕人對以封建專制為主體的舊文化持徹底批判的態(tài)度,希望盡快向以近代民主政治為主體的新文化轉型。

(二)具有鮮明自省意識的演講主體

對于演講者自身的關注,體現了《新青年》初創(chuàng)時期撰稿人鮮明的覺醒意識。他們通過對中西方價值觀多維度地考察和比較,從特定的文化模式、結構或特定的文化形態(tài)出發(fā),認為效法近代西方,提倡人格獨立、自由和平等,才能夠真正實現個體價值。他們強調“小己人格與國家資格,在法律上互相平等”,[6]認為建構以“個人為本位”的價值體系必須先從政治和教育兩方面進行改革,而且這種改革迫在眉睫,“惟政治精神與教育主義之革命,國人猶未能實行。實行之期,其自一九一七開始”。[7]演講者鮮明的個體意識使得《新青年》初創(chuàng)時期的文章盡管在學理上稍有不足,但在文風上極具煽動性。他們倡導的進取、競爭意識和趕超精神,迎合了很多青年讀者迫切尋求改變的心理欲求,加快了同時期中國知識青年思想解放的進程。

(三)以知識青年群體為固定的演講客體

在演講的過程中,有演講的主體,自然會形成演講的客體?!缎虑嗄辍吩缙谧迦俗珜懳恼?、闡發(fā)觀點的同時,還有意培養(yǎng)固定的演講客體。如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現代愛國青年,指出在傳統認知里面,以“為國捐軀”為愛國行為的理解已經過時,真正的愛國應該具有現代屬性,即為了國家的榮譽、為了實現國家安定、為了增強國家實力而努力地、持續(xù)地提升學識修養(yǎng)、增強自身本領。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愛國。[8]再比如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女性覺醒意識,認為解決女性獨立的問題,要從三個方面做起:首先清除封建思想和傳統陋習對女性精神的影響;其次在家庭生活中,確立女性的獨立人格,擺脫家庭主義的禁錮;最后要在社會上給予女性工作的機會,抬高女性的社會地位。[9]為了能夠擴大讀者隊伍,陳獨秀在獨自承擔大量《新青年》撰稿任務的同時,還主持“通信”專欄,親自為讀者來信答疑辯難。培養(yǎng)固定的演講客體,也就是加強與讀者的深度交流,增強雜志的社會影響力。陳獨秀在初創(chuàng)《新青年》的時候就已經深刻認識到這一點。

二、廣場上的“爭鳴”——以“論”為主旨的文化教育

傳播要想獲得更多的受眾,需要在更大的空間展開,廣場無疑是最優(yōu)良的傳播空間。在《新青年》初創(chuàng)時期,盡管陳獨秀刊發(fā)了大量同時期年輕作者的優(yōu)秀文章,而且自己也作為主要撰稿人,撰寫了100 多篇政論、專論和雜文,但受制于地域、作者團隊等諸多原因,《新青年》的傳播力依然沒有達到預期。1917 年初,陳獨秀到北京大學任教,把《新青年》編輯部也搬到北京。從1918 年1 月第4 卷第1 號開始,《新青年》進入北京大學文科教授組成編輯部同人的輪流主編階段,更大的傳播廣場就此建立起來,而廣場上的“爭鳴”也就接踵而至。

