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忠民
在剛剛過去的那個冬天,泥火盆依然是姥姥最忠實(shí)的伙伴。
姥姥說,這個泥火盆比她的年齡還要大,在她還是個小姑娘的時候,它就天天陪伴著她。她出嫁的時候,太姥姥把泥火盆用紅綢布包裹著,搬上了送親的馬車。姥姥一路烤著炭火,烤得渾身熱烘烘、臉蛋紅撲撲的。姥爺把姥姥抱下車的時候,他倆頭頂著頭,姥姥的臉更熱、更紅了,賀喜的人都說姥爺這下鴻運(yùn)當(dāng)頭了。那是七十多年前臘月初八的事了。
我是在姥姥身邊長大的。冬日的清晨,姥姥用大鐵鍬從灶坑里掏出紅彤彤、亮閃閃的炭火,敞開懷抱的泥火盆就熱情地承載著一團(tuán)火熱。姥姥把我的棉襖、棉褲拎在火盆上方烘烤著,藏在里面的冰冷逃得無影無蹤,當(dāng)我把胳膊和腿伸進(jìn)袖筒和褲管時,全身上下一股暖流。紅紅的火炭烤著我的臉蛋,快樂的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泥火盆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溫暖,還有各式各樣可以打牙祭的零嘴,比如栗子、花生、地瓜、土豆等。有一次我實(shí)在饞得不行,偷偷拿了兩個雞蛋,趁姥姥上廁所的當(dāng)口,埋進(jìn)火盆。在我直咽口水的時候,“砰”“砰”兩聲炸響,整個屋里頓時塵灰彌漫。雞蛋肯定是無影無蹤了,沒吃到不說,還挨了媽媽的一頓揍。
后來,姥姥告訴我,雞蛋不能囫圇個地?zé)?,得先在一頭鑿個小洞,插根細(xì)棍進(jìn)去,邊燒雞蛋邊轉(zhuǎn)動細(xì)棍,把里面產(chǎn)生的熱氣放出來。不然,脹炸了,雞蛋吃不成倒還罷了,崩瞎眼睛毀了容,那就不得了。我聽得膽戰(zhàn)心驚:原來燒雞蛋還有這么多門道!
冬天的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圍著泥火盆吃飯,燉火鍋是家常菜。自家泥瓦缸里腌制的酸菜,細(xì)細(xì)地切,和白白的肥肉片一起裝進(jìn)銅鍋,放在火盆上咕嘟咕嘟地?zé)?,肉菜香味撲面而來。我們就著苞米面大餅子,吃得開心爽快。
20歲那年我要去外地,那時,姥姥的耳朵已經(jīng)聽不清我說話了,我貼著她站著,久久不愿離去。我動身時,她用細(xì)瘦的手指捏著火鏟,顫顫巍巍地在火盆里劃拉出兩個燒鵝蛋,揣進(jìn)了我的懷里。直到我在五六十公里之外的城里住下,那兩個鵝蛋依然是溫暖的,那是姥姥慈愛的溫度。后來,每次我從遠(yuǎn)方打電話回家的第一句話就是問媽媽:“姥姥在干什么呢?”媽媽總是重復(fù)著這樣一句話:“你姥姥呀,她在烤火呢?!?/p>
冬去春來沒幾天,98歲的姥姥過世了。那個陪伴了姥姥一生的泥火盆一下子被冷落了。我用溫水、毛巾細(xì)心地清洗和擦拭著泥火盆,最后抱著它坐上車。
“你要它干什么?”妻子很不解地問我。
“開車吧,這是泥火盆?!蔽艺f。
“我知道是泥火盆,拿回家往哪放?”
“這是姥姥的泥火盆,一百多年了。”我的話很沉重。
妻子笑笑說:“那它也算不上古董?!?/p>
我說:“在我心里,它比明代的青花瓷還有溫度、有感情、有價值……”
我請來裝修師傅,把泥火盆鑲在墻上,時時瞅、天天摸??吹剿拖窨吹轿夷菤v盡滄桑、滿臉皺紋的姥姥,能感受到她那溫暖的氣息和濃濃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