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勤余
我們有理由為“破圈”的紀錄片點贊,但也該意識到,“火”總是一時的,觀眾對紀錄片的討論和認識不能停留在金句刷屏或心靈雞湯的層面。
在傳統觀念里,紀錄片往往是嚴肅、高冷,甚至枯燥的。但近些年來,一批紀錄片卻結結實實在網絡上火了一把。
紀錄片為何能頻頻“出圈”,廣受年輕人歡迎?在網絡通訊技術的加持下,當下的年輕人擁有寬廣的視野和活躍的思維。這也意味著,藝術作品要入年輕人的“法眼”并不容易,他們可能更“挑剔”,更希望看到有時代特征和生活氣息的作品。
黃磊的電視劇《深夜食堂》照搬原版日劇的拍攝模式,最終口碑、收視雙雙崩盤,居酒屋、和服……這些跟中國故事有多少關系呢?同樣講美食,關于燒烤的網生紀錄片《人生一串》卻廣受好評。說起中國的“深夜食堂”,人們頭腦中閃現的,就是街邊的夜宵檔—— 燒烤。比起虛構和杜撰,真實的生活場景和人物自然更動人。
而在呈現誘人美食之外,《人生一串》里還有溫情的人文關懷。比如,有位攤主的烤生蠔生意基本屬于賠本買賣,但因村民喜歡和留戀,他決定把“老地方”一直開下去。普普通通的美食故事,卻能將鄉(xiāng)愁和人生情懷完美融合。同樣,《守護解放西》里有發(fā)生在社會基層形形色色、千奇百怪的真實案件;《但是還有書籍》里有愛書人對書籍的真實情感。就此而言,上述紀錄片大受歡迎亦屬順理成章。
受到關注和歡迎,是紀錄片走向大眾化的良好開端,也是我國影視藝術和觀眾審美多元化的積極信號。不過,也應警惕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 為了獲得高關注度,在紀錄片創(chuàng)作中挑選極端事例,用娛樂化的鏡頭語言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傳播效果。比如,《守護解放西》里有眾多奇葩案件:醉酒男孩全裸報警,85后單親媽媽癡漢式追00后男孩……這讓網友看得欲罷不能、捧腹不已,卻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紀錄片的初衷—— 觀眾本該通過這部紀錄片增強法治意識,體諒基層民警的不易,滿屏的彈幕卻讓受眾的注意力在有意無意之間“跑偏”。
我們有理由為“破圈”的紀錄片點贊,但也該意識到,“火”總是一時的,觀眾對紀錄片的討論和認識不能停留在金句刷屏或心靈雞湯的層面?!兜沁€有書籍》播出后,在片中出現的《寂寞的游戲》一書三天內賣出了700本,銷量明顯增長??梢?,熱門紀錄片的播放結束不是終點,如何將其塑造為深入人心的文化IP,持續(xù)助推主題意義和價值觀念的普及,是創(chuàng)作者應繼續(xù)思考的問題。在豆瓣上,熱心網友列出了《人生一串》中燒烤攤位的具體地點,呼吁大家支持那些經營困難的店主,保護當地的特色美食文化;在《守護解放西》的評論區(qū)里,也有很多年輕網友表示以后要成為民警,守護自己生活的街區(qū)。
一部紀錄片的文獻價值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增加;一部紀錄片的社會價值可以根植于社會沿革并得以延續(xù);一部紀錄片的藝術價值必然會沉淀于作品。因此,優(yōu)秀的紀錄片很可能終有一天不再“紅”,但它們留下的印記不會消逝,會被無數后來者重新“看見”、再次“發(fā)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