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猛
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中醫(yī)臨床基礎(chǔ)醫(yī)學(xué)研究所 北京 100700
東漢煉丹家最早使用坩堝,宋以后坩堝多用于金銀冶煉。中醫(yī)文獻中坩堝的異名包括:甘窩子(《證治準(zhǔn)繩》)、甘鍋子(《證類本草》)、坩堝(《本草品匯精要》)、甘鍋(《世醫(yī)得效方》)、甘堝子(《太平圣惠方》)、窩子(《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鍋子(《本草綱目》)等。坩堝的形制多為日用陶器,明清時期,坩堝還被稱為“罐”“泥罐”“砂/沙罐”“土罐”等[1]。坩堝是中藥炮制藥物的重要工具,古人對其材質(zhì)、固濟、封口、揭口與歇口、炭火位置、藥物的前期處理等方面均有詳細的記載,茲分述如下。
坩堝多用粘土制作,形制多為日用陶器,甚至是煎藥鍋。如宋代王璆《是齋百一選方》“白丹”載:“用燒藥罐子一個,盛得十兩藥?!盵2]陶器燒制的溫度較低,胚質(zhì)疏松易碎,氣孔率高,硬度低。亦有用瓷器者,瓷器多用高嶺土制胚,燒制溫度要高于陶器,胚質(zhì)堅固致密,氣孔率低,硬度高。由于瓷器的成本高,古人有用瓷器屑制作坩堝的經(jīng)驗,如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甘鍋”載:“吳人收瓷器屑,碓舂為末,篩澄取粉,呼為滓粉,用膠水和劑作鍋,以銷金銀者?!盵3]315文中所載將瓷器搗成細粉,再用膠水粘在一起。但是并沒有說明用何種膠水,推測可能是一種粘土。亦有更簡單地用黃泥制作,如宋代張銳《雞峰普濟方》“洞陽金丹法”載:“黃土六斤,入鹽三兩,故紙數(shù)幅,以凈水和作熟泥大挺甘鍋一個。”[4]370文中“熟泥”指經(jīng)過踩煉的細泥。如北魏代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插梨”載:“插訖,以緜幕杜頭,封熟泥於上。”[5]這種質(zhì)地細膩的泥在燒制時膨脹系數(shù)相近,不易破裂。
陶器用作坩堝,往往要在外表面涂泥,亦有在內(nèi)壁涂泥,均是為了防止陶器在加熱過程中出現(xiàn)裂隙。坩堝涂泥要待泥干燥后,才能進行煅制。使用的泥料如下。
第一種是鹽泥。鹽泥混合是坩堝固濟最常用的方法。如宋代楊士瀛《仁齋直指方論》“震靈丹”載:“入坩堝內(nèi),以瓦蓋口,鹽泥固濟。”[6]184文獻中亦常簡稱為“泥”,如《普濟方》卷404載:“用泥固濟牢固。”第二種是鹽醋泥。如《雞峰普濟方》“中丹方”載:“固濟一坩堝子,亦用鹽醋紙泥固。固濟堝子內(nèi)先用醋薄泥三重如紙厚,候干入藥末?!蔽闹杏蜜釄鍍?nèi)壁先涂醋泥。第三種是鹽紙泥。如《雞峰普濟方》“燒中丹法”載:“用坩堝子一個,外以鹽紙泥固濟?!奔堉械闹参锢w維增加了鹽泥的張力。將濕紙先敷坩堝外壁,紙上再涂薄泥。第四種是醋調(diào)赤石脂。如《普濟方》卷219載:“次用中建盞一只。曾經(jīng)火煅者好。安頓坩堝上。使鐵線十字縛令牢固。卻用醋調(diào)赤石脂末。密固濟盞縫。又單用醋調(diào)赤石脂膏涂坩堝口縫?!蔽闹谐嗍酁榈ぜ宜?xí)用的一種固濟材料。第五種是水調(diào)赤石脂。