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第三中學 戴小明
作文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寫作困難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寫作素材。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可從積累寫作素材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通過日常學習和生活實踐積累寫作素材,逐漸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很多,教師要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保證素材積累的有效性,并保證素材的質量,這樣才能從素材層面上提高學生的作文質量,進而提高作文教學效率。筆者主要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學中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措施。
對于初中生而言,寫作的難點在于沒有素材,不知道如何下筆,想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積累豐富的素材,以豐富寫作內容、提高寫作質量,增強作文的吸引力。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方式積累寫作素材。寫作素材的積累有很多途徑,關鍵在于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掌握好時機,這樣才能讓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并應用在寫作中,從而提高作文質量。
作文質量提高的前提和基礎是素材,只有具備豐富的寫作素材,才能保證作文內容充實。由此可見,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不僅能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還能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拓寬知識面,豐富生活閱歷,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寫作素材的積累要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需要課內與課外結合,引導學生發(fā)現并記錄美好的生活。教師和學生只有重視積累素材,并且在學習和生活中堅持積累素材,才能豐富素材儲備,使寫作不再是難題,保證作文內容豐富,提高作文質量。
寫作素材的積累具有廣泛性、零散性以及復雜性等特點,需要學生對生活進行觀察和體會,當然也離不開閱讀。積累的素材既可以是剎那閃現的靈光,又可以是長期生活經驗的積淀。無論寫作素材來源于哪兒,在作文中應用時都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將寫作技巧和自己的理解融入其中。要從大量的素材中選擇合適的內容,記下來,并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知識,這才是正確的素材積累方法,才能為提高作文質量奠定基礎。
語文教材中選擇的文章都是經過認真篩選的,不僅內涵豐富,還具有簡單易懂的特點,與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以及心理特點相符。教師要重視教材的應用,引導學生挖掘教材中的寫作素材,幫助學生透徹理解教材內容,尋找其中有價值的寫作素材,包括擬人、比喻等寫作手法、直接或間接的情感表達方式等。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將情感融入到作文中,可帶領學生分析課文結構,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明確寫作思路,情感表達能力得到系統的提升。例如,學習《觀潮》一文時,先讓學生通讀全文,積累其中的詞匯,包括水天相接、人聲鼎沸、齊頭并進以及人山人海等。課文中有很多詞匯值得學習和積累,是上佳的寫作素材。課文中還有比喻等寫作手法,能夠收到非常好的表達效果,有很高的借鑒價值,也是值得學生學習和掌握的??梢宰寣W生摘抄、背誦此類句子,并將其應用在作文中,成為符合作文內容的語言素材,讓作文表達更形象,讓語言有藝術性。
閱讀是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途徑。積累豐富的知識和素材,能使學生在寫作時下筆流暢、思路清晰。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閱讀教學,引導學生多讀,通過閱讀汲取寫作知識,積累豐富了,才能更好更穩(wěn)定地輸出。閱讀的內容不僅包括教材上的內容,還有歷史、古今中外名著以及自然、科學類的課外書籍,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也可以是教師推薦或他人推薦的內容,無論讀哪類書籍,采用哪種閱讀方法,最關鍵的是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積累寫作素材的目的。
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要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第一,摘抄法。要求學生準備摘抄本,在閱讀時隨時記錄好詞佳句、人生哲理、生動的故事等,學生可以傳閱摘抄本,互相學習。如果摘抄的是美文,還可以定期組織欣賞活動,讓學生學習寫作手法,體會文中表達的情感。長期堅持,每個人都能積累大量的素材,并將這些內容應用在作文中,作文的質量也會明顯提高。第二,批注法。教師在講解課文內容時,要帶領學生分析課文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并做好批注,在看到好詞好句和段落時給出恰當的批注。批注的內容包括寫作手法、自己的理解等。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閱讀內容,掌握寫作知識。長期堅持,不僅能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還能提高理解能力、把握作者思想以及情感等方面的能力,并且能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素材,為順利寫作提供保障。第三,賞析法。好文章能讓讀者廢寢忘食,可見書籍對人類有極大的吸引力。在指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賞析立意新穎、語言有特色、情感抒發(fā)有特點的文章,學生可以對此類文章作出評價,評價的重點要明確,對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等內容也要給予評價,這樣能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了解文章的構思和寫作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構思能力。第四,改寫法。在閱讀后,如果學生感覺意猶未盡,想改變文章的結局,或是想給文中的人物編寫故事,教師可以組織改寫訓練,這不僅是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重要方法,還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素材。例如,學完《皇帝的新裝》,可以要求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改寫結局,內容和結局形式不限。這樣,能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大膽表達觀點和見解。利用此法,不僅能達到積累寫作素材的教學目標,還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寫作能力和思維發(fā)散能力。第五,背誦法。閱讀時會接觸很多名篇佳作、寓意美好的句子、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詞、名人事跡等,閱讀這些內容是一種心靈上的享受、精神上的滿足,教師要讓學生愛上語文、愛上閱讀,了解文章的美和內涵。例如,在閱讀《名人傳》時,學生可以熟記托爾斯泰、貝多芬等名人的事跡,在寫類似主題時,就可以引用這些記憶的知識,使作文更有內涵、內容更豐富、更有說服力。此外,學生在閱讀時還可以學習人物的精神,將之轉化為自己的素養(yǎng),從而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促進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的提升。