沒有爭鳴,就沒有學術的繁榮。在一定程度上講,對于出版物而言,能夠引起爭鳴,才能夠引起更多的關注,才能夠發(fā)揮強大的傳播效力。隨著《新青年》編輯隊伍的擴充、學術力量的增強,輿論的“自發(fā)酵”機制逐漸形成。在這一時期,《新青年》的作者團隊固定在“精英”群體的范疇內,包括胡適、錢玄同、李大釗、魯迅、俞平伯等當時思想文化界具有相當聲望的思想者、學者。但是,由于20世紀初期,涌入中國思想文化界的各種西方思潮非常多元,深受不同思潮影響的學者自然會逐漸產生分化,突出表現在發(fā)生于《新青年》編創(chuàng)群體內部的一場“問題與主義”之爭。這場“爭鳴”引發(fā)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不同文化訴求的人自發(fā)形成不同的文化群體,依托各自的宣傳平臺對外發(fā)聲,從而造成整個社會層面更大的思想分化。真理不辯不明。在3年后,即1920年初期,隨著《新青年》編輯部再次遷回上海,一群有著共產主義理想的知識群體在這場“爭鳴”中重新聚集在一起,將《新青年》的辦刊思想從西方資產階級思想的啟蒙轉向宣傳、介紹馬克思主義思想上來。由此可見,作為始終保持先鋒性的《新青年》,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會主動參與社會上各種思潮的論爭。這樣的主動參與論爭的方式,使《新青年》在當時中國思想輿論場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取得這樣的成績,不得不歸功于這一階段的傳播范式——廣場上的“爭鳴”范式。

(一)深挖社會輿論的熱點議題

為了提高傳播力,《新青年》編輯部每期都會圍繞一些社會熱點話題展開討論。這些話題既有時效性,又有連續(xù)性,甚至會貫穿《新青年》雜志的各個階段,持續(xù)剖析這一話題背后的思想動因。

以青年的教育問題為例,《新青年》對該問題的討論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圍繞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qū)別問題展開,時間跨度從1915年10月15日第1卷第3號起到1917年8月1日第3卷第6號止;第二階段主要圍繞大學教育、專門教育的問題展開,時間跨度從1918年7月15日第5卷第1號起到1918年12月15日第5卷第6號止;第三階段主要圍繞文化教育問題展開,從1919 年11 月1 日第6 卷第6號起到1926年5月25日《新青年》季刊第4號止。這三個階段,由批判傳統教育到建設現代新式教育,由學校教育到社會教育,打開了20 世紀初期中國新青年的思想空間,激發(fā)了他們追求“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的熱情。特別是1919年五四運動開展之前,《新青年》前后長達3 年多的對青年群體的思想啟蒙,為五四運動和新文化運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

(二)保持輿論引導的預見性

作為較早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雜志——《新青年》,先鋒性和預見性是它迥異于同時期其他刊物的重要特點。隨著《新青年》對馬克思主義、蘇俄社會主義革命介紹比重的加大,不可避免地在編輯部內部發(fā)生了現代思想史上非常著名的“問題與主義”之爭。信奉實用主義、主張改良主義的胡適與宣傳馬克思主義、推動社會革命的李大釗之間的論爭,攪動了當時中國思想輿論場上的各方力量。陳獨秀詳細分析了以胡適為代表的“不談政治”派人員的構成以及他們“不談政治”主張背后的根本動因,指出“人類不能夠脫離政治”,而且現行的資產階級統治下的國家、政治、法律充滿了各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只有用革命的手段徹底推翻現行的政治制度,建設無產階級的國家,才能真正達到消滅剝削的目的。[10]應該說,發(fā)生在20 世紀初期的“問題與主義”之爭,反映了當時中國思想輿論場上兩種重要的聲音:一是堅持西方的資產階級改良思想,二是推崇蘇俄的無產階級革命思想。從這個意義上說,“問題與主義”之爭不僅是思想文化界的一場論爭,更是一場關乎于中國發(fā)展道路的論爭?!缎虑嗄辍纷鳛楫敃r最先鋒的雜志,成為這場“爭鳴”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

(三)突出文學革命的首創(chuàng)精神

“首創(chuàng)”即從未有過的創(chuàng)新。能夠發(fā)揮思想文化先導作用的《新青年》不僅在輿論場上掀起了“爭鳴”,在具體的文化普及方面也表現出色。以白話文為例?!缎虑嗄辍吩诔鮿?chuàng)時期,使用文言文的痕跡非常明顯,隨著進入同人編輯階段,語言風格有了質的改變。在這一時期,魯迅的小說《狂人日記》《藥》《風波》,胡適的詩歌《鴿子》《人力車夫》,劉半農的詩歌《相隔一層紙》相繼發(fā)表,為新文化運動中白話文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經典范例。除此之外,錢玄同、劉半農等還撰寫文章,如《論注音字母》《應用文之教授》推崇白話文的淺近直白,并嘗試在《新青年》上使用新式的標點符號。

