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蓉/四川
推著自己進病房,她坐在輪椅上。胸口掛著鼓囊囊的大帆布包包,輪椅旁的口袋里裝著各種雜物,椅背上掛著厚厚的一摞膠片。
坐著輪椅去做各種檢查、一日三餐、洗澡、洗衣,平緩而有條不紊。嫻熟得讓一切都平靜如常。
夏日的陽光透過玻璃灑在椅背上。她垂著頭假寐,花白的頭發(fā)一絲不茍。
獨居。糖尿病多年,并發(fā)癥若干。每周三次透析,像是與之相守的伙伴。波瀾不驚的眼神,看不到孤寂或落寞。
患小兒麻痹癥走路不靈便的女兒每天會來看她。
母女相見,無驚無喜。淡淡地一問一答,像一杯放涼的白開水。
推著輪椅上的自己完成術(shù)前準備,給自己請好護工。
手術(shù)后,她平躺著被推進病房,夕陽正好灑在她床上。花白的發(fā)絲泛著一層薄薄的金光。
檢查、治療、做手術(shù),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甚至連電話都沒見她接過。
不治療時,就坐在病床上看書。
溫溫婉婉的臉上總有一抹清清淺淺的笑。水果、糕點分娩出的笑,縈繞著整個病房。
除了偶爾的呻吟聲和家屬與自家病人的交談聲,骨一科六病室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混雜著汗味、消毒水味的安靜甚至陰冷的氣息被她的笑分解。
臉上長著青春痘的小護士把一根鋼針在她的手臂三進三出也沒能一針見血。她笑嘻嘻地安慰滿臉歉意、緊張得不敢再下手的女孩:“沒事沒事,我不痛,你盡管扎。”
病人和家屬都喜歡把心里的苦楚和擔(dān)憂傾倒給她,她微笑著聽,像個無底的“垃圾桶”。
不做手術(shù),沒有人覺得她像個病人。被蝕骨的痛啃噬,讓疼痛隱在衣衫之下,她獨自咬牙承受。
與她對視,你會驚訝于她眸子里的干凈、清亮、溫婉。
“還能活著就是最好。給自己點信心,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寬慰比自己還重的病友,她的眸子就像兩盞閃爍的小星星。
出院時,她留給六病室一串晴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