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琳諾 耿希峰 (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科技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們對于自我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從簡單追求溫飽,到關注生活的品質(zhì),并且以更高的精神需求引領自我的建設與發(fā)展,這是人類社會的必經(jīng)之路。當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到了一定程度后,我們必將放緩腳步來思考文化發(fā)展的意義。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對于自我的需求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在對物質(zhì)的需求,更是對精神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求,這也就是在新時代下,大學生的思想素質(zhì)教育和心理教育逐漸受到重視的原因。這是因為在文化復興的過程中,社會需要更多全面發(fā)展的人才來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力量,而文化發(fā)展的根基卻并不僅僅是文化,更多的是一種從思想上的文化認同感。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從心理和文化的角度來探究如何提升大學生的相關教育,就成了一個時代的命題。
對于生命意義感,學術界內(nèi)尚未有一個權威且完整的定義,西方文化中將生命意義感作為衡量個體幸福感指數(shù)的一個重要變量,認為生命意義感包括對生命的整合感,生命的目標感等。弗蘭克(Frankl)在《活出意義來》一書中提出,“生命意義因人而異,因時而變,是個體對某一特定時間內(nèi)的生命中的目標的認識和追求,是特定的時間里感受到的特定的意義”。生命意義感與個體的追求與目標息息相關,換言之,對自己所追求的目標有著清晰的認知和規(guī)劃,就能夠有更加強烈的生命意義感。對當代大學生而言,隨著精神需求的提升,生命的目標已經(jīng)不僅僅是獲得物質(zhì)上的財富,更多的是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創(chuàng)造生命的意義。尤其是在中國的社會期望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認為生命有重大意義,且有著強烈的使命感,對于實現(xiàn)使命的追求,是時代賦予生命意義感的新含義。
首先,生命意義感能夠提升個體的幸福感?,F(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由于其生命意義感低下,在心理精神方面出現(xiàn)了問題,覺得自己人生缺乏意義和價值,進而可能感到空虛,產(chǎn)生挫敗感。盡管對生命意義感如何影響心理健康的具體方式存在著很多認識上的差異,但關于生命意義感和幸福感這兩個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卻達成了一致,研究者們認為生命意義感是人生幸福的必備因素,在尋找生命意義感這一過程中,人的主觀幸福感在不斷地升華,最終達到自己的期望值。
其次,生命意義感能夠使個體不斷獲得自我成就感,進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生命意義感的精神內(nèi)核有著強大的驅(qū)動力,能夠促使個體樹立清晰的目標、建立扎實的規(guī)劃與路徑,并在這一過程中不斷鞭策自己,為了能夠滿足自己的自我成就感,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而不斷付出努力,且這一目標更多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質(zhì)上的追求。
最后,生命意義感能夠給予個體精神力量,間接幫助獲得健康的生理狀態(tài)。在臨床醫(yī)學研究方面,探究心理健康與壽命長短的關系一直是一個熱門的話題,而生命意義感與健康的心理有很強的正相關關系。研究者們通過研究證明,生命意義感與心理疾病密切相關,生命意義感低的個體,患心理疾病的概率較高。缺乏生命意義感意味著沒有明確的目標,渾渾噩噩的度日,而在這個過程中,人的精神能量逐漸弱化。缺乏生命意義感,個體會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淡然,不知道什么行為重要,什么行為有用或是有趣。
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相關研究表明,大部分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處在一個相對不是很明確的狀態(tài),需要進一步加強。生命意義感有著多元化的衡量標準,但總體而言,與“生命是有意義的”和“我正在追尋生命中的意義”這兩點認知密不可分。生命意義感較弱的大學生,部分人是認為“生命是沒有意義的我也不需要追尋生命的意義”,部分人是認為“生命是有意義的但自己并不想追尋生命的意義”,少部分大學生甚至認為“自己嘗試追尋過生命的意義但卻沒有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在性別差異方面,研究表明男生的生命意義感略高于女生,女生在生活目標上有著更加明確的感知,但總體來講,性別對于生命意義感的感知力影響并不明顯,男女之間的區(qū)別主要是為了表明先天的生理區(qū)別對于生命意義感的影響,這一表現(xiàn)證明了生命意義感是后期培養(yǎng)的,受到先天的影響是相對較少的。
不同時期的大學生,其生命意義感也會受到不同時段不同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從而產(chǎn)生一些微小的變化。不同年級段的大學生有著不同強烈程度的生命意義感的現(xiàn)象,如大三的同學在經(jīng)歷了一定的迷茫期之后,面臨著進入社會找工作的挑戰(zhàn),因此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更加強烈感知到自己的意義與價值。而大一的同學往往對大學生活充滿向往,也能夠以更高的熱情參與大學生活。但大二的同學卻處于一個尷尬期,感知到大學生活或許與自己的想象存在偏差,但又無法在實際的學習中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感。
首先,在現(xiàn)代和平繁榮的環(huán)境下,無法清晰地建立目標以獲取自我成就感,是大學生生命意義感低下的主要原因。在我國當下的高等教育中,對于生命意義感的相關教育比較匱乏,甚至有很多大學生在從小接受的教育中對生命意義的感知也是相對缺失的。不僅僅是在學校教育中,也表現(xiàn)在家庭教育中,生命意義感的缺失實際上是對自我價值的迷茫,即“無法感知自己存在的意義是什么”“無法感知自己工作與學習的價值是什么”。國難時期,周總理能夠?qū)ⅰ盀橹腥A之崛起而讀書”作為自己實現(xiàn)生命意義的途徑,在和平年代,卻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無法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與拼搏的意義。
其次,對自我價值的感知缺乏加劇了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的低下。對自我價值的感知更多是需要在實際的行為中得以驗證的,即讓大學生能夠從小、從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體會到“自己是有用的”“自己是有價值的”。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大學生都生活在家庭的溫室中,更多的是被呵護,而不是保護他人;是被父母養(yǎng)育,而不是以自己的力量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在學校中,老師的教育也往往是傳授知識,而鮮少會教育學生如何將學到的知識加以應用并回報社會等。種種的行為造成大學生對自我價值的感知不斷降低,對生命意義感的感知也不斷降低。
