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粵,蔡紀平,張夏妮
(汕尾市人民醫(yī)院,廣東汕尾 516600)
在遺傳、慢性炎癥刺激、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因素作用下,胃腸道黏膜出現良性隆起性病變,即胃腸道息肉。發(fā)病早期,患者無明顯癥狀,隨著息肉體積的增大,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癥狀,胃息肉患者以腹脹、惡心、食欲下降為主要癥狀,腸道息肉患者則易腹脹腹痛、排便習慣改變、黏液便、血便為典型癥狀。病情進展至后期,可能引發(fā)消化道出血、腸梗阻等不良后果,甚至發(fā)生癌變[1]。此類患者治療中,高頻電凝套扎術應用時間較長,該術式利用高頻電凝和套圈器,能夠促進微小血管收縮、切割組織凝固,術中出血較少,但在較大扁平息肉治療中,該術式復發(fā)率較高,很難一次性完整切除;內鏡下黏膜切除術(EMR)屬于微創(chuàng)術式,不損傷肌肉層下組織,可完整切除病灶部位黏膜[2],本文將對二者的實際應用進行分析。
統(tǒng)計分析樣本為胃腸息肉患者1 0 0例(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納入標準:①行電子結腸鏡、電子胃鏡檢查,確診為胃腸道息肉;②年齡>18歲;③符合內鏡下息肉切除指征,息肉直徑0.5cm~2cm;④患者可閱讀基本文字,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胃腸鏡檢查禁忌者;②有胃腸道息肉切除術禁忌者,如凝血功能障礙、全身感染等;③有胃腸道手術史者;④內鏡下可見黏膜下浸潤者,如組織潰瘍、瘢痕、堅硬等;⑤存在視聽語言功能障礙者;⑥抵觸本研究者。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50)
完善術前檢查,包括血常規(guī)、胸部平片、凝血功能、心電圖、肝腎功能等,排除手術禁忌證,了解患者重要臟器功能;若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應在術前停藥至少7d。術前6~12h,予以患者常規(guī)禁食,術前30min,予以患者山莨菪堿,肌肉注射給藥,劑量為10mg,結直腸息肉患者,于術前3h常規(guī)清潔腸道,口服聚乙二醇電解質散溶液,劑量為2000m L,確保腸道準備質量,胃息肉患者口服達克羅寧膠漿,劑量為10m L,于術前5~10min給藥;術后予以患者止血、制酸藥物,禁食禁水24~48h,通過靜脈補液的方式,予以患者營養(yǎng)支持,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觀察患者有無腹鳴音減弱、無痛、嘔吐便血、發(fā)熱等表現,警惕各類并發(fā)癥,胃腸功能恢復后逐漸恢復飲食,術后3個月復查內鏡[3]。
對照組:行常規(guī)麻醉,置入電子腸鏡或電子胃鏡,探查息肉病灶情況,在息肉基底部,套扎圈套器,收緊套圈器,利用高頻電刀切除息肉組織,電凝、電切功率分別為40W、50W,逐漸收緊套圈器,切除時避免累及肌層,盡量切至黏膜下層,若一次切除不完全,可再次圈套電切,對創(chuàng)面進行有效電凝止血,息肉標本取出后松病理檢查。
觀察組:行常規(guī)麻醉,置入電子胃鏡或電子腸鏡,內鏡下觀察息肉,在息肉基底部選擇注射點,注入腎上腺素(濃度1:10000)+甘油果糖+亞甲藍混合液,劑量為1~5m L,使得息肉基底部完全隆起;圈套器套住息肉基底部,利用高頻電凝切除息肉組織,息肉體積過大可多次切除,及時止血,切緣表淺或息肉創(chuàng)面直徑<1.5cm,對創(chuàng)面進行荷包縫合,若切緣較深或息肉創(chuàng)面直徑>1.5cm,可利用鈦夾夾閉,息肉標本送至病理檢查[4]。
①手術指標:所選指標為住院時間(記錄患者入院至出院總時長)、手術時間(做好胃腸道手術準備,記錄手術操作開始至結束時間)、息肉切除時間(準確定位息肉,探查病灶周圍情況,記錄息肉切除操作開始至結束時間)、術中出血量(應用面積法測定)、術后首次進食時間(術后監(jiān)測患者胃腸道功能,若胃腸道無出血表現,腸鳴音恢復、排氣恢復,即可經口進食,記錄患者術后首次進食時間);②息肉完整切除率:參照山田息肉分型標準[5],將所選患者分為Ⅰ型(息肉為扁平狀,無隆起分界)、Ⅱ型(隆起的起勢較小,隆起存在明確分界)、Ⅲ型(息肉形成亞蒂,隆起得起勢略?。?、Ⅳ型(息肉形成明顯蒂部,隆起起勢明顯),對比兩組Ⅰ~Ⅱ型、Ⅲ~Ⅳ型患者息肉完整且切除率;若術中完整切除息肉,鏡下觀察創(chuàng)面無息肉殘留,術后3個月復查內鏡,無局部復發(fā)表現,即可判定為息肉完整切除;③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統(tǒng)計兩組穿孔、術中出血、術后出血、腹痛、便血等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數據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7.0分析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詳見表2。
表2 兩組各項手術指標對比±s,n=50)
表2 兩組各項手術指標對比±s,n=50)