語文與日常生活關系密切,在生活的每個方面都有體現,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對身邊的人、事、物進行觀察,積累寫作素材,并將感悟轉化為文字,提升寫作質量。生活是作文素材的主要來源,包括熱點事件、時政新聞以及生活小事等,都可以成為寫作素材。擅長寫作的學生,普遍擁有良好的觀察能力,能夠發(fā)現事物不同的一面,并且熱愛生活,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強,能從中挖掘豐富的寫作素材。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重點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敏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豐富的素材。例如,在學習寫作議論文時,為了增加論據的數量、保證論據的真實性,可以指導學生通過電視新聞、騰訊新聞以及頭條等途徑了解時政熱點;可以通過“感動中國”或者網絡了解對社會影響較大的事件或人物;或者觀看“漢字英雄”等節(jié)目,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還可以將了解的內容分享給同學,互相交流。現在是數字時代,這個時代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知識傳播的碎片化,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好碎片時間,在學習之余了解更多“窗外事”,從而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
作文內容如果脫離生活獨立存在,就是沒有生命力的,是不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的。因此,需要學生在生活中長期積累寫作素材。在生活中,每天都發(fā)生很多事,社會新聞、家庭瑣事以及班級中趣事等都可以成為寫作素材。學生生活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學校,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認識、了解、感知生活,而這需要學生認真看、耐心聽、仔細想,從每天接收的大量信息中提煉合適的素材。例如,每天放學后看新聞,記錄新聞信息;或者記錄放學回家路上的所見所聞……記錄的內容以及形式不限,目的是讓學生逐漸發(fā)現生活的美,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會有合適的素材,可以滿足不同主題和題材的需求,也就不會出現不知從何處下筆的情況,學生的作文質量也會有所提升??梢?,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寫作的主題和文體不同,學生所擅長的、喜歡的主題和文體也會有差異,對學生反復進行寫作訓練,能夠促使學生形成自己的風格,這樣在相同或相似的題材中,在寫作素材以及方法相同的前提下,學生也能寫出內容豐富的文章。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寫作訓練指導學生積累素材,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研究寫作內容,對寫作的內容實施精細化、全面化以及科學化的處理,從而寫出高質量的作文,并且能夠將作文內容轉化為寫作素材,在遇到相似的主題時,可以按照此篇作文的思路寫作。此外,學生之間的作文水平具有差異性,可以在完成作文后引導學生分享,讓學生學習他人的經驗,互相評價,指出作文的優(yōu)點和缺點,學習優(yōu)點,發(fā)現不足,從而通過寫作訓練更好地提升寫作能力。例如,在指導學生寫細節(jié)時,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校園中植物的生長過程,記錄植物的變化,包括顏色、形態(tài)以及不同季節(jié)的狀態(tài)等,進行詳細描寫?;蛘呤窃诿鑼懭宋锛毠?jié)時,引導學生觀察父母、同桌、同學等,觀察內容不僅包括身高、體重、發(fā)型、臉型等外貌特征,還包括觀察對象的性格、習慣以及愛好等,尋找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個方面展開描寫,突出細節(jié),這樣學生就能掌握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同時,還要讓學生將其作為模板,轉化為寫作素材,積累起來,便于日后在寫作時運用。由此可見,教師可以在寫作訓練中引導學生積累素材,逐漸提升其寫作能力,實現作文教學的目標。
寫作不僅是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是創(chuàng)新的過程。如果在作文教學中過于重視好詞好句的積累,忽視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可能導致學生在寫作時只知道堆砌好詞好句,忽視情感和思想的融入,忽視寫作手法的應用等,作文質量也不會太高。只有將情感和思想寓于作文中,才能保證作文質量。情感源于生活體驗,但初中生的生活經驗不足,閱歷少,所以很難產生深刻的體驗。對此,教師可以組織開放性的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更加豐富,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使其寫作情感被激活,進而在生活以及情感等方面積累更多素材。例如,學生要寫關于傳統文化的作文,教師可以設計編中國結、剪紙、寫對聯等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其一,利用實踐活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二,能夠豐富學生的傳統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認同。在以上兩點因素的影響下,實踐活動會成為學生寫作的重要素材,能夠被學生消化吸收,進而轉化為文字,幫助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寫作任務。
語文不僅是語言性學科,還具有實踐應用的特點,教師不僅要通過教學活動重點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要重視語言的表達效果。寫作是體現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效果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重視作文教學。想提高學生作文的質量,就要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保證作文內容合情合理。基于此,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帶領學生學習教材知識、觀察日常生活、加強寫作訓練以及組織實踐活動等方式,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提升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