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品烘 光澤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 福建光澤 354100
羊肝片吸蟲病又稱肝蛭病, 是由肝片形吸蟲寄生羊肝臟和膽管內引起羊的一種急性、 慢性寄生蟲性傳染病。該病分布廣、病死率高、隱匿性強,呈地方性和季節(jié)性流行,分布廣泛,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和營養(yǎng)障礙,導致羊群大量死亡。 該病的危害性大,嚴重影響?zhàn)B羊業(yè)發(fā)展,因此養(yǎng)殖戶要重視該病的防治,以減少經濟損失。
該病呈季節(jié)性流行,多發(fā)生在夏、秋季,無性別和品種差異。 河流、 湖泊和低洼潮濕水資源豐富的地區(qū)容易發(fā)生。 雨期長、水量充足時流行嚴重,干旱期不易暴發(fā)。雨水較多時,中間宿主(椎實螺)經過沖刷污染水草和水體, 羊群放牧時進食和飲用被污染的水草和水而感染。
患羊發(fā)病初期沒有明顯癥狀,不易察覺,很容易被忽視,但體弱者染病后則會表現明顯的癥狀。
急性病例多發(fā)生在夏末秋初,患羊精神沉郁,貧血,食欲減少,發(fā)熱,排稀糞甚至血便,眼結膜和口腔黏膜變白,按壓肝部非常敏感,出現癥狀后5~10 d內死亡。
慢性病例一般是由急性轉變而來或感染較輕?;佳蚓裎遥幻謥y,體重下降和消瘦,眼瞼和下頜、胸下、腹下水腫,隨著病情加重腹瀉與便秘交替發(fā)生。該病引發(fā)的腹瀉容易與一般的腹瀉混淆,在對患羊使用乙酰甲喹注射液治療后, 腹瀉未得到改善。 如果不及時治療,1~2 個月后衰竭而死,有的未死羊耐過或帶蟲。
剖檢病死羊,可見肝臟腫大、出血,變硬萎縮,表面不平整, 切開擠壓時有帶蟲體的液體和污黃色黏稠液體流出。腹腔腹水增多,膽管內堆積大量蟲體和灰褐色膽汁,肝實質可見暗紅色蟲道。
根據該病的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可做出初步診斷。
在驅蟲時配合健胃、 補液、 保肝利膽等輔助治療。 對急性患羊,選用三氯苯達唑片,按10 mg/kg 體重,一次灌服,5 周重復1 次,對典型的肝片吸蟲病有顯著的驅蟲效果。癥狀較輕或慢性患羊,可使用氯氰碘柳胺鈉注射液 (肝蟲清) 進行皮下深部肌肉注射,用量為 0.2 mL/kg 體重,1 次/d,連用 3 d。 在消炎驅蟲時還可以進行保肝利膽, 將芪貞增免顆粒 (黃芪、淫羊藿、女貞子)按照1 g/kg 飼料拌料喂服,以提高患羊免疫力,同時使用濃度為0.9%生理鹽水及時補液。用藥驅蟲后,注意觀察患羊腹瀉和下頜腫脹情況,癥狀未見好轉的,繼續(xù)用相應藥物治療。
6.1 藥物驅蟲 定期驅蟲(每年3~4 次),分別在夏季(7~8 月份)、秋季(10~11 月份)和春季(2~3 月份)進行。 秋季驅蟲可以增強羊群體質,提高抗病能力,確保羊群順利過冬,預防和減少羊冬季發(fā)病。春季驅蟲可減少羊群在夏季放牧時散播病原,降低傳染的風險。
6.2 處理糞便 每天及時清理羊舍糞便,對患羊和驅蟲后排除的糞便要統一收集, 指定地點采用堆積發(fā)酵處理,利用糞便發(fā)酵的生物熱殺死蟲卵,避免蟲卵污染環(huán)境。定期查看排泄的糞便,檢查是否攜帶蟲卵,及時開展驅蟲工作,避免大面積傳染。
6.3 嚴格飼養(yǎng)管理 定期打掃羊圈和消毒,發(fā)現患羊及時隔離、分群飼養(yǎng),切斷傳染源。選擇在高坡、干燥地放牧,有條件的定期更換放牧場所,采用輪牧方式,減少或不到低洼、潮濕地放牧,降低感染的風險。進食和飲水是感染肝片吸蟲病的唯一途徑, 避免羊只采食到含囊蚴的青草,以杜絕羊群染病。確保飲水衛(wèi)生,最好飲用流動的活水(自來水、井水),避免飲用不流動的死水。消滅中間宿主(椎實螺),結合水土改造,整平低洼地,規(guī)整土地,改變椎實螺的生存環(huán)境,使其無法生存。 在發(fā)病地可用生石灰、硫酸銅對椎實螺進行消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