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錦清 福建省漳州臺商投資區(qū)福井小學
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雙減”政策逐漸全面推行,對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師不僅需要優(yōu)質完成既定教學任務,還需要大幅提高教學效率,在減輕學生負擔的情況下促進學生學科能力顯著提升。為此,在平時工作中,每個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師都要深刻體悟“雙減”政策精髓,探究具體教學策略,盡力創(chuàng)設更優(yōu)的教學環(huán)境,達到理想教學效果。
長期以來,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成果是豐富的,但其中諸多問題同樣不可忽視,而且這些問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到了學生學科能力的進步?!半p減”政策為教師教學工作指引了新的科學方向,向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zhàn)。但實際中,很多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師都對此重視不足,只是理論上認可,并沒有付諸行動,依然無法擺脫既有的教學困境,無法在為學生減負的情況下提高教學效果。一部分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師雖然重視“雙減”政策,并有針對性地實施了相應的系列教學策略,但是效果不盡人意,仍需繼續(xù)努力。鑒于以上所述,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師都有必要持續(xù)加強相關學習活動,正確探究把握“雙減”政策理念,并在此指引下不間斷地基于實際學情進行反思總結實踐,從而總結出系列的、適用于所教學生的高效教學策略,為學生營造優(yōu)質的學習條件與環(huán)境,大幅提高學生數(shù)學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
“雙減”政策的出臺與推廣主要基于實際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與弊端,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所作出的決定。可以說,“雙減”政策較為貼合學生學習發(fā)展規(guī)律,對于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有著極大幫助。但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雙減”政策的落實還不夠充分,如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學中依然存在種種問題,而這些問題使得減負提質困難重重。具體問題包括:其一,很多教師沒有將學生當作教學中心,較少基于學生需要探究教學策略,而常?;谧约旱慕涷灢捎弥T多教學手段,所以很多時候都無法順利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其二,很多教師往往在課堂上從開始講到結束,幾乎不給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機會,所以也就無法充分發(fā)揮其價值,無法在雙方有效配合下優(yōu)質完成教學任務;其三,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有著自己的學習經歷與學習特點,但是很多教師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或者已經認識到了卻沒有加強重視,依然機械堅持統(tǒng)一教學,所以很多時候都難以促進學生整體高效學習進步;其四,學習思維對于每個學生而言都至關重要,通常會影響學生實際學習成效,但是很多教師對此認識不深,并不會采取相應教學指導策略,所以自然無法促進學生高效學習進步等等。對于以上所述現(xiàn)實情況,每個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師都需要有一個清楚的認知,強化相應教學研究改革活動,總結系列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盡力消除教學困境,為“雙減”政策落實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這樣,大部分學生都可以在耗費較少時間與精力的情況下大幅提高學習效果,大幅增強自身數(shù)學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