三、斗爭中的“重塑”——以“立”為主旨的價值塑造

隨著《新青年》愈加鮮明的社會主義傾向,編輯部同人輪流主編階段告一段落。1920 年底,由于工作需要,陳獨秀讓陳望道開始主持《新青年》的編輯工作。陳望道是中共上海早期組織的主要成員,《新青年》的辦刊思想也由此發(fā)生了轉變,與黨的宣傳文化事業(yè)愈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真正標志《新青年》性質轉型的事件是1923年,由剛剛從蘇聯回國的瞿秋白擔任主編,《新青年》開始旗幟鮮明地介紹蘇俄社會主義革命實踐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他連續(xù)主持出版了4期《新青年》(季刊),直至1926 年7 月25 日《新青年》(世界革命號)后???。

在這6 年多的時間里,《新青年》確立了無產階級理論刊物的屬性,編輯出版方針確立為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研究中國革命的綱領和策略。此時的《新青年》不再滿足于在各種社會思潮論爭中譯介馬克思主義,而是大張旗鼓地系統化傳播,并且希望通過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引領,盡快培養(yǎng)出一批具有共產主義理想的現代青年。

(一)確立黨刊屬性

《新青年》要成為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武器,勢必要從形式和內容兩方面全面調整。在形式方面,瞿秋白大力推廣漢字拉丁化方案,試圖讓中國漢字盡快與世界語言接軌,同時也進一步加快大眾文化的普及進度。在內容方面,瞿秋白明確了《新青年》的性質——“社會科學的雜志”,要求《新青年》從經濟基礎、文化溯源、世界視角、思想論爭四個方面確定選題方向。瞿秋白認為,只有從這四個方面入手,才能讓《新青年》成為“中國社會思想的先驅”,[11]同時助力社會改革的需要,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理論武器。在瞿秋白主持出版的這段時期,《新青年》(季刊)完全改變同人編輯階段各種思想博弈的格局,從多元文化轉入一元文化,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蘇俄社會主義革命歷程以及共產國際的發(fā)展狀況,由此奠定了無產階級理論刊物的基礎,成為具有鮮明政黨屬性的先鋒刊物。《新青年》從20世紀初期創(chuàng)刊,經歷與傳統文化、現代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抗爭,最終走到了無產階級文化事業(yè)上來,成為中國共產黨新聞宣傳事業(yè)的重要開端。

(二)制造無產階級政黨領導權的輿論

隨著對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人逐漸意識到牢牢把握領導權是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無產階級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早在1921年,陳望道翻譯日本社會主義者山川均的文章時就明確指出,革命的手段必須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因為要實現“無產階級獨裁政治”[12]就必須使用強力粉粹資產階級,同時還要產生自己的政黨,帶領無產階級從資本主義的牢籠中解放出來。1923年,瞿秋白在《孫中山與中國革命運動》一文中分析了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指出孫中山“一直反對妥協,主張討伐袁世凱,只因受右派牽制,終致于失敗?!盵13]他進一步指出,辛亥革命的敗因可歸結為缺少一個能夠真正發(fā)揮領袖作用的領導階級,這個階級必須是團結的,與傳統的各方勢力徹底決裂的,同時也是更有覺悟的,而這個階級必然是無產階級。如果說,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權分為文化領導權和軍事領導權的話,那么《新青年》在這一階段所刊發(fā)的一系列文章,可視為無產階級文化領導權思想的重要文獻。

(三)引導“勞工神圣”思想輿論

“勞工神圣”是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過程強調的一個重要思想。隨著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在中國輿論場上引導樹立“勞工神圣”思想尤為重要。如李達通過轉譯《列寧的婦人解放論》《勞農俄國的婦女解放》指出,女性的解放一定要依托于整個社會的解放,而要實現這一解放就必須要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14]女性的解放“與無產者全體解放的條件一致,所以我們除了無產者一般的問題沒有問題?,F在正當社會革命發(fā)展之時,一切男女勞動者都要盡全力爭取無產者的勝利”。[15]對于當時的共產主義者來說,只有確立“勞工神圣”思想,才能從根本上確立無產階級的領導地位,才能使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實現從“批判的武器”到“武器的批判”的轉向。