如《本草綱目》“石硫黃”載:“以水和赤石脂封口,鹽泥固濟,日干?!盵3]465第六種是六乙泥。如《本草綱目》“石硫黃”載:“入坩鍋內(nèi),用六乙泥固濟底下,將硫黃碎之,入鍋中?!盵3]463文中六乙泥是古代用來封固煉丹爐的一種專用泥,其制作一直是丹家的秘密。晉代葛洪《抱樸子·金丹》列出了六乙泥的配方:“用雄黃水、礬石水、戎鹽、鹵鹽、礬石、牡蠣、赤石脂、滑石、胡粉,各數(shù)十斤,以為六一泥封之?!薄镀諠健肪?06載:“合六乙泥法,礬石黃泥裹燒一伏時研細?!钡谄叻N是六一泥。如宋代唐慎微《證類本草》“白頸蚯蚓”載:“其屎呼為蚓土婁,亦曰六一泥,以其食細泥,無沙石,入合丹泥釜用?!盵7]文中指出蚯蚓糞質(zhì)即六一泥,質(zhì)地細膩,適合用于固濟。第八種是醋灰泥。如《雞峰普濟方》“洞陽金丹法”載:“以凈灰二升用醋和得所,自頭涂裹在半腰,鍋頭及縫口約灰泥一寸厚,余皆薄敷之?!盵4]370第九種是醋調(diào)煅無名異與鹽。如明代彭用光《體仁匯編》“升陽起石法”載:“口以石膏土子,即無名異,先用火煅通紅,研極細末,用醋調(diào)成膏子,加煅過白鹽二三錢,為末,同攪極勻,將瓦盞用粗鐵綿札之,用前膏先涂下口縫一層,不可多。”文中將無名異與鹽均煅過研細,用醋調(diào)成膏狀。涂于包裹瓦盞的鐵綿外面。第十種是黃土煤灰馬毛鹽水。如《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升打靈藥固罐法”載:“次用黃土二分、煤灰二分,以馬毛以鹽水合之,固罐一指厚,陰干,裂縫再固,必要完固聽用?!钡谑环N是石膏無名異食鹽。如《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打靈藥封罐口法”載:“入藥畢,蓋鐵盞,用鐵絲畢;用石膏、無名異等分,食鹽減半俱煅過,為極細末,醋調(diào)成膏;次加炭火二三塊于盞內(nèi),燒盞熱,以筆蘸藥周圍涂之,隨干隨涂,以口平為率。一用石膏、生白礬、食鹽三味,等分為末,水調(diào)涂之如前?!币嘤幸恍┨厥獾乃幬锩鞔_指出不需要固濟,如《本草綱目》“硇砂”載:“用硇砂一兩,以纖霞草末二兩和勻,用小砂罐不固濟,慢火燒赤?!盵3]460文中砂罐外不固濟,上不蓋口,顯然是為了使其揮發(fā)。
坩堝一般沒有專門的蓋子,所以在炮制往往要需配以封口之物,具體如下。
第一種是圓瓦。瓦當(dāng)出現(xiàn)的時間很早,在安徽壽縣壽春城址出土的漢代瓦當(dāng)中就發(fā)現(xiàn)有圓瓦當(dāng)[8]?!妒驱S百一選方》“白丹”載:“填滿罐子,上用圓瓦兒蓋合口,坐在地上。”[2]瓦當(dāng)耐熱,圓瓦當(dāng)?shù)男螆A面平,蓋于坩鍋上縫隙小。第二種是盞。盞的本義是淺而小的杯子,陶制的小酒杯稱為瓦盞。明代彭用光《體仁匯編》“升陽起石法”載:“入黑油礶中,上以瓦盞蓋口。”文中盞的外形與坩堝口相合,縫隙亦小。第三種是碗。如《萬氏家抄濟世良方》“痔漏治痔瘡方”載:“然后以新碗蓋鍋頂,簇炭火煅青煙盡為度?!钡谒姆N是醋紙鹽泥。如《雞峰普濟方》“中丹方”載:“以好紙五重醋濕過蓋上,用薄泥一重,四下立炭十斤,煅火盡為度?!盵4]156文中用浸過醋的紙五張封坩堝口,外敷薄泥。同書卷9“燒丹”載:“平放堝子,卻以鹽泥作蓋子,以醋紙數(shù)重先蓋了,次用鹽泥蓋了?!盵4]155
中藥傳統(tǒng)炮制在使用坩堝時多要求封口,但是也有些藥物要求開口或留有縫隙,具體如下。