組別 手術時間(min)息肉切除時間(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首次進食時間(d) 住院時間(d)觀察組56.24±8.69 12.43±5.52 110.43±19.12 1.71±0.43 18.25±2.33對照組77.08±9.24 22.16±6.89 185.62±23.79 2.24±0.45 23.41±2.95 t 11.6175 7.7931 17.4198 6.0212 9.7060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3980
詳見表3。
表3 兩組息肉完整切除率對比[n(%)]
詳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n(%),n=50]
在多重致病因素作用下,消化道黏膜出現隆起性病變,即胃腸道息肉。胃腸道息肉多見于胃體、胃竇、結腸等部位,按照組織學類型,可將其分為增生性、錯構瘤性、炎癥性以及腫瘤性4種類型[6];按照形態(tài)特征,可將其分為扁平型、隆起型、帶蒂型等。此類患者缺乏典型癥狀,多在內鏡檢查中發(fā)現,隨著病情的進展,胃腸道息肉患者可繼發(fā)出血、糜爛,引發(fā)一系列消化系統(tǒng)癥狀,部分息肉可能惡變,扁平型息肉、廣基息肉惡變率相對較高[7]。綜合患者息肉大小、類型、臨床癥狀、形態(tài)特征、惡變風險等情況,對于符合手術適應證者,應盡早切除息肉,保障患者健康及安全[8]。當前,內鏡下息肉切除應用廣泛,方式多樣,包括高頻電刀、冷凍、微波、激光切除等,但消化道出血、穿孔、息肉切除不完全病例時有報道,故在手術方式選擇上,臨床學者還存在不同意見。高頻電凝套扎術操作簡便,對患者客觀條件要求較低,對于位置相對復雜、隱匿的息肉,也能輕易套扎切除,但在實際應用中,其不足逐漸顯現,若病灶直徑過大,則會增加消化道出血風險。且套扎和電凝電切操作,會對消化道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對于廣基息肉、扁平息肉,難以完全切除息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作為新型內鏡下胃腸道息肉治療方式,EMR優(yōu)勢明顯,該術式通過在息肉基底部注射腎上腺激素、甘油果糖、生理鹽水等液體,分離消化道黏膜層和黏膜肌層,促使息肉隆起,獲得清晰的息肉病灶界限,在直觀、明確觀察病變部位的同時,還能提高息肉套扎切除效果,避免黏膜肌層損傷,提高息肉完全切除率,加快患者術后恢復[9]。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手術指標方面,兩組住院時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術中出血量更少,觀察組手術時間、息肉切除時間及術后首次進食時間更短,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觀察組(2.00%)低于對照組(18.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山田分型Ⅲ~Ⅳ型息肉完整切除率方面,觀察組(100.00%)和對照組(95.83%)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在山田分型Ⅰ~Ⅱ型息肉切除率方面,觀察組(96.30%)高于對照組(76.92%),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消化道穿孔、出血是內鏡治療的常見并發(fā)癥,高頻電凝套扎術利用高頻電凝和圈套器的雙重作用,實現息肉切除,但對于扁平息肉、廣基息肉,該術式完全切除難度較大;為了有效切除扁平息肉、廣基息肉,術者往往需要進行多次電凝,不僅操作時間長,還會加重患者黏膜下血管損傷,導致細胞變形壞死,增加術后創(chuàng)面感染、出現風險[10]。EMR在切除息肉前,現在息肉基底部注射腎上腺素混合溶液,增加了黏膜下層厚度,使得息肉變高隆起,再次情況下進行圈套電凝切除操作,液體能夠有效保護下方組織,減輕高頻電對消化道黏膜的損傷,且腎上腺素能夠發(fā)揮一定的容積壓迫和收縮血管作用,從而起到減少出血、減少各類并發(fā)癥的作用。不僅如此,此類患者治療中,完整切除率是一項重要的指標,其不僅關乎息肉切除療效,還會對息肉組織性質確定、術后復發(fā)率預測產生直接影響。EMR能夠完整切除各類病灶,為后續(xù)病理檢查提供完整樣本;對于直徑較大的息肉,該術式雖然需要分次切除,但腎上腺素液體的使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被分割的病灶組織,防止多次切割影響病理檢查結果。有研究顯示[11],根據手術方法不同,將胃腸道息肉患者分為研究組(EMR治療)和參照組(高頻電凝套扎術治療),結果顯示,研究組完整切除率為100.00%,高于參照組的85.10%,且復發(fā)率僅為4.50%,低于參照組的19.40%,在便血、腹痛、穿孔、消化道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研究組的7.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3.90%。還有學者認為[12],與常規(guī)高頻電凝切除術相比,EMR治療完整切除率(息肉完全被切除)、整塊切除率(獲得完整的病理標本)更高,且EMR治療患者手術時間更短,胃腸功能恢復更快,EMR治療患者術后C反應蛋白、白介素-6、降鈣素原水平明顯低于常規(guī)治療患者。
綜上所述,在胃腸道息肉治療方面,EMR可發(fā)揮顯著療效,主要體現在提高息肉完整切除率、減少術中出血量、縮短息肉切除及手術操作時間、減少各類并發(fā)癥、可加速患者恢復等方面,治療扁平型息肉、廣基息肉更具優(yōu)勢,具有推廣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