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發(fā)表于《皇家學會B 類學報》的最新研究,通過分析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和巴西在內的17 個國家的作物研究,發(fā)現(xiàn)相比殺蟲劑,螞蟻具有更有效的生物防治效果,即螞蟻在殺死害蟲、減少植物損害和提高產量方面表現(xiàn)得更好。螞蟻是多面手捕食者,可捕食為害果實、種子和葉片等的害蟲,提高植株產量。螞蟻的多面捕食性能為植物提供更多的保護,以抵御各種害蟲。該研究團隊主研人員、巴西烏貝蘭迪亞聯(lián)邦大學的安喬斯博士指出,一般來說,如果管理得當,螞蟻可以有效控制害蟲,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提高作物產量。而螞蟻的使用成本比殺蟲劑更低。這項研究鼓勵種植者采用可持續(xù)的措施,即種植遮蔭作物以促進螞蟻生長,起到生物防治害蟲的目的。
螞蟻在農業(yè)中的作用還不完全清晰,因為螞蟻本身也可被視為一種害蟲。一些常見的害蟲,如粉蚧、蚜蟲和粉虱,它們會分泌一種蜜露糖水,在螞蟻蟻穴附近的這些害蟲通常會分泌更多蜜露,原因在于螞蟻以蜜露為食,害蟲會“飼養(yǎng)”螞蟻,以保護自身免受捕食者的侵害,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對害蟲防治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