從生命意義感細化的因素上來講,生命態(tài)度、生活目標、生活價值等因素與心理健康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與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等因素呈負相關關系。因此,探討生命意義感和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可以從生命意義感的兩大核心內(nèi)核來說明,即自我成就感和自我價值感。
自我成就感的來源是對事物發(fā)展的把控感,即當大學生感覺到自己的能力可以掌控一些事物的發(fā)展時,就能夠由此獲得成就感。生命意義感中的自我成就感不僅是來源于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更是將其內(nèi)涵升華到了掌控自己的人生以獲取成就感。從這一意義上來講,生命意義感強,就意味著能夠不斷獲得自我成就感,意味著個體對于人生進展能夠有一個很好的節(jié)奏把握,同時也可以作為鞭策的力量——為了獲得這一種自我成就感,必須加強學習,充實自我,增強自己的能力;且要保持積極的生命態(tài)度,有明確正向的生活目標,能夠為自己的生命價值付出持續(xù)的努力,不斷克服自己的一些消極情緒,如強迫癥、過于敏感以及抑郁等。目標的確立與實現(xiàn)為大學生帶來強烈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具有強大的力量并使得大學生對于目標的追求能夠進入一個正向的循環(huán)并保持健康的心理。
自我價值感的內(nèi)涵是“認為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認為自己能夠給他人和社會帶來作用”,自我價值感的內(nèi)核是自信、自尊和自強。很顯然,這樣強大的正向心理暗示下,個體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力量進行日常的工作和學習,獲得健康的心理。在高度的自我價值感的引導下,對于自我人格的肯定不斷加強,個體的地位和聲譽不斷提高,個人的目標也能夠不斷提高并且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而獲得更好的自我成就感,使得個體的心理不斷趨于穩(wěn)定和強大。
要提升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首先就需要幫助他們對生命意義感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知,主要是通過樹立人生的目標和明確自己存在的價值來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教育中已經(jīng)逐漸得到重視,學校應開展相關的課程,也可以通過一些講座,或者是相關的心理輔導課程之類的形式,幫助大學生在了解生命意義感的含義之后,不斷探索自身的價值與意義,并不斷提升對自我的認知感。理論和實踐教育進行結合,幫助大學生不斷發(fā)掘自身的價值。
大學生的就業(yè)發(fā)展同樣有利于提升其生命意義感,和平年代的使命感更加表現(xiàn)在以工作的形式展現(xiàn)出自己對于社會的價值。如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就是在選擇職業(yè)道路的過程中確立了自己為之努力的目標,不斷深化了自己的生命意義感認知。因此做好大學生的就業(yè)心理指導,其一可以幫助大學生找到自己的就業(yè)方向,在合適的行業(yè)與崗位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定位;其二可以幫助大學生在就業(yè)遇到困難以及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能夠以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并接受,并且能夠及時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而不是因此對自己的生命意義進行質(zhì)疑,從而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
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同樣能夠幫助其提升生命意義感,即實現(xiàn)生命意義感的方式與渠道是多種多樣的,不僅僅是依靠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或者是找到滿意高薪的工作,同樣也可以在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關系中得以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體現(xiàn)同樣也是有著多元化的實現(xiàn)途徑,不一定要做社會的英雄,也可以做朋友們的英雄。同時,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本身就具有很好的心理調(diào)節(jié)作用,幫助大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自身的生命意義感,同時更有多方面的益處,如幫助大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打開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見識,對于世界的多樣性有深入的了解。因此,高校教育也應該加入人際關系處理的相關內(nèi)容,幫助大學生掌握如何正確進行人際交往,如何能夠在人際交往中提升自己的生命意義感。
家庭教育在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中是較為匱乏的,不少家長甚至認為家庭教育只在基礎教育階段起作用,而作為成年人的大學生,有著自己的判斷,也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因此家庭教育的相關作用就很容易被忽視。實際上,家庭教育同樣是貫穿人一生的必修課。有著強烈的生命意義感的家長,對自己的價值和目標有著深刻的認知與感知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也能夠潛移默化地進行影響。因此,高校也應該與大學生的家庭保持一定的聯(lián)系,尤其是在個體的教育上,可以通過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來分析學生的一些行為并加以正確的引導。高校也應呼吁家長與學校一起,參與到提升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建設中來,倡導家長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和相關的實踐經(jīng)驗來進行相關的指導,創(chuàng)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
當人的要求不斷提高,實現(xiàn)自我價值就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時代對大學生有著更高的要求,某些大學生卻往往將這些要求當成是束縛與枷鎖,這正是因為他們?nèi)鄙偕饬x感。生命意義感不是教導大學生成為社會的英雄,而應該是教導大學生成為自己的英雄,以實現(xiàn)個人價值為己任。生命意義感與心理健康有著正向的關系,提升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有助于大學生的心理不斷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作為高校校方,應該從重視大學生對于生命意義感的理論教育、就業(yè)教育、人際關系教育,以及倡導家校合作等角度出發(fā),不斷提升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促進其心理健康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