開口煅。指在煅制藥物時坩堝敞口,亦稱揭口。如《濟陽綱目》“卷簾散”載:“以上先將爐甘石末入砂鍋內(nèi)開口煅,令外有霞為度?!盵9]文中爐甘石開口煅的目的是易于觀察顏色變化?!镀諠健肪?00“癇”載:“白礬,川甘硝,寒水石,盆硝(以上四味各等分)上入甘鍋子內(nèi),揭口。用炭火煅令煙盡,取出候冷?!蔽闹虚_口的目的是煙易于排出。歇口煅。由于部分中藥在煅制過程中需要觀察煙色的變化,所以往往需要在蓋子上面打一小孔或在固濟時留出縫隙。如《本草綱目》“貍”載:“同入罐內(nèi)蓋定,瓦上穿一孔,鹽泥固濟,煅令干。作一地坑,以十字瓦支住罐子,用炭五秤,煅至黑煙盡、青煙出取起?!盵3]1882《雞峰普濟方》卷4載:“坩堝子上用瓦子一片蓋,微歇口一分,以來候煙色漸青?!?/p>
炭火分為桴炭火、爍炭火。桴炭,宋代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載:“浮炭,謂投之水中而浮,今人謂之桴炭??忠嘁酝吨袆t浮故也?!睋?jù)容志毅[10]考證,民間至今仍有稱“桴炭”者,為家中爐灶所取之炭,此炭質(zhì)輕,投水而浮。故“麩炭”“桴炭”“浮炭”實一物也。煅制藥物所用的“軟炭”即是桴炭,如《雞峰普濟方》“洞陽金丹法”載:“好朱砂四兩,木炭三十斤,如炭軟更加五斤?!盵4]370至于櫟炭,其制法是將櫟木類的硬木用窯外熄火法[11],即將燒好的炭扒出窯外,用水、泥沙、炭灰等覆蓋而熄火。這種炭燃燒時不發(fā)煙,硬度大,發(fā)熱量高,燃燒時間長,燃點高。桴炭與櫟炭的使用區(qū)別,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炭火”載:“櫟炭火,宜煅煉一切金石藥。桴炭火,宜烹煎焙炙百藥丸散?!薄拌跆咳∑淞β?,櫟炭取其力緊?!盵3]297煅制藥物所用的“硬炭”即是櫟炭,如《仁齋直指方論》“泄瀉”載:“入坩堝內(nèi),以瓦蓋口,鹽泥固濟,候干用硬炭一十斤煅通紅,火盡為度?!盵6]188
古人在使用坩堝煅制藥物時,并非簡單地將坩堝埋于木炭之中。而是對木炭的放置位置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
第一種是頂火。頂火是道家煉丹常用的術(shù)語,據(jù)張覺人《中國煉丹術(shù)與丹藥》記載:“齊藥火又叫做頂火,是指火焰到達罐中藥面處的火力,將燒熾了的炭堆在丹罐頂上燒的火力,也叫做頂火。降丹都是用的頂火。也有人把升丹稱頂火,把降丹稱底火的?!盵12]第二種是頂火四面。即將木炭火置于坩堝的頂部及四周。如《本草品匯精要》“鉛”載:“上同研勻,入砂合子固濟,灰池中頂火四面,養(yǎng)七日七夜。”第三種是上下四面。即將木炭火置于坩堝的四周及上下。如《活人事證方后集》卷3載:“入新坩堝子內(nèi)裝載。用木炭每排三兩行,用炭排十字,眼中放藥鍋子,再四圍聚木炭,以多為佳。自頂放熟火,令慢慢燒,下不得用扇,直至火與藥通紅。”文中可見,坩堝的四周上下均有木炭火,木炭每排三兩行成十字,說明每次操作所用的坩堝是多個。第四種是四面。即將木炭火置于坩堝的四周。如《雞峰普濟方》“中丹方”載:“四下立炭十斤,煅火盡為度?!盵4]156文中四周有炭,還應(yīng)該包括了底部。沒有特別指出頂火,說明沒有上部加熱。
藥物在用坩堝煅制前往往要進行切制。切制的規(guī)格如下。
