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蓉兒
一個花商朋友引進了一種原產(chǎn)澳大利亞的植物Maireana sedifolia,引進后國內(nèi)商品名叫“澳洲地膚”,查了一下資料正確翻譯名應(yīng)該叫“景天葉澳地膚”,因為不了解植物習性,花商朋友就給我寄了一棵試養(yǎng),想摸一下植物的脾氣。然后我和它斗智斗勇的故事就此展開。
剛收到的小苗,12 厘米高,非常漂亮,像迷你版圣誕樹,顏色也很好看,銀白色的,太迷人了,我隨手組了個拼盆養(yǎng)護(圖1),搭配的植物有玉簪小苗、角堇小苗、兔尾草小苗。也是受限于手上素材不夠,拼盆效果并不算很滿意,但主題還是能看出,突出的就是景天葉澳地膚。
圖1 組了個拼盆
仔細看植物的細節(jié)(圖2),它的葉片生長形態(tài)比較像佛甲草、薄雪萬年草這種景天科植物。但勝在顏色太美了,銀葉植物這幾年特別受市場歡迎,比如銀葉菊、芙蓉菊、朝霧草等……可以在花境組成上形成顏色對比,運用非常廣泛,起到了提亮花園色彩的作用(圖3)。
圖2 放大細節(jié)
圖3 提亮花園色彩
但是我錯了,養(yǎng)護前沒提前查資料,對植物的習性不了解,又過分自信以為完全可靠自己摸索,再加上收到的又是12 厘米小苗,天真地以為它就是那么點大。真沒想到一個夏天它噌噌噌地長到了60 多厘米,完全是大高個啊,我沒忍住攔腰砍了一刀??上М敃r太沖動,整個過程沒拍照記錄,現(xiàn)在是追悔莫及。砍頭后,植株實在太難看,我就塞到了角落擺放,這又是一個非常錯誤的做法,從我后來查閱的資料才知道,景天葉澳地膚它是灌木,高度在1 米左右,冠幅可達10 米,喜光照。不過我養(yǎng)護的時候真不知道,一連兩個錯誤,直接造成株型跑偏,越長越難看(圖4)。
圖4 長高后,被我砍了一刀,再度往高生長
我屬于株型控,植物株型太難看的時候,忍不住就會想動手調(diào)整一下,但是這回不敢剪了,真怕再砍一刀,更難看了。我就突然開了個腦洞,做成棒棒糖株型試一試。當然,景天葉澳地膚沒有攀援屬性,它就是直立生長的灌木,但我依然想通過后期來拯救目前跑偏的株型。我選了2.0 毫米規(guī)格的鋁線做支架,先利用大號膠帶套圈(圖5)。遺憾的是,可能我在處理景天葉澳地膚的問題上,確實太不用心,直接做了個棒棒糖的球型(圖6),忘了預(yù)留底部支架的長度,導致我做完球體部分,才反應(yīng)過來,只好另外增加了四根30 厘米左右的鋁線做支撐架,也就是棒棒糖的“棒子”部分(圖7)。選了1.0 毫米規(guī)格的鋁線把支撐架和球體部分捆綁纏繞固定,最后折彎底部鋁線,相當于“樹根”,插入土壤支撐整個支架的,一個DIY 的棒棒糖支架就完成了(圖8)。
圖5 鋁線套圈
圖6 棒棒糖球型支架
圖7 增加支撐架
圖8 DIY 的棒棒糖支架
然后把支架插入花盆(圖9),調(diào)整景天葉澳地膚的位置,讓整棵植株依靠在支架上,用1.0 毫米的鋁線纏繞在主體結(jié)構(gòu)上,再慢慢把缺光徒長的枝條盤繞在棒棒糖球體支架上(圖10),一點點地盤,借著球體的弧度輕輕牽引枝條,最后全部用1.0 毫米鋁線固定(圖11)。
圖9 支架插入花盆
圖10 徒長的枝條纏繞在棒棒糖球體支架上
圖11 全部繞好的樣子
我后來知道景天葉澳地膚是喜光植物,再也不敢把它放在陰暗角落,直接選了個大太陽的環(huán)境露養(yǎng),慢慢地新芽開始生長,枝葉開始繁茂,棒棒糖造型一個月后(圖12),株型逐漸開始豐滿了。
圖12 經(jīng)過一個月的養(yǎng)護,株型開始豐滿
整個養(yǎng)護過程我的失誤太多了,當然主要原因是我對植物生長習性的不了解,根本原因卻是沒提前做功課,全靠后期自己慢慢摸索是不行的,中途再補習,慢慢掌握了知識才真正認識到前期的錯誤,現(xiàn)在已經(jīng)開始嘗試彌補,這套方案是否可行,卻是個未知數(shù),只能期待后續(xù)的表現(xiàn)(圖13)。
圖13 期待后續(xù)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