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翠
(確山縣林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河南 確山 463200)
杏樹的盛果期長達幾十年,經濟壽命很長,可是大樹多年不結果或很少結果的杏園并不罕見,這種老樹杏園樹勢很弱,幾乎沒有發(fā)育枝和延長枝,樹冠中下部主要枝干光禿,絕大多數結果枝在樹冠外周和頂部,結果枝節(jié)間很短,花芽密集,不完全花比例增大。多年不修剪的老樹,樹冠外圍枝條亂生亂長,交叉密集,枯枝、老枝多而下垂,病蟲害十分嚴重。
低產杏園包括低產幼樹園和低產老樹園,所謂低產杏園指果實產量連年低于當地的平均產量,或者低于周圍同類杏園的產量。在生產上,有部分杏園剛進入盛果期,產量開始上升的時候,卻表現出樹勢很弱,樹冠矮小,擴展很慢,延長枝的發(fā)枝量較小,結果枝組細而弱。而另一部分杏園表現樹體生長較旺盛,但樹形的結構不合理,各類枝條比例不協(xié)調,側枝及結果枝少而細弱,每年春天開花很多,卻結果很少,此類杏園均屬于改造對象。筆者根據多年來的工作實踐經驗,從低產杏園改造的步驟和方法,改劣換優(yōu)技術要點、嫁接后的樹體管理等進行論述,旨為林業(yè)科技工作者及果農生產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在樹冠周圍或行間挖成80 cm×40 cm 的深溝,回填土時每株拌以50~100 kg 優(yōu)質腐熟農家肥,若缺乏肥源時可放入一定數量的腐熟秸稈或雜草、落葉,然后回填表土,壓實,使土壤肥力、結構、通氣性得到改善。在挖溝時,注意不要傷害大根,深翻土壤時間為秋季。
有條件的杏園,每年最少灌2 次水,即開花前的春灌和入冬前的秋灌。若沒有直接灌水條件的,可采用樹下地面覆草的方法。在山區(qū),要結合水土保持工程,擴大樹盤,攔截水流,采取一樹一“庫”的方法,也是蓄水保墑的好方法。
杏樹生長季節(jié),不僅需要良好的通風、光照條件,而且需要比較干燥的空氣環(huán)境。平地杏園,尤其是密植園,若長年雜草叢生,空氣深度過大,同時影響光照,病蟲害相應也嚴重,樹冠中下部枝條生長細弱,造成枝條木質化程度差,容易早衰和枯死。滅草除荒是改善環(huán)境條件,促使老樹復壯的重要措施。
低產老杏園的管理較差,隨著樹勢的衰弱,病蟲害愈發(fā)嚴重。常見的病蟲害多為蛀干害蟲和食葉害蟲,如紅頸天牛、杏球堅蚧、朝鮮球堅蚧、桑白蚧、天幕毛蟲、刺蛾、舟形毛蟲、蚜蟲、卷葉蛾等,根據病蟲害的種類及發(fā)生規(guī)律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
去掉1/3~1/2 樹冠上部的3~4年生骨干枝,同時對留下的枝條進行修剪,及時疏除冠內的枯枝、弱花枝、回縮部分結果枝。
去掉樹冠上部所有的骨干枝和結果枝,重新萌發(fā)新枝和培養(yǎng)結果枝組。一般情況下,不宜采用強度更新,如果管理條件很好,又是壯齡樹,樹勢旺盛,采取一次性強度回縮,當年可萌發(fā)出大量新枝,并經過及時的夏季管理,即可初步形成樹冠,效果很好。
品種不良是杏樹低產的主要原因之一,改換品種是低產園改造的主要措施。根據生產目的和市場需求,選用適合當地生長的豐產優(yōu)質品種。改換良種一般采取一次性高接換頭的方法。高接換頭是用樹齡小的杏樹,在樹冠的中上部骨干枝上進行嫁接。大齡樹的樹冠高大,骨干枝粗的不宜采用一次性換頭的方法,但可以結合大樹復壯更新,在比較旺盛的主側枝上進行改接。
改劣換優(yōu)是利用野生山杏,通過嫁接的方法,將其改成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優(yōu)良品種。野生山杏多為散生,并自生自滅,人為管理很少,加上自然條件的影響,結果很少,產量低、品質差。所以,在發(fā)展山區(qū)經濟中,利用科學的方法開發(fā)當地山杏資源,將資源優(yōu)勢轉化為商品優(yōu)勢,是山區(qū)農民脫貧致富、發(fā)展山區(qū)經濟的重要途徑。改劣換優(yōu)可以使果實變大,品質變優(yōu),提高產量,增加收益,是開發(fā)山區(qū)經濟行之有效的途徑。
山杏樹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非常復雜,生長情況差別很大,不是所有的山杏樹都能進行改接,而應有選擇地改接,選擇時應掌握以下原則。
3.2.1 良好的土壤和氣候條件。應選擇陽坡或半陽坡,坡度在20°以下,土層較深厚的緩坡地帶的山杏樹。良好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能成為杏樹改接后生長發(fā)育的物質基礎。相反,如果生長環(huán)境條件較差,改接后樹體生長和結實都不理想。
