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貴州·戴穎
眾所周知,打窩就是往選定的釣點投放誘餌聚魚成窩,想釣啥魚就喂啥料,那為何打窩還有虛實之分呢?
一般來說,往窩里投料,魚來吃,就達(dá)到打窩的目的了,這是實窩。但是,我們實際釣魚時往往遇到這兩種情況:投料過多,魚吃得太飽,走了;投料太少,對象魚遲遲未到,卻被先來的小雜魚搶了個精光,后來的魚吃不到,也走了。那么,有沒有一種既不讓魚吃飽,又能在較長時間內(nèi)留住魚的辦法呢?
有。那就是在打了適量實窩的基礎(chǔ)上,再加打一個虛窩。
臺釣實際上就是不斷地?fù)]竿施釣,一邊打?qū)嵏C,一邊補(bǔ)虛窩,聚魚功效才能好。不過,在野外流動水域玩臺釣,餌團(tuán)往往未到底就被沖刷得只剩兩顆小小的“纖維豆”,無法形成霧化區(qū),餌的香味很快流失他處,無法聚魚。還有冬天釣4~5米的深水時,鉤餌下落時間偏長,落至水底時幾近空鉤,若將釣餌搓硬,雖能到底,但難于霧化,也談不上養(yǎng)窩。
我早先打虛窩的做法是用煙頭將礦泉水瓶燙出許多孔洞,再把誘餌和成團(tuán),加碎石放于瓶內(nèi),而后將瓶子扔到釣點,讓其自然下沉。這種做法的缺點是,孔洞的疏密和大小較難把握,當(dāng)瓶壁孔洞過多或過大時,誘餌過快往瓶外溢出,不久就只剩碎石,無法持久誘魚,在流動水域釣魚時尤其如此,反之如果孔洞過少或過小,誘餌不易溶散,香味很少溢出,釣靜水時也難起到誘魚作用。我曾多次做過試驗,用細(xì)線拴住瓶口,將裝餌的瓶子沉入水中,過一定時間后提上來觀察瓶內(nèi)誘餌的狀況,才得出上述結(jié)論。
我還嘗試用醫(yī)用紗布做虛窩——先將紗布剪成適當(dāng)大小的方塊,包上調(diào)配好的誘餌和碎石,扎上橡皮筋投入水中。紗布之于礦泉水瓶的優(yōu)點是成本低,孔眼均勻,缺點是孔眼較小,通透性差,餌料溶散速度過慢,難以釣靜水。
后來,我想到塑料紗窗布或許比較合適,它孔眼大小適中,成本低,便于攜帶,用法也是先將其剪成方塊,包上碎石和誘餌后扎上橡皮筋,看準(zhǔn)窩子往里扔。多次試驗得出的結(jié)果是,鵝蛋大小的誘餌在4~5小時后才差不多散盡,也就是說,一包誘餌能管半天。
用紗窗布打虛窩有以下幾點必須注意。
第一,所有打虛窩的做法,都應(yīng)將窩料扔到距釣點中心半米左右的位置,寧近勿遠(yuǎn),喂近釣遠(yuǎn)。如果過于靠近釣點中心,餌包易被魚鉤掛到,重新扔下去易驚窩。魚中鉤后四下亂竄,容易導(dǎo)致魚線跟餌包線互相攪?yán)p。
第二,如用紗窗布或紗布包餌時,釣流水要包得稍緊些,釣靜水則松一些。另外,釣流水時誘餌要調(diào)得稍干一些,釣靜水時則稀一些,因為流水沖刷會加速誘餌溶散,而在靜水中,誘餌處于自然溶散的狀態(tài)。
第三,釣流水要估算水流速度,以便設(shè)定釣餌落點,確保其被拋至虛實兩窩上游合適的位置。
第四,用粉餌作釣餌時,要使用與之相同的誘餌,二者的香型要一致。
第五,虛窩的誘餌不能加拉絲粉,否則難以溶散。
第六,水下地形為斜坡時,考慮到餌包會滾下坡后遠(yuǎn)離釣點,我們可將幾支牙簽從不同位置扎入餌包,露出一半,即可阻止餌包滾動。
以上內(nèi)容就是所謂的打虛窩——一種使魚食之不能,棄之不舍,總要圍著餌包轉(zhuǎn)悠的誘魚法。小雜魚來了也只能圍觀,大魚一來,它只好靠邊。
實窩的“喂”和虛窩的“誘”相結(jié)合,各盡其用,效果往往不錯。
我多年來只愛野釣,在考慮其他因素的同時兼用此法,常創(chuàng)佳績,特別是在釣深水和流水時,此法尤為適用。至于個中細(xì)節(jié),相信各位釣友親自實踐后會逐漸了解并形成自己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