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鵬
(臨夏州積石山縣銀川鄉(xiāng)銀川小學 甘肅 積石山 731707)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除了要教會學生課本上的基礎知識,還要對語文學科中,語言詞匯本身的意思,語言的表達方式,生字的書寫等引導學生掌握,這就是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在實際課堂授課過程中,教師對于語文學科中應主要抓住哪些方面?怎么樣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都是要進行探究的。本文以《樹之歌》一課為例,在實際授課過程中,通過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引導學生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積累語文知識,開拓思維,初步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本文選取的《樹之歌》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對于此類識字的課文,如何正確把握住文本的特點?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文章的知識點?這是教師所需要把握的。
在正式學習課文之前,要對本單元的中心思想、教學目標,進行有效分析。抓住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樹之歌》這一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發(fā)展的規(guī)律,通過運用形聲字,通過新的部首等方法,進行生字的認識和掌握。
對《樹之歌》這篇文章有一個比較明顯的語言特點,內(nèi)容是介紹21種樹木特性的兒歌,其中對每一種樹木進行了描寫,突出大自然樹木種類繁多。在內(nèi)容的篇幅上較短,但讀起來有一定的韻律,朗朗上口。除了文章的第一行之外,每一行都是七個字。而且這首兒歌與學生的生活結(jié)合起來,讀起來具有濃濃的童趣,比較貼近兒童,通俗易懂。
語文整體的知識要素比較豐富,通過生字、詞語、各種句型以及修辭手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白生字的意思,句子的表達形式,根據(jù)句子的表達形式進行仿照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升理解能力。
在進行兒歌賞析時,要注意采用圖文結(jié)合的有效方法,抓住文章中具有表現(xiàn)力的句子,通過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認識每一種樹木的名字,在這種方式下去學習語言,強化學生的語感。在《樹之歌》這首兒歌中,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標出有關(guān)樹木特征的詞語,可以總結(jié)出:楊樹的特點是高,榕樹是壯,桐樹像手掌一樣,楓葉的葉子是紅色,柏樹的葉子顏色是綠色,木棉喜歡天氣溫暖,而樺樹不怕嚴寒,銀杏和水杉被稱為活化石,桂花樹,香氣濃郁。
2.1.1 圖文結(jié)合,采用游戲形式
學生們在知道每種樹木的特點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一個小游戲,教師出示各種樹木的圖片,通過剛剛所描述樹木的特征,去找到所對應的樹木的名字,引導學生進行回答。
游戲過程:出示楊樹圖片,學生回答后,結(jié)合圖片認識樹木特點:楊樹高大、挺拔、筆直,多生長在北方。出示榕樹圖片,學生回答后,結(jié)合圖片認識樹木特點:榕樹生長在南方,樹干分支多,枝葉特別茂盛,遠看像綠茸茸的大傘。出示梧桐圖片,預設:這是一棵梧桐樹,它的葉子像手掌一樣。教師出示楓樹的圖片。預設:這是一棵楓樹,在秋天的時候楓樹的葉子就變紅了。出示松柏圖片。預設:松樹和柏樹的葉子很奇怪,像縫衣針一樣。引發(fā)思考:為什么人們習慣把松樹和柏樹合在一起說“松柏”,因為一年四季都是綠色,所以說它們四季“披綠裝”。
2.1.2 賞析兒歌前兩句,嘗試背誦
教師指導賞析:整首兒歌基調(diào)輕松活潑,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們來逐句欣賞一下吧!
出示第一句兒歌和楊樹、榕樹、梧桐樹的圖片,學生填寫句子空白處,參照圖片嘗試背誦。楊樹( ),榕樹( ),梧桐樹葉( )。
提示:梧桐樹葉像手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
教師提問:你還觀察過哪些樹葉的形狀?出示銀杏樹葉、泡桐樹葉、柳葉、荷葉的圖片,指名回答。
預設:銀杏樹葉像扇子。泡桐樹葉像一顆顆心。柳樹葉像眉毛。荷葉圓圓像盤子。
出示第二句兒歌和楓樹、松樹、柏樹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句子。
楓樹秋天葉兒紅,松柏四季披綠裝。
結(jié)合圖片發(fā)現(xiàn)三種樹木的顏色特點:三種樹木的顏色不同——楓樹秋天紅,松柏四季綠。
朗讀指導。出示兒歌前兩句,學生齊讀。
楊樹高,榕樹壯,梧桐樹葉像手掌。
楓樹秋天葉兒紅,松柏四季披綠裝。
教師點撥:“壯、掌、裝”這幾個字的韻母都是ang,讀的時候要突出這幾個字,會更有兒歌的韻味。
師生合作讀兒歌。教師讀樹名,學生接讀樹的特點。
引導記憶樹木:楊樹、榕樹、梧桐、楓樹、松柏。
引導記憶特點:高、壯、像手掌、葉兒紅、披綠裝。
引導學生嘗試背誦。
通過這樣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對每個樹木的特點進行總結(jié)概括。掌握兒歌的朗讀方法,明白兒歌是怎么寫的,引導學生對兒歌這種文學體裁的掌握。
在新課標的教育模式下,對于學生學習的方法要多種多樣,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發(fā)進行學習,從而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2.2.1 學習兒歌后兩句,隨文識字。
教師出示兒歌第三句以及木棉和樺樹的圖片,學生看圖讀第三句,領會南北方的不同。
木棉喜暖在南方,樺樹耐寒守北疆。
教師提問:南方和北疆氣候有什么不同?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jié)歸納:同學們說的真棒!木棉喜暖,樺樹耐寒,它們一個在南方一個在北方,所以我們可以知道南方氣候溫暖,北方氣候寒冷。
