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
新中國成立后,受戰(zhàn)后世界“冷戰(zhàn)格局”因素以及國內“文革”等政治運動的干擾,各方環(huán)境不太穩(wěn)定,中國科學的國際交流曾經急劇縮減乃至中斷。領略過世界科學前沿風光的唐有祺認為,中國科學只有在世界環(huán)境中定位和思考,充分利用國內外優(yōu)質資源,借鑒世界先進的科研理念和發(fā)展模式,并立足中國國情,推進自身的改革與發(fā)展,才能提高我國科學界的學術起點,從而形成具有世界眼光和國際競爭力的高水平科研隊伍。
1978年8月,唐有祺率領中國科學家代表團到華沙出席國際晶體學聯合會第11屆大會。自 1948年國際晶體學協會創(chuàng)立并舉辦首屆國際晶體學聯合會大會后,該學術會議每三年舉辦一次,這是30年來中國代表團的首次參會。
在中國缺席的日子里,唐有祺的好友,時任英國晶體學會主席的霍奇金在國際會議上多次大力宣傳唐有祺和以他為代表的中國晶體學研究人員。當她得知中國解出胰島素晶體結構的消息后,立即臨時決定訪問中國,與中國科研人員深入交流;此后,在中國的研究論文因為政治要求必須發(fā)表在國內時,她在國際會議上屢次宣傳中國晶體學的進展;1975年,她還在Nature上撰文,介紹中國的胰島素晶體結構解析工作。在霍奇金的傾力幫助下,中國代表團首次參會即順利加入國際晶體學聯合會。國際晶體學聯合會成為中國最早加入的少數幾個國際科學組織之一。此后,霍奇金突出的科學研究視野、扎實的學術功底、超凡的人格魅力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越來越深遠,也影響并帶動了中國科學與世界的交流合作。
1987年,在澳大利亞佩斯召開的第14屆大會上,唐有祺當選為國際晶體學聯合會副主席,這是中國人在國際專業(yè)學術組織中最早獲得的重要職位。正是在這次會議上,唐先生和代表團的同事們?yōu)橹袊A得了第16屆國際晶體學聯合大會的主辦權。這次舉辦權實屬來之不易,是霍奇金展現出卓越的外交智慧,經過與西方大國代表三次反復較量才獲得的珍貴機會。這是中國大陸第一次舉辦如此大規(guī)模、高規(guī)格的國際學術會議,標志著中國晶體學在改革開放后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時代是最偉大的雕刻家,它雕琢的是人的心靈。
青少年時期身處日本入侵下滿目瘡痍的中國,海外留學階段目睹西方對新中國的扼制,無不激發(fā)起他內心對建設強大祖國的強烈渴望。正因如此,唐先生的目光總是能夠穿越時空,著眼于中國科學更遠的未來。
他深知,一個國家文化要獨立、要自信,必須要有自己的學術刊物。改革開放后,中斷多年的中國科學事業(yè)開始蓬勃發(fā)展。在“文化大革命”前就有較好基礎的物理化學,更是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將中國物理化學的最新研究成果擇其精華及時發(fā)表出來,已經迫在眉睫。在這種情況下,唐先生決定在中國化學會旗下創(chuàng)辦新刊《物理化學學報》。
打鐵還需自身硬。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發(fā)展形勢,如今,我們要推動顛覆性技術創(chuàng)新實現重大突破,就必須站在國家發(fā)展命脈、世界發(fā)展趨勢的高度,以海納百川的膽識和氣魄、胸懷和意志,服務于構建中國特色顛覆性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的戰(zhàn)略目標,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近年來,我所在的團隊積極實施全球拓展戰(zhàn)略,已經成為吸引海外人才的學科高地,成功啟動建設了包括有機電子與信息顯示國家重點實驗室、柔性電子基礎科學中心等在內的二十多個省部級以上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吸引了三百余位海外 優(yōu)秀科技人才加盟,形成了新時代地方院校和西部高校招才引智、自主培養(yǎng)高水平科技人才的熱點。這些也都是在唐有祺的感召和教導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