3.2.2 便于管理。所需改接換種的山杏樹應離樹莊近些,便于加強生產管理以及果實的采收和運輸。
3.2.3 改接的山杏樹宜小不宜老、宜強不宜弱。野生山杏樹齡參差不齊,樹勢有強有弱。老杏樹和生長較弱的樹,改接后傷口愈合慢,易遭受病蟲和風折,改接后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野生山杏生長環(huán)境一般都較惡劣,特別是土壤條件,既干旱又瘠薄,雜草叢生,土壤中的水分、養(yǎng)分都滿足不了杏樹生長的需要。因此,在改接以前對山杏樹的生長環(huán)境進行改造非常必要。
3.3.1 造水平梯田。在山坡比較平緩、土層較深厚的坡地,山杏樹生長比較集中成片,可以開成一塊塊的水平梯田,梯田的大小不要求一致,根據坡向、坡度、坡長,以及整個緩坡面積的大小,整成若干塊。首先在每塊梯田的外側即坡的下方,用土或石塊砌成底寬為50~80 cm,高為50 cm的地埂,將土坡的土填到低洼處,然后深翻整平土地。梯田間的山杏樹如果擁擠,可以去弱留強,株間留有一定距離。
3.3.2 開等高撩壕。在一些陡的山坡上,土層薄,土中石塊多,保水性差??裳氐雀呔€開成1.0~1.5 m 寬、0.8~1.0 m 深的壕溝,由山坡的下部到上部,一層一層地挖,上一壕溝的表土及雜草填入下邊壕溝的底部,壕溝心土和石塊堆在壕的外沿,部分心土放在下溝的表面。要嫁接的山杏樹留在壕內,挖土時注意避免或少傷樹根。
3.3.3 圍樹盤壘樹碗。由于地勢復雜,野杏樹不集中連片而呈散生狀態(tài),株間相距較大,又不便于整成大塊地,應因地因樹逐棵處理。如果樹下地面沒有坡度,就可以在樹干周圍用土或小石塊圍成方形或圓形的樹盤,樹盤的大小比樹冠四周略大一些,在樹盤內深翻土壤并揀出石塊。有的樹下地面坡度較大,幾乎存不住地面流水,一般用石塊砌成樹碗,大小與樹冠外圍差不多,高度要高于樹干地面位置,里面鏟高填低,土不夠時用旁邊地面土找平。
3.4.1 改接時期。改劣換優(yōu)嫁接杏樹一般都在春季進行,從杏樹花芽萌動一直到花期都可以,大約1 個月的時間。不宜過早嫁接,因為在樹液沒有流動、樹枝不離皮時,即使嫁接上,由于接穗在樹干上的時間過長,不僅得不到樹干內水分的及時供給,還會因空氣干燥、多風而失水,降低成活率;但也不宜過晚嫁接,因為在花謝后,葉芽萌發(fā),發(fā)枝迅速,樹體內的水分、養(yǎng)分損失太大,最適宜的時間是在花期10~15 d,這時因為氣溫、地溫回升較快,樹液充分流動,可以保證較高的嫁接成活率。
3.4.2 改接方法。杏樹嫁接改劣換優(yōu)一般用枝接而不用芽接。枝接常用插皮接(皮下接)和劈接,有時用腹接??筛鶕藿硬课坏母叩汀⒋侄群蜆淦さ暮癖〕潭葋泶_定采用的嫁接方法。高接換優(yōu)大多數用插皮接和劈接,操作方便,而且成活率高。
3.4.3 嫁接部位。嫁接比較合適的部位是樹冠的中下部,樹枝接口粗度在3~5 cm。接頭也不宜過多,應根據樹的年齡、樹冠的大小、主枝的多少和位置、嫁接后培養(yǎng)的樹冠類型、結果的早晚等因素來確定嫁接的頭數和每個接頭的位置,力求通過改接培養(yǎng)成豐產型的樹冠。
3.5.1 綁支棍。接穗芽萌發(fā)并且迅速生長,枝葉量增加很快,接口新形成的愈合組織承受不了新枝的重量,極易被風折斷,因此,必須在每個接頭上綁1 根支棍。棍的長度因杏樹嫁接部位的高低而定,綁棍要牢固,接口以上的長度不能少于0.8 m。
3.5.2 除萌蘗。高接換頭后,樹體的生長失去平衡,刺激枝干上的潛伏芽大量萌發(fā),因而,除萌蘗有利于接芽的生長和接口的愈合。除萌要做到除小、除旱、除了的原則,5~7 d除1 次,可控制住萌蘗的滋生。
3.5.3 攏枝。當新枝生長到50 cm 時,進行第1 次攏枝,以減少和避免風折。在支棍上,先用繩系在相當于新枝中上部的位置,不要上下松動,然后將新枝攏在支棍旁。當新枝粗生長達1 m 左右時,進行第2 次攏枝。
3.5.4 剪枝。在每個接穗上,一般留3~4 個芽,每個芽都能萌發(fā)而且能生長成新枝。另外,杏樹枝的生長具有二次分枝和三次分枝的生長特性,所以在生長季節(jié)需要進行2~3 次剪枝。第1 次在接穗萌芽長到20~30 cm 時進行,根據新枝的位置和生長方向,選留1~2 個生長勢強的枝作為樹冠的主枝來培養(yǎng),將其余萌發(fā)的芽剪去。當留下的枝生長到60~70 cm 時,進行第2 次剪枝,這次主要是疏除多余的二次枝,只留下4~5 個,進一步培養(yǎng)成側枝和輔養(yǎng)枝。經過以上2 次剪枝,樹形及枝條組成結構就基本上有了雛形。
3.5.5 除蟲。嫁接成活以后要及時防治杏樹蟲害。卷葉蛾和蚜蟲危害枝頂,刺蛾、舟形毛蟲、柿毛蟲、天幕毛蟲等為常見的食葉害蟲,應有針對性地采取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