指導認讀“耐”。用加一加的方法記憶字形:而+寸=耐。理解字義,拓展運用:“耐”就是忍得住,受得住?!澳秃本褪侨淌艿米『洹!澳汀边€能組什么詞?耐勞、耐用、耐心、耐力……
指導認讀“守”。分析“守”的字形,理解字義:寶字蓋的字一般和家有關(guān),“寸”可組詞“寸步不離”,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像看家一樣寸步不離地守衛(wèi)著就是“守”的意思。
指導認讀“疆”。識字認識“疆”:指事字,從土,從弓,從畺?!敖弊值淖蟀氩糠质且粋€“弓”字和一個“土”字,表示以弓來丈量土地?!爱枴比龣M兩田表示田之間的疆域界限。“疆”的本義為田界。
出示兒歌第四句以及銀杏、水杉和金桂的圖片,學生看圖讀句子。
銀杏水杉活化石,金桂開花滿院香。
指名讀:這句話有沒有不懂的地方?預設:“活化石、金桂”。
引導理解“活化石”。出示圖片理解“化石”,教師點撥:古代生物的遺體、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像石頭一樣的東西就是“化石”?;瘹v史久遠,具有科學研究價值。
提問:想一想“化”還可以組哪些詞?文化、變化、綠化、美化。
教師出示銀杏和水杉的圖片,引導學生猜測理解“活化石”:猜一猜,銀杏和水杉為什么叫“活化石”?預設:它們生長歷史久遠。點撥補充:銀杏最早出現(xiàn)于3億多年前的石炭紀,水杉最早出現(xiàn)于2億年前的白堊紀。就是說恐龍出現(xiàn)的時候已經(jīng)有銀杏和水杉了,難怪它們被稱為“活化石”。組織討論:小組研究一下“金桂”是指什么?桂花開花呈金黃色,因此叫金桂。
引導學生學習兒歌內(nèi)容時,不能只是單純的朗讀兒歌或者是進行語言訓練,應該以感悟內(nèi)容為主,以語言訓練為輔助,把學習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相結(jié)合,從而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進行豐富的,有效的語言能力訓練。
引導學生通過讀文兒歌來進行想象,把作者沒有注意到或者忽略的部分,通過想象去進行彌補,使兒歌變得充實,更貼近生活實際,使課程內(nèi)容變得更加豐富。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文章中有很多結(jié)尾留下懸念,也留下很多空白。這就為學生的學習打開的另一扇門,是要讓學生通過在讀兒歌的過程中,領悟作者的想法,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解讀兒歌的內(nèi)容,讓學生正確的明白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
教師在新的教育模式下,不單單只教授課文上的內(nèi)容,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的知識點書上不會敘述過多,所以,要利用其他網(wǎng)絡資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把跟課文內(nèi)容有關(guān)的課程,加以利用,補充與課文內(nèi)容較密切的課外資料,這樣方便學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總之,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能單一的進行閱讀,要在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做到在讀中進行感悟,達到相互幫助的效果,使在閱讀的過程中,能調(diào)動情感的抒發(fā),自然的明白作者所想表達的情感。
《樹之歌》讀起來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句子讓學生們在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兒歌內(nèi)容中大自然的樂趣,讓學生通過讀來進行仿寫。在課堂上抓住學生活躍的心理,引導在讀的過程中學習生字的寫法。
在學習兒歌的過程中,兒歌一般都是比較押韻,學生也學習過押韻的一些常識,但是二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還是較弱,對押韻的學習不太明白,印象不深刻。所以在學習《樹之歌》時,不用一開始就告訴學生什么是押韻?壓的什么韻?押韻是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每首詩歌在內(nèi)容上都是有一定規(guī)律。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的方式來逐漸發(fā)現(xiàn)并總結(jié)押韻是什么。教師引導,最后和學生一起歸納總結(jié)。
讓學生仿寫《樹之歌》,重點引導學生們?nèi)绾螌懞玫谝痪?。可以出示例句,通過例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進行嘗試和仿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讀和寫融合在一起,把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放在閱讀上,通過一些實際的例子,引導學生了解文章寫了什么?自己為什么要這樣?應該怎么去寫?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核心素養(yǎng)。
整體來說,語文的學習要從閱讀重視起來,讓學生通過一定的閱讀,把讀和寫進行結(jié)合,實現(xiàn)學生對于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有效感悟作者想表達的情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所以,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充分把握教材,利用好課堂有限的時間,通過閱讀為主要學習方式,把握文章中的基本詞語,使兩者結(jié)合,更好的進行讀寫訓練。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將為未來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