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俊霖
有一段關于晉朝文學家左思的軼事。相傳,他十年磨一劍,終于完成了《三都賦》。然而,《三都賦》起初無人問津。左思擔心作品被埋沒,于是,想到了一個好的營銷方法:請當時的名士皇甫謐作序,請名士張載和劉逵作注。
在名人效應的帶動下,《三都賦》很快成為“爆款”文章。當時沒有復印機,人們只好動手抄寫《三都賦》,洛陽的紙都因此漲價了?!奥尻柤堎F”這個成語就出自此,充分體現(xiàn)了這本書的暢銷程度。
南宋詩人陸游十分高產,粉絲盼他出詩集。于是,他選編了《劍南詩稿》,一經推出便脫銷了。后來,陸游的兒子陸子聿開了家“出版社”——釣臺書院,光是出版父親的詩集,收入都十分可觀。
當然了,作品要暢銷還要靠創(chuàng)新。元代雜劇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打破了元雜劇由一人獨唱的成規(guī),加上劇情一波三折,引人入勝。里頭的“紅娘”甚至成為漢語中“媒人”的代名詞。再比如湯顯祖的《牡丹亭》,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極高水準。這本書問世后,許多人為之傾倒。
明朝的出版業(yè)非常興盛,當時的書商都在營銷上下足了功夫。明朝萬歷年間,有個叫余象斗的出版商,他的營銷能力絕對能夠躋身明朝第一方陣。
首先,他懂得迎合市場,什么書好賣就出什么書。史書記載,僅在萬歷十九年這一年,余象斗就刊刻了十幾種科舉應試類書籍,賺的都是考生的錢。后來,類似于現(xiàn)在的偵探懸疑類小說的公案小說火了起來,他便從地方各級衙門找了一堆破案卷宗,編了一部《廉明公案》。此書雖然文學性不高,但內容新奇有趣,最終成為“爆款”。借著這波熱度,他又出了續(xù)集《皇明諸司公案》。
他還有一個更高明的營銷手段:蹭熱點。當時《西游記》長期占據(jù)著暢銷書榜單第一位。余象斗靈機一動:為何不把“東南西北”湊齊呢?可他發(fā)現(xiàn)《東游記》已經被吳元泰寫完了,于是寫了《北游記》和《南游記》,將“四游記”湊齊。果然,這套書又被搶購一空。
余象斗的營銷方式雖然頗具爭議,但他也懂得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時間越往后,插圖便越顯得重要。明朝晚期出版的《牡丹亭還魂記·凡例》中便提到:“戲曲無圖,便滯不行?!睉騽☆惖臅镆菦]有插圖,銷量就得打個問號,這放在其他圖書中照樣適用。余象斗創(chuàng)新了營銷方式,在書頁的上半部分配上插圖,下半部分印上文字,讀者閱讀時就像在看“連環(huán)畫”一般。
當然,為了防止盜版,余象斗也煞費苦心。他喜歡在作家出版的圖書中插入自己的畫像,當作防偽標簽。他還曾在《東游記》中“插播”了一段聲討盜版的文字,大罵盜版者“無恥之甚乎”。
和余老板一樣為打擊盜版而發(fā)愁的,還有明末清初的李漁。作為一名職業(yè)撰稿人,李漁的作品通俗易懂,貼近市民生活。他也是明末清初最熱門的暢銷書作家。
當時的南京書市盜版現(xiàn)象嚴重,李漁便搬到南京建了一個書屋,取名為“芥子園”。他給自己的每本書都印上“芥子園”印章商標。此外,李漁還在書鋪同時銷售自己精心設計的各種箋帖,以及其他的文創(chuàng)產品,將自己的暢銷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話說回來,營銷方式千萬種,但真正決定圖書銷量的,還是作品的質量。營銷可以在短期內影響銷量,但唯有真正的經典,才能經歷時間的考驗,得到讀者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