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玉清
我出生于20世紀50年代,雖然家庭貧困,卻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對我來說,肉可以不吃,衣可以儉樸,書卻不可以不讀。小時候,母親只有過年時才給我們兄妹四人每人發(fā)2元壓歲錢。我總是攢起來,開學后拿去書報攤租小人書看。那時,小學校門外榕樹下有一書攤,1分錢可以租一本小人書,但不讓拿走,必須在現場閱讀。
放學后,若手里有幾分錢,必租看一本小人書來過眼癮后才回家。若無錢時,我就悄悄站在看書同學的后面,伸長脖子蹭書看。我租過《小兵張嘎》《鐵道游擊隊》《半夜雞叫》《小英雄雨來》《雞毛信》等幾十本連環(huán)畫小人書。10歲開始,我常常利用假期去花生地、稻田里撿漏,把撿得的花生和稻谷交給母親,母親便會給我?guī)捉清X讓給我去買零食吃。盡管對糖果眼饞得流口水,我還是忍住了,拿錢去租書來看。
讀初中時,我有一個要好的同學叫秀瓊,她的父親在鎮(zhèn)上食品公司工作。她得知我的家庭情況后,便懇求父親安排我假期在豬場打短工掙錢。每天在養(yǎng)豬場清理豬糞、煮豬食、喂豬,一天能掙8角錢。那時買一個雞蛋才5分錢,一天收入8角錢已經很不錯了。當我把掙到的錢交給母親時,她從中抽出2元錢遞給我,說:“你拿去買你喜歡的那本字典吧。我去街上買斤豬肉回來包餃子給你們幾兄妹吃。剩下的錢留著給你交學費?!备赣H在1959年病亡,我年僅5歲,上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都是半大孩子。我的姐姐哥哥讀完小學就回家了,僅我一人念到中學。
“文革”時,我們村來了一對中年夫妻,他們家距離我們家僅有一墻之隔。有一次我進到他們家,驚喜地看到有一個書柜里存放著很多書。女主人取了一本唐詩遞到我手上,并告訴我喜歡看什么書就拿回家去看,看完把書還回來就行。之后,我成了他們家的??停懤m(xù)讀了《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吶喊》《狂人日記》等書。
如今,古稀之年的我仍然保留著讀書的習慣,每天至少閱讀三四個小時。每周去市圖書館一樓閱覽廳閱讀半天書報,再到二樓借閱中外各類文學書籍。每年生日,我也會收到女兒贈送的書籍。
讀書最講究氛圍,一些書甚至不必在書齋中讀。一座庭院,一彎新月,一場秋雨都可以化為讀書的氛圍。你可以選擇在最能體味書中況味的環(huán)境中讀。比如在一個萬木吐綠、鳥語花香的春日,捧一本《李清照詩選》坐在屋后那株桃樹下,一個字一個字地慢慢讀,那每一個字都化成了我生命的甘霖。在陽光明媚的秋日,我暗盼有雨聲相伴,一陣秋雨如縷如絲,像蠶吞著桑葉,像秋日的私語,捧一本《秋雨散文》細細品味,就欽羨余秋雨先生集史學家的眼光、哲學家的慎思和作家的文筆于一身,收古今于筆下,攏天地于紙上,出經入典,含英咀華,30萬字,可謂字字珠璣。
幾十年的讀書生涯,深感書猶藥,善讀可以治愚。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簡·愛》讓我學會了獨立自強,《紅樓夢》讓我明察世事,《基督山伯爵》讓我感受到知識是人類智慧的源泉,《居里夫人》鼓舞我在人生道路上鍥而不舍……書讀多了,便明白了很多道理。生命中仿佛時時有春風拂面、雨露滋潤,每一個思維的細胞、神經末梢都會舒展、活躍起來,常常神馳八方,極輕松、極超脫。一生有書相伴,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