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初級中學雁鳴文學社 李亦楠
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古運河的下游段,綴著兩座具有2500 年歷史的古城:姑蘇和毗陵。
在楓葉染紅秋色的日子里,我登臨姑蘇的天平山。清泉潺潺,石階斑駁,拾級而上,一座高大的雕像矗立在面前。抬頭仰望,只見旁邊赫然刻著“范仲淹”三個大字。古樸的牌坊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特別醒目。我不覺停住了腳步,思緒穿越千年,飄然于岳陽樓上。
我看見,神色凝重的范仲淹正在提筆勾勒洞庭湖的空蒙景色。我又看見那些被貶離京、心中愁緒萬千的文人墨客觸景生情,感慨人生的不幸。我聽到范仲淹在和滕子京對語:景色的美與蕭條,個人的榮耀和屈辱,一時的快意和失意,哪里能左右一朝忠臣呢?新政未成,社稷未定,百姓未安,大丈夫當以天下為己任……
冬風中,“微斯人,吾誰與歸”的千年之問回蕩在天平山……
冬去春來,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我登臨毗陵古運河畔的艤舟亭,運河汩汩流淌,幾艘木船停泊在岸邊。兩岸,黛瓦白墻靜默著。寧靜的艤舟亭,曾是與范仲淹同代的蘇軾停船上岸的地方。在艤舟亭的仰蘇閣,我聆聽風穿過竹林的聲音,不禁聯(lián)想到蘇軾被貶黃州,不畏打擊而依然瀟灑的行舉和曠達的胸襟。三月陽春,冰雪消融,春風卻依然料峭,沙湖道歸途中卒逢暴雨,同行之人因畏懼陰冷的風雨而狼狽不堪。唯有東坡居士毫不在意穿林打葉聲,拄著竹杖,穿著草鞋,輕勝駿馬,吟詠著瀟灑的詞句悠然前行:“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睂以獯煺鄣奶K軾,在清風明月中,心靈的塵埃早已被洗得干干凈凈。他愿意以一布衣的身份,從古運河泛舟而來,閑步于毗陵小城的小巷中,定居在苔痕上階綠的藤花舊館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千古悠悠此登臨,看兩座古城,讀北宋兩位大家,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我,面對逝者如斯夫的古運河,一絲憂樂漸漸地爬上了心頭……
點評
全文構(gòu)思巧妙,用“千古悠悠此登臨”勾連起了兩位古代名人和兩個地方,又結(jié)合自己的游歷生活,大膽地表達了自己學習教材文本后的獨特感悟,小作者的情感也在登臨中得到升華。
文章采用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通過描寫自己的游歷,藝術地穿插了古人的事跡,意境豐富,富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