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巡天號空間望遠鏡正處于初樣研制階段,大小相當于一輛大客車,立起來有3層樓高。未來,巡天號空間望遠鏡將獨立飛行,自帶燃料,預計于2024年前后投入科學運行。
7月19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羲和號”科學總顧問方成透露,“羲和號”在空間首次同時獲得了太陽全日面Hα譜線、Si I譜線和Fe I譜線的精細結構和光譜成像。通過分析3條譜線,科研人員有望揭示不同高度的太陽大氣物理量分布,計算出溫度、密度等參數。
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對外宣布發(fā)現脈沖星以來,“中國天眼”已發(fā)現660余顆新脈沖星。作為全球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已進入成果爆發(fā)期。
航天大模型從航天領域的數據和知識中融合學習,可以對航天數據進行智能采集、自動歸檔、分析理解,助力深空智能感知、規(guī)劃和控制等,能夠幫助診斷科研設備故障、給出運維建議等,提高科研人員的工作效率。
7月27日12時12分,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成功首飛,將6顆科學試驗衛(wèi)星送入預定軌道。該火箭是中國科學院自主研制的四級固體運載火箭,500千米太陽同步軌道運載能力1.5噸。
近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多機并聯靜動聯合試驗圓滿完成,研制順利轉入初樣階段。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基礎級模塊直徑為5米,安裝多臺120噸發(fā)動機,而大推力發(fā)動機多機并聯技術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