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科技教育中心 李軍安
空心菜,原名蕹菜,又名藤菜、蓊菜、通心菜、無心菜、空筒菜、竹葉菜,開白色喇叭狀花,其梗中心是空的,故被稱為“空心菜”。
空心菜喜高溫、高濕環(huán)境,適合濕潤的土壤。種子萌發(fā)溫度在15℃以上,蔓葉生長適溫為25~30℃。因其喜肥喜水,宜選擇在土質肥沃、保水保肥的土壤中種植??招牟瞬荒秃鏊獌龅厣锨o葉枯死??招牟讼补?,種植中要求有充足的光照。若土壤水分不足,空氣干燥,會導致空心菜纖維發(fā)達,降低其產(chǎn)量和品質。
空心菜鮮嫩可口,所含營養(yǎng)居葉菜類首位;空心菜的醫(yī)用價值高,所含的煙酸、維生素C 等具有降脂減肥的功效;空心菜中的葉綠素有“綠色精靈”之稱,可潔齒防齲除口臭,健美皮膚??招牟耸窍奶炖习傩詹妥郎鲜秤米疃嗟氖卟酥?。
河南省空心菜的播種時間一般在4 月上旬至9 月上旬,生育期短,為35~45 d。一般而言,空心菜相隔10天左右可采收1 次。其中育苗穴栽的每667 m2每次可采收1100 kg 左右,條播的每667 m2每次可采收1350 kg 左右。空心菜的零售價每1 kg 不低于6 元,且種植成本低,一次種植,可多次采收,經(jīng)濟效益高。
空心菜栽培時應選擇向陽、肥沃、有水源的田地,播種前深翻土壤,深翻后暴曬。一般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3000~5000 kg 或人糞尿1500~2000 kg、草木灰50~100 kg,與土壤混勻后耙平整細,做成寬1.0~1.2 m的畦等待播種。
空心菜種皮堅硬,吸水困難,播種前要進行種子處理,否則發(fā)芽率極低。遇連續(xù)低溫陰雨天氣,播下的種子容易產(chǎn)生爛種。因此,在播種前要將種子在4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1 d,然后放在30℃的環(huán)境下催芽。在催芽需要每天用溫水淘洗1 次種子,一般3 d 大部分種子就可出芽。種子出芽后要及時進行播種。
空心菜采用撒播、條播均可,生產(chǎn)上常采用條播法。為了方便采收,可按照一條線播種,行距33 cm,通風好。播種前在畦內(nèi)澆透水,待水滲后進行播種,露地種植每667 m2用種量約為15 kg,播種后覆土。
當幼苗長到5~6 cm 時,及時補充肥料,追肥以氮肥為主,追肥應先淡后濃,每667 m2施速效性氮肥10 kg。每次采收后都要追肥1 次,每667 m2追施尿素10~15 kg,以促進新梢生長。澆水時量要足,澆濕澆透,之后的日常管理中始終保持土壤濕潤。
土壤板結會影響空心菜的正常生長,雜草的滋生會與空心菜爭奪養(yǎng)分,中耕能破除板結、清除雜草。在畦面發(fā)白時適當淺鋤,以促進根系的生長發(fā)育,為空心菜的生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根外追肥能使空心菜采收后從葉片上快速獲取營養(yǎng),通常輪流噴施0.2%尿素溶液和草木灰浸出液。
空心菜的病害主要有白銹病、炭疽病。
1.癥狀識別。白銹病發(fā)病初期在葉片正面出現(xiàn)許多淡黃綠色病斑,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斑轉為黃褐色,并且病斑中間枯黃不定形,病葉反面長出一堆白色較密致霉層(皰斑),這是白銹病的最主要特征。嚴重時病葉出現(xiàn)皺縮畸形、脫落。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及莖部,幼苗受害可導致死苗。葉片染病時病斑近圓形,呈暗褐色,斑面微具輪紋,其上密生小黑點,病斑擴大并融合,導致葉片變黃干枯,莖上病斑近橢圓形,稍下陷。
2.越冬場所。白銹病的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廄肥或混雜在種子中越冬。炭疽病的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隨病殘體遺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
3.傳播途徑。白銹病主要借助風雨濺散或農(nóng)事操作傳播。炭疽病主要借助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初侵染。
4.發(fā)病部位。白銹病多從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病,然后逐漸往上部葉片發(fā)展。炭疽病主要從傷口或表皮侵入致病。
5.發(fā)病條件。白銹病發(fā)病的最適溫度為25~30℃,發(fā)病程度與濕度有關。一般只要植株葉面水膜保持5~6 h,夜間溫度達到21℃,病菌數(shù)量充足,就可引起普遍發(fā)病。高溫多雨有利于炭疽病發(fā)病,偏施氮肥、植株生長過旺、株間郁閉田塊易發(fā)炭疽病。
6.防治用藥。對于空心菜的白銹病和炭疽病,可采用百泰2000 倍液或氰霜唑2000 倍液噴霧防治,每7 d噴藥1 次,連續(xù)噴施2~3 次。
空心菜應選擇在晴天的上午9:00 以后進行采收。適時采收是空心菜高產(chǎn)、優(yōu)質的關鍵。如果是一次性采收,可在株高20~35 cm 時收獲上市;如果是多次采收,當株高18~21 cm 時,結合定苗間拔上市,留下的苗子可多次采收上市。
空心菜之所以選在晴天的9:00 以后采收,是因為在采收后的基部傷口處會滲出白色的液體,如果采收過早,露水會掉在采收后的基部傷口上,會引起感染,發(fā)生腐爛。而9:00 以后光照一般比較強烈,基部傷口上的液體容易曬干,能避免傷口感染,減少腐爛現(xiàn)象的發(fā)生。另外,采收后要及時松土,松土后覆地膜,2~3 d幼芽可再次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