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周潔
手繪/余松翰
指導老師/朱璐莎
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些事情明知道避免不了,但還是會下意識地逃避。但最終,你還是要直面現(xiàn)實。
考試結束后,因擔心沒考好,明明上講臺交卷時下意識地把卷子夾在了一沓卷子的中間。但是,卷子無論擺在哪個順序,老師都會閱到。
逃避有以下幾種常見形式:拖延、否認、壓抑、轉移注意力等。如拖延,雖然知道手上的任務很重要,卻一拖再拖,回避自己可能能力不足的事實。當你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你會選擇以什么形式來應對?
在心理學的語境中,回避型應對(逃避)作為一種常見的心理應對機制,本質是一種防御機制。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比如在面對確切的危險,或者并非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時,逃避是一種良性的自我保護機制。有部日劇叫《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你認為這是“毒雞湯”嗎?
逃避,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一種不健康的應對機制。無論是少年人面對繁重課業(yè)負擔的無奈,還是青年人面對激烈職場競爭的忐忑,抑或是中年人在多重經濟壓力前的窘迫,人人都曾惶恐不安。關于如何不逃避現(xiàn)實、直面現(xiàn)實,請你分享一下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