形象情境導入,誘發(fā)學生探究學習新知熱情 從實際情況看,無論是在以往傳統(tǒng)教育教學實踐當中,還是在當前教育教學工作中,學生主體作用都不可忽視,如果能夠得到他們的積極配合,教師可以更加順利地推進教學計劃,高效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否則,師生則可能即使耗費了大量心力,也難以取得預想效果。由此,在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的數(shù)學教學工作中,各任課教師就有必要借助形象情境科學導入,從一開始就誘發(fā)學生探究學習新知的熱情,便于引導學生在較小負擔下優(yōu)質地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平時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認識圖形(一)”部分數(shù)學知識的時候,我并沒有立刻按照既定計劃為學生詳細講解分析新課知識,而先在課堂開頭進行了一定的形象情境導入活動,從一開始就為課堂增添了諸多生動趣味元素,旨在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到課堂,以順利推行接下來的教學計劃。具體而言,在開始的課堂導入教學階段,我先通過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為學生展示了一張張圖片,引導學生對生活中見到的各種圖形進行了聯(lián)想。接著,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不僅進一步向學生們展示了即將用到的幾何模型,而且還將一些能夠體現(xiàn)新課圖形的實物帶到了課堂上,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觀察了解時間。這樣,通過上述形象直觀情境導入新知,很容易將學生探究學習新知的熱情誘發(fā)了出來,接著自然而然也就獲得了學生的積極配合,最終順利地促進了學生數(shù)學綜合素養(yǎng)的大幅提升,而且在此過程中不僅沒有增加學生負擔,還為他們進行了減壓,實現(xiàn)了高效教學目標。
引用生活元素,降低課堂數(shù)學知識教學難度 數(shù)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難度較大,尤其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在以往的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與能力的時候,很多教師都習慣通過數(shù)量達到既定教學目標,而較少在質量和效率方面投入時間與精力,所以最終常常難以取得預想效果,即學生可能花費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卻無法顯著提升自身數(shù)學綜合水平。鑒于此,平時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為對象開展數(shù)學教學工作的時候,各任課教師就有必要適時引用生活元素,形象講解分析數(shù)學知識,從而順利降低課堂數(shù)學知識教學難度,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質量。
例如,平時課堂上組織學生學習“認識人民幣”部分數(shù)學知識的時候,鑒于相關知識的抽象性特點以及其與現(xiàn)實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我在恰當時機引用了生活元素,旨在形象生動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率。具體而言,在開始的基礎知識講解分析階段,我將一定時間留給了學生,啟發(fā)學生回憶聯(lián)想自己的生活經歷,并大膽說出自己認為人民幣通常都在什么時候應用。于是,很多學生大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如有的學生說自己見到媽媽買菜的時候會用到人民幣,有的學生說爸爸給自己買文具盒和鉛筆的時候會用到人民幣,有的學生說奶奶會用人民幣為自己買零食等。基于學生以上闡述,我進一步聯(lián)系生活進行了詳細分析講解,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了人民幣的價值與作用,同時也引導學生對人民幣面值有了一定的了解。接著,在完成基礎講解分析任務之后,我利用計算機等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了一些視頻片段,主要內容為生活中一個個應用人民幣的具體場景。在此基礎上,我鼓勵學生自由結成一個個不同的小組,同時要求各小組從諸多視頻當中選取一個,分角色進行演繹。具體視頻包括媽媽指引孩子去超市用人民幣買文具的場景、媽媽帶著孩子去為他買衣服的場景等。實際在各小組學生自己進行一定演繹練習活動之后,我就鼓勵各小組大膽走上講臺在大家面前進行表演。這樣,通過引用生活元素開展具體教學活動,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降低數(shù)學知識抽象性與理解難度,從而大大降低了課堂數(shù)學知識教學難度,使學生不必承受太多壓力與負擔就可以順利完成課堂學習任務,高效掌握豐富數(shù)學知識,大幅提升數(shù)學綜合能力水平。
指導游戲活動,營造積極輕松課堂教學氛圍 通常而言,幾乎所有學生在實際學習實踐中都會受到環(huán)境與氛圍的影響,而小學低年級學生更甚,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效率等更容易因周圍環(huán)境而發(fā)生改變。如果對于上述現(xiàn)實沒有清楚的認知,或者是有所認識而不加以重視,則任何教師都難以在減輕學生負擔的情況下促使學生高效學習進步。由此,實際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數(shù)學工作的時候,教師有必要適時組織開展趣味游戲活動,盡力營造積極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切實增強學生學習思考積極性與動力,進而益于其高效達成既定學習實踐目的。