第一種是如豆大。如《古今醫(yī)統(tǒng)大全》“煅青礞石法”載:“云南青礞石有金星松放者,打碎如豆大?!盵13]第二種是粗粉。如《雞峰普濟方》“腎喘湯”載:“以左顧牡蠣文片色白者二兩,先杵為粗末,以坩堝子盛,火燒通赤。”[4]143第三種是細粉。如《類編朱氏集驗醫(yī)方》“細辛丸”載:“石膏半斤,研細,入坩堝子內(nèi),火煅過,飛去石末?!盵14]第四種是制成丸。如《楊氏家藏方》“金寶神丹”載:“上件(注:青礞石、硝石、赤石脂)滴水丸如小雞頭大,候干再入坩堝內(nèi),用少火煅紅收之。”[15]100
木炭的燃燒與通風(fēng)的多少密切相關(guān)。輔以氣袋風(fēng)箱則火力強,稱為活火,如宋代《楊氏家藏方》“中丹”載:“氣袋活火鉟成汁。”[15]295炭火假以風(fēng)力,溫度很高,足以熔化鉛鐵。通風(fēng)少則火力弱,稱為慢火。中藥煅制過程中的火候,往往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觀察。
第一是藥物色澤的變化。如《本草綱目》“礞石”載:煅至消盡,其石色如金為度。”《仁齋直指方論》“玉華白丹”載:“陽起石,入坩堝煅通紅,酒淬?!钡诙撬幬餆熒淖兓H纭侗静菥V目》“貍”:“煅至黑煙盡、青煙出取起。”《幼幼新書》“黑神散”載:“用甘鍋子一個,先入膽礬在內(nèi);次入龍膽草,用鹽黃泥固濟,留一眼子,周回用炭火燒至眼子上,煙斷為度?!盵16]第三是木炭的用量。如《雞峰普濟方》“中丹方”載:“四下立炭十斤,煅火盡為度?!盵4]156《活人事證方后集》卷2載:“用炭一十斤煅過,紅火盡為度。”另外,用坩堝煅制藥物雖以金石類為主,但是亦有動物與植物藥物需要煅制,其要求多為“存性”。
現(xiàn)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炮制通則”和大部分地方炮制規(guī)范中,對煅制藥物的容器并沒有專門的規(guī)定。但在一些地方的炮制規(guī)范中仍能看到傳統(tǒng)坩堝的應(yīng)用。現(xiàn)代煅藥機的研制過程中仍需與傳統(tǒng)坩堝的應(yīng)用聯(lián)系起來,才能更好地傳承。筆者并非從事中藥機械的專業(yè)人員,提出以下幾點注意事項,僅作廠家參考。
第一是煅藥機的鍋具。中國古代的金屬冶煉技術(shù)起源很早且很發(fā)達,但是金屬鍋具極少用于中藥的煅制。中藥傳統(tǒng)的煅制鍋具仍是坩堝,故煅藥機的鍋具應(yīng)符合傳統(tǒng)陶制的坩堝。當(dāng)然,現(xiàn)代的石墨坩堝、石英坩堝均可嘗試,但是不宜使用金屬類坩堝。第二是坩鍋的固濟法。傳統(tǒng)坩堝的固濟法的目的是防止坩堝在煅制的高溫條件下出現(xiàn)破裂,現(xiàn)代方法制作的坩堝顯然已經(jīng)突破這個難題,故固濟之法似可以省略。第三是坩堝的歇口。傳統(tǒng)坩堝在炮制一些藥物時需留有縫隙以觀察煙色的變化,故煅藥機應(yīng)設(shè)置通煙的通道,在煅制需要觀察藥物煙色時打開。第四是鍋具的加熱部位。傳統(tǒng)坩堝在加熱時根據(jù)不同的藥物,有頂火、底火、四周火等不同。故煅藥機應(yīng)在鍋具的上下四周分別獨立地設(shè)置電阻絲,能夠分別加熱,模仿古法。第五是設(shè)置觀察口。由于部分藥物在煅制過程中需要觀察藥物的色澤變化,故需在鍋具上設(shè)置觀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