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菊華
從全要素和全生命周期雙重視角出發(fā),構建福利性、安全性、保障性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滿足不同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人群的多元需求,扭轉日漸淡化的積極婚育家庭觀念,推動人們適度生育,達成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目標
當前,婚育家庭觀念變遷與工作—家庭責任沖突成為制約人們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的要因。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是一項系統(tǒng)復雜的工程,需要有全要素(如:組織保障、財物保障、服務保障等)和全生命周期(即:婚嫁、孕育、生育、養(yǎng)育、教育)雙重視角。2022年8月,國家衛(wèi)健委等十七部門聯合發(fā)布《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將婚嫁、生育、養(yǎng)育、教育一體考慮,細化了三孩生育政策的配套支持措施,強調綜合施策、精準發(fā)力,是新發(fā)展階段構建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的方向引領和行動指南。
組織建設是生育支持體系的基礎。構建積極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首先必須盡快落實國務院優(yōu)化生育政策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有效協調衛(wèi)健、教育等26個成員單位,盡快完善體系的頂層制度設計,形成支持政策體系的總體框架,邊建章立制,邊提供服務和支持。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加強溝通,密切協作,相互支持,形成合力,解決“錢從哪里出”“人從哪里來”“物往哪里安”等關鍵問題。
財物安穩(wěn)是生育支持體系的保障。激發(fā)社會力量、盤活社會資源,不斷優(yōu)化生育支持的成本分擔機制。摸清廣大家庭真實的幼育服務需求,以此為基進行成本預測,算好總賬和細賬、當前賬和長遠賬、部門/企業(yè)賬/地方賬和政府賬/國家賬。統(tǒng)籌考慮政府、企業(yè)、社會在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中的互補作用,分清各主體在托幼、教育、住房、就業(yè)等全要素中的主責和次責,形成合理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成本分擔機制、提升成本承擔能力,把生育支持這一基本民生好事辦好、做實。
幼育服務是生育支持體系的核心。需要明確政府在服務體系中的定位,落實政府、用人單位、社會、家庭等多方責任,基于“政府主導、市場擴面、社會補充、家庭為基、社區(qū)為依”的總體思路,加快推動建成多層次、多主體的普惠性托育服務體系,擴覆蓋、降成本、提質量,提高服務效能。中央政府部門通過示范城市、示范機構建設形成經驗、制定標準,為社會和市場機構提供業(yè)務指導與質量監(jiān)管;地方政府應因地制宜,以公辦、公私合辦、公建民營、部分補貼等模式,盡快建成普惠性托育服務體系。
打好全要素政策組合拳是生育支持政策體系的關鍵。降低生育成本,須綜合考慮婚嫁、生育、育小養(yǎng)老、勞動就業(yè)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關注育兒者在各時間節(jié)點的獨特訴求,給育兒主體提供時間、津貼、服務和就業(yè)保障支持。對于目前已有的支持措施,推動“從有到優(yōu)”的轉變;對于目前尚缺的支持,推動“從無到有”的突破;對于已有但效率低下的措施,推動從“有形覆蓋”到“有效覆蓋”的突破,從而扭轉當前幼育支持薄弱的局面。
推動育齡人群“適齡婚嫁”。組建新家庭是個體和家庭生命周期的端點。針對目前年輕人結婚率走低、離婚率升高、家庭穩(wěn)定性動搖的婚育家庭新格局,應積極弘揚“甜蜜愛情、幸?;橐?、和諧家庭、美好生活”的新型婚育理念。推進家庭建設,弘揚優(yōu)良家風,肯定、鼓勵代際傳承與互惠的優(yōu)秀文化,讓家庭成為風險社會增強個人安全感、家庭凝聚力的不二港灣。疏通年輕人在婚嫁過程中面臨的堵點,解決他們的痛點和難點問題,推動年輕人適時形成自己的新家庭。
推動育齡人群“適時孕育”。孕育是生育的端點,好孕是優(yōu)生的基礎,是提升人口素質的前提。因婚齡推遲和環(huán)境壓力等原因,人的生殖能力大大降低。全國生殖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2007年至2020年間,中國不孕的發(fā)病率從12%升至18%。實施婦幼健康保障工程,促進生殖健康服務融入婦女健康管理全過程,預防非意愿妊娠和減少人工流產,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加強輔助生殖技術制度建設,為不孕不育卻有生育意愿之人提供輔助生殖技術服務,解決想生卻生不了的問題;積極探索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yī)保(含生育保險)基金支付范圍,降低孕育和分娩成本。
推動育齡人群“適度生育”。生兒育女、添丁加口昭示著家庭的拓展與個體責任的延伸。子女出生后的養(yǎng)與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最需著力之處。在育兒起點上,不斷完善休假制度,降低育兒主體的時間成本:優(yōu)化圍產期保健假,落實職工的產假、哺乳假和陪產假,建立父母共休的育兒假和家庭照護假制度;用人單位基于自身情況,探索實施彈性工作、職位共享、遠程辦公等項目,緩解育兒主體的時間貧困。在育兒過程中,加快普惠性托育服務體系建設,降低生育的時間—機會—經濟成本:發(fā)展服務主體多元、地點便捷、質量有保、價格合理、模式靈活的托育服務體系;以社區(qū)為依托,為家庭提供常態(tài)化、菜單式、喘息式入戶育兒指導和服務支持;關注“一老一小”,在社區(qū)探索“愛同堂”服務模式。增強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全面供給:推進城鄉(xiāng)一體化和地區(qū)均衡化發(fā)展,盡快在全國范圍內將學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范疇,破除教育“內卷”,有效提供課后服務、暑期托管服務,讓教育回歸教書育人的基本屬性。實施積極的經濟支持政策,降低養(yǎng)育的經濟成本。完善生育保險制度,擴大保險覆蓋人群,滿足無單位和靈活就業(yè)人員的保險訴求;發(fā)揮稅收和金融的杠桿作用,加大對中低收入二孩、三孩家庭的稅收減免力度;住房政策尤其是保障型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傾斜,探索對中低收入家庭適度提供購房補貼與房價優(yōu)惠、適度降低購房貸款利率的可能性,緩解育兒家庭的經濟窘困。在實際育兒階段,營造良好的就業(yè)環(huán)境:杜絕職場歧視,切實保護育兒主體在休假、育兒、返回職場或再就業(yè)各階段的權益,減少受迫性職場中斷的發(fā)生,消除育兒主體的機會貧困。
生育是人類社會存續(xù)的基礎;生育支持政策是國家公共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性的社會公共政策。從全要素和全生命周期雙重視角出發(fā),構建福利性、安全性、保障性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滿足不同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人群的多元需求,扭轉日漸淡化的積極婚育家庭觀念,推動人們適度生育,達成人口長期均衡發(fā)展目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良好的人口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