例如,在開展“表內除法(一)”部分數(shù)學知識課堂教學工作的時候,為了能夠在更加優(yōu)質適用的環(huán)境氛圍中推行既定教學計劃,從而高效地完成預想的教學目標,我在恰當時機指導學生開展了游戲活動。具體而言,在完成基礎階段的數(shù)學知識分析講解任務之后,我留出了一定課堂空白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參與了競賽游戲活動。開始,我先為學生留出了一些時間,讓他們對我所講基礎內容進行深一步思考探究,加深理解。接著等到競賽游戲時間一到,我就逐一向學生提出了系列問題,其中包括“在一道除法算式當中,如果除數(shù)和被除數(shù)都是5,請問商是多少?”“請問20 里面一共有多少個4?”“18 除以3 所得結果和4 乘以2 所得結果相比哪個比較大?”“已知有12 塊餅干,3 塊算作一份,請問可以分成多少份?”“4 個8 是多少?”鼓勵學生進行搶答。最終,正確回答問題較多的三名學生得到了我給予的表揚與獎勵,同時其他同學也因其表現(xiàn)出的優(yōu)點與亮點獲得了我給予的肯定。這樣借助生動趣味游戲元素,為學生營造出了更加積極輕松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所以他們幾乎都比先前更加主動地投入到了接下來的教學活動當中。最終,學生高效完成了課堂學習任務,而且課后也不需要花費大量精力進行強化練習就可以進一步提升數(shù)學綜合能力。
組織合作討論,促進學生數(shù)學探究思維拓展 從一直以來的教學經驗可知,如果有高水平思維能力的加持,則小學低年級學生就可以迅速理解掌握數(shù)學學科知識,否則他們即使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也難以完成既定學習任務,無法促進自身學科能力顯著提升。這顯然向教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強化相關教學培養(yǎng)工作。綜合以上所述,平時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教學工作的時候,各任課教師就有必要選擇合適的時機組織學生參與合作討論活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數(shù)學探究思維拓展,為學生高效學習進步助力,使其在不必承受過多負擔的情況下大幅提高學科能力。
例如,平時數(shù)學教學課堂上組織學生學習“有余數(shù)的除法”部分數(shù)學知識的時候,為了更加順利地達到預期教學效果,我科學引用了合作討論的手段。具體而言,在基礎知識講解分析階段,當具體教學工作告一段落的時候,對所教班級學生學習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同時全面聽取了學生們的意見,接著將他們劃分到了一個個不同的小組當中。在此基礎上,我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們展示了本課知識相關問題,如“現(xiàn)有15 筐桃子,同時有57 筐蘋果,如果每輛車每次可以運走9 筐水果,請問一共需要多少輛車才能一次將這些水果運完?”“已知某本童話書的價格是7 元,老師拿著50 元去買書,請問老師最多能買多少本?”“張某買了45 條金魚,而他買的魚缸每個最多能放6 條金魚,請問他至少需要多少個魚缸?”等,要求各小組學生一起討論探究正確答案。此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同時也會從同組同學那里了解到不同的思考角度,受到有益啟發(fā),拓寬思路。在這樣的思維碰撞中,幾乎每個學生的數(shù)學探究思維都得以顯著拓展,益于他們高效學習掌握新知,更有助于他們在耗費較少時間與精力的情況下大幅增強數(shù)學綜合素養(yǎng)與能力。
分層設置作業(yè),提高學生延伸學習實踐效果 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作業(yè)環(huán)節(jié)通常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很多時候都會決定最終的教學效果,影響學生能力發(fā)展情況。與此同時,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對于他們而言統(tǒng)一教學模式是有一定弊端,不利于他們高效學習。鑒于以上所述,平時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進行數(shù)學教學工作的時候,各任課教師就需要分層設置課后作業(yè),提高學生延伸學習實踐效果,盡力在減輕學生負擔的情況下促進其能力大幅增強。
例如,平時引導學生們學習“混合運算”部分數(shù)學知識的時候,在完成了基礎性的課堂教學任務之后,為了升華教學效果,我進一步強化了課后作業(yè)練習實踐,同時在作業(yè)設置中引入了分層個性思想。具體而言,在課堂臨近結束的時候,我基于綜合分析將學生劃分到了不同的層級,接著為學生設計了系列難易相間的練習題目,其中包括“小張有51 元錢,那么他是否可以在玩具店里買到5 個9 元的玩具?”等。在此基礎上,我鼓勵能力較強的學生在課下自主完成難度較大的習題練習任務,同時鼓勵能力稍差的學生自主探究解答難度較低的練習題目。這樣,每個學生都可以得到與自身能力匹配的練習實踐機會,從而不需承擔較大壓力就可以大幅拓展數(shù)學綜合能力。
總之,隨著教育教學發(fā)展,每個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教師都需充分了解“雙減”政策深刻意義,同時詳細了解實際學情,進而持續(xù)探究和改進具體教學策略,并將它們科學應用于實際,最終在減輕學生負擔的情況下促進學生數(shù)學能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