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雙十一”已經(jīng)演變成消費者一年一度的“購物節(jié)”,也成為了國內(nèi)各界電商、網(wǎng)商的“掘金節(jié)”。很多人忘了,最初這本是屬于單身者的“光棍節(jié)”(11 月11 日,源于這一天日期里有四個阿拉伯數(shù)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光棍在中文有單身的意思,所以“光棍節(jié)”是單身一族的一個另類節(jié)日)。在古代,“脫單”可不只是個人問題。如果你是一位向往古代生活的“光棍”,一心想回到古代找對象。你會發(fā)現(xiàn),你面對的是“幾多歡喜幾多愁”。
我國古代,法定婚齡不僅有下限,還有上限。比如,晉朝女子的法定婚齡為下限13 歲,上限20 歲。到了20 歲還沒有結婚,官府就會采取強制手段強行婚配。到了南北朝,如果女孩適齡不出嫁,家里人都要跟著坐牢。這就是《宋書·周朗傳》說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據(jù)記載,在漢朝,超過15歲還不結婚的女子,要被罰款。漢惠帝時期便有了明確的罰款政策:“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即年齡在15 至30歲之間的適婚女子如果不出嫁,將被罰款,罰款的金額是“五算”?!八恪笔钱敃r計征人頭稅的一種計量單位,是劉邦定下的稅收辦法,15 歲以上、56歲以下的國民,都要繳納人頭稅,每人稅款金額是120 錢,稱為“一算”,五算就是600 錢。也就是說,如果適齡不結婚,就要繳五倍人頭稅的罰款。這個罰款標準,在當時并不算低。以當時的糧食均價每石100 錢左右的標準來算,600 錢可以買到六七石糧食,至少是一個成年人一年的口糧。若不及時結婚,一年的口糧就沒了。
其實,逼著讓光棍們告別單身,并不是因為社會上的剩男剩女太多,而是為了充實國庫。要知道,在傳宗接代觀念根深蒂固的古代,結了婚就得趕緊生孩子。孩子一出生,意味著國家可以名正言順地多收一份人頭稅。
說到相親,其實并不是現(xiàn)代人的專利,古來有之。不過那時候它的名字叫“奔”?,F(xiàn)在有一個詞叫“私奔”,就是從古代的“奔”意思來的。
春秋時期的“仲春會”就是一個典型的男女交友的大聚會,其主題是“奔”,意思是與所愛的人一起出走。《國風·鄭風》有云“出其東門,有女如云”??窗?,這相親的規(guī)模還挺大,地點就在野外。時間呢,則選在草長鶯飛的春天,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國家為單身男女創(chuàng)造這么好的機會,你可以和看對眼的姑娘小伙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游玩中就把終身大事搞定了。
可能有人會問:我家祖?zhèn)魅?,我不愛出門怎么辦?這事還真由不得你。《周禮》中的《地官·媒氏》是這樣說的,“中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也就是說,這項活動是由官方推動的,強制執(zhí)行。如果有人宅家不“奔”,不參加聚會,就會受到處罰。
“仲春會”一般設在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三,后來的清明節(jié)男女“踏春”風俗,便受到了“仲春會”的影響。除了這一天,古代的上元節(jié)、七夕節(jié)也都是單身男女覓偶的良機,就連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也是古人編造出來動員廣大男女青年早婚早育的。
除了通過各種方式鼓勵“脫單”以外,歷朝官府還出人出錢為剩男剩女解決人生大事。據(jù)記載,東漢光武帝時的九真太守任延可以說是為此操碎了心。九真郡為漢武帝滅南越國之后所設,位置在現(xiàn)在的越南。任延到任后,發(fā)文書給所屬各縣,要求男子年齡在二十到五十歲之間,女子年齡在十五到四十歲之間,都按照年齡大小結合。有貧窮而出不起聘禮的,就要長吏以下的官員各自從俸祿中拿出一部分救助他們。這一番操作下來,九真郡同時娶妻的有2000 多人。這些人紛紛表示:“使我有孩子的,是任君?。 币虼?,許多人給孩子取名為“任”。
唐太宗時期,戰(zhàn)爭剛過,田地荒蕪,勞動力不足。沒有勞作就沒有錢,沒有錢就娶不起媳婦,沒有媳婦就沒有娃!沒有娃就沒有錢……陷入死循環(huán)!這該怎么辦呢?唐太宗下了一道詔令,名為《令有司勸勉庶人婚聘及時詔》。大意是說:對于國內(nèi)男女婚配問題,我很是焦心,特別是窮人家的!希望州、縣的官員想辦法解決普通老百姓中沒有婚嫁的。如果男女自由戀愛,官員不得阻止;二十歲以上男子,十五歲以上女子,妻喪的男人和孀居的寡婦,鼓勵他們結婚;對那些因為貧窮出不起禮聘金的,鼓勵鄉(xiāng)里的富人資助他們完婚。唐太宗還將找對象列入官員的年度考核,“刺史、縣令以下官員,若能婚姻及時,鰥寡數(shù)少,量準戶口增多,以進考第。如導勤乖方,失于配偶,準戶減少,以階殿失”。
古代男女婚嫁之事不僅關乎人們的生理需求,更關乎人口繁衍、社會穩(wěn)定與家國的持續(xù)發(fā)展,堪稱國家大事??梢哉f,古代為單身男女的婚配想盡了法子。在當時,為解決“剩男剩女”問題確實是行之有效的。想要了解更多古人的生活日常,可以讀一讀下列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