結語

《新青年》10 多年的辦刊歷程在整個中國新聞傳播史上僅是很短的“一瞬”,卻影響深遠。它從批判封建主義思想文化入手,譯介了西方進步思想,移植入中國的文化土壤;它從蘇俄的社會主義革命出發(fā),尋到了徹底改變中國發(fā)展命運的出路;它從思想啟蒙的宣講轉入對文化教育的爭鳴,在與理論家紙上談兵或幻想式描述的論爭中,逐漸認清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現實的實踐路徑,并最終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了最早的一批馬克思主義者,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方向。近百年后,《新青年》所培育起來的一代青年不僅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嚴密的理論邏輯、科學的學理分析能力,還學會了理論聯系實際,改造客觀現實的能力。由此可見,《新青年》對改造20世紀初期中國進步知識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恰如1919 年魯迅在《新青年》上自喻的話:“背著因襲的重擔,肩住了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盵16]《新青年》在中國現代思想史、新聞傳播史上的價值恐怕就在于此?!?/p>

注釋:

[1]W.考夫曼.存在主義[M].陳鼓應,孟祥森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7.

[2]陳獨秀.答王庸工(國體)[J].青年雜志第一卷第一號,1915年9月15日.

[3]高一涵.近世國家觀念與古相異之概略[J].新青年第一卷第二號,1915年10月15日.

[4]李平.新青年之家庭[J].新青年第二卷第二號,1916年11月1日.

[5]汪叔潛.新舊問題[J].新青年第一卷第一號,1915年9月15日.

[6]高一涵.國家非人生之歸宿論[J].新青年第一卷第四號,1915年12月15日。

[7]高一涵.一九一七年預想之革命[J].新青年第二卷第五號,1917年1月1日.

[8]陳獨秀.我之愛國主義[J].新青年第二卷第二號,1916年10月1日.

[9]高素素.女子問題之大解決[J].新青年第三卷第三號,1917年5月1日.

[10]陳獨秀.談政治[J].新青年第八卷第一號,1920年9月1日.

[11]瞿秋白.《新青年》之新宣言[J].新青年季刊第一期,1923年6月15日.

[12]山川均.從科學的社會主義到行動的社會主義[J].新青年第九卷第一號,1921年5月1日.

[13]瞿秋白.孫中山與中國革命運動[J].新青年季刊第二號,1925年6月1日.

[14]李達轉譯.列寧的婦人解放論[J].新青年第九卷第二號,1921年6月1日.

[15]山川菊榮作,李達譯.勞農俄國的婦女解放[J].新青年第九卷第三號,1921年7月1日.

[16]唐俟.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J].新青年第六卷第六號,1919年11月1日.

猜你喜歡
新青年陳獨秀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華人時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與“劍”
當代陜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當代陜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學理論·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1:53:05
《新青年》(珍情)讀者意見調查表
新青年(2016年11期)2016-11-29 18:02:46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漢語世界(2016年2期)2016-03-14 20:06:38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錢玄同與劉半農炒作《新青年》
晚報文萃(2015年10期)2015-12-15 07:47:55
五四運動與陳獨秀價值觀的變化
无极县| 即墨市| 项城市| 和平区| 临夏县| 五常市| 榆树市| 上思县| 驻马店市| 潮州市| 舒兰市| 临清市| 买车| 双辽市| 江孜县| 新兴县| 紫云| 阳山县| 恩平市| 襄汾县| 平阳县| 本溪市| 内黄县| 贺兰县| 临猗县| 建平县| 公主岭市| 水城县| 康定县| 松潘县| 邳州市| 镇康县| 永泰县| 靖州| 靖安县| 扎囊县| 定襄县| 洛阳市| 武鸣县| 青神县| 林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