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膽固醇是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不可缺少的原料,對維持正常的細胞功能有著重要作用,也是體內多種物質合成的重要原料,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3、膽汁酸等都是膽固醇的衍生物。
膽固醇屬于脂類營養(yǎng)物質,人體內的膽固醇來源有兩個途徑——自身合成和膳食中攝入。自身合成的稱為內源性膽固醇,約占70%到80%;膳食中攝入的膽固醇主要來源于動物性食物,稱為外源性膽固醇,約占20%到30%。高膽固醇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中風、冠心病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許多老年人對富含膽固醇的食物望而生畏,那么,體內膽固醇的水平對老年人的健康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在選擇食物時又該注意什么呢?
人體膽固醇主要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主要負責將身體內的膽固醇運送到各個器官,可以防止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的出現,也被稱為“好膽固醇”;另一種是低密度脂蛋白,包括極低密度脂蛋白,它會把攜帶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和動脈壁上,從而導致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的出現,也因此被稱為“壞膽固醇”。體內過多的“壞膽固醇”沉積到動脈壁上,會使動脈變窄,血流減少,其中不穩(wěn)定的斑塊隨時會破裂、脫落,造成血管堵塞,逐漸引發(fā)中風、冠心病和心梗。因此,要減少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同時設法消除導致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種種因素。
(下)
從“壞膽固醇”到心腦血管病的全過程進展非常緩慢,患者往往沒有癥狀,一旦發(fā)生心梗或中風,卻可能會讓人在幾分鐘內失去生命。對于中老年人以及患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的三大高危人群,最好每3 到6 個月就檢測一次血脂,因為“壞膽固醇”對這些人危害更大。
正常健康的成年人,每天體內可合成1.0~1.5 克膽固醇,膳食中攝入0.3~0.5 克,方可滿足體內的需要。但同時受年齡、性別、體力活動和生理狀態(tài)差別的影響,體內對膽固醇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中國居民膳食營養(yǎng)素參考攝入量建議老年人每天不超過0.3 克。膽固醇主要來源于動物性食物,不同的動物以及動物的不同部位,膽固醇的含量也不一樣。動物的內臟,尤其是腦中含量最高;蛋黃、魚子、蟹子含量也很高。畜肉的膽固醇含量高于禽肉,肥肉高于瘦肉,貝殼類和軟體類高于一般魚類。高膽固醇血癥的人群應盡量少吃或不吃高膽固醇的食物。同時,要想降低人體的膽固醇含量,不僅要控制飲食的攝入,還要進行適當的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降低人體的低密度脂蛋白,同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對脂質代謝產生有利影響,從而降低“壞膽固醇”對人體的傷害,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