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元
(四川音樂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21)
織體在鍵盤演奏、伴奏中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幾乎所有的音樂風格的演奏及伴奏都會涉及到織體這一知識點。在教與學當中,都應當將織體做細致并深入的研究??楏w可以將風格呈示,可以將情緒帶動,更可以輔助其他音樂需要的元素演繹旋律。像歐美現代歌舞曲中的一些風格,比如拉格泰姆、搖擺、爵士圓舞曲、探戈、倫巴等就各有各的節(jié)奏特點。然而,對風格節(jié)奏呈示的其中一大元素就是織體的變化。
織體在流行音樂風格中,無疑也是扮演伴奏這一角色。那么在流行音樂風格的演奏方面,又應該將織體如何呈現?首先,在處理旋律聲部和伴奏的關系上,有帶旋律的伴奏與省略旋律的伴奏。帶旋律的伴奏,是為了給演唱者提示音高和節(jié)奏。那么如果對歌曲非常了解(音高、節(jié)奏、律動、風格等等),那么伴奏時則無需加入旋律。因此,一般的流行音樂特別是流行歌曲,我們都會從帶旋律的伴奏入手。
織體的三種類型,分為和弦式織體、帶低音的和弦式織體、分解和弦式織體。以上三種類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柱式和弦織體、半分解織體和全分解織體。雖僅僅分為三類,但引伸出的組合方式卻是數不勝數的??楏w的練習,也存在著即興練習的成分。因為織體練習是在原有的旋律、和聲、節(jié)奏都固定的前提下,進行不斷的探索、變化、創(chuàng)新的過程。接下來簡單解析一下幾種基本織體:
和弦式織體即為所有聲部同時發(fā)聲,要求演奏時和弦發(fā)聲整齊、準確、穩(wěn)定。同時也要注意手型的掌握,既要保持放松的狀態(tài),又要有謹慎的思維。
帶低音的和弦式織體,通常用于舞曲、部分兒童歌曲的伴奏。其低音聲部的突出與和聲聲部的節(jié)奏感,可以使旋律更加彰顯其曲目內涵。帶低音的和弦式織體一般需要將低音聲部旋律進行跳音演奏,會給伴奏聲部增加力量而更加富有彈性。
分解和弦式織體,首先將人們帶到抒情歌曲的旋律當中。它的特點是,所有聲部均不同時發(fā)聲,演奏要輕盈、流暢。這種織體也是用在流行音樂風格比較多的一種織體。織體的形式會因音樂風格的變化而變化,不同音樂風格存在不同的音樂特點。使伴奏發(fā)生變化的織體音型有很多種,例如擴大式柱式和弦伴奏音型、擴大式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擴大式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等等,當然上述幾種音型亦可相互搭配使用。
織體變化的基本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從節(jié)拍、節(jié)奏、音區(qū)、彈奏方法來說明,節(jié)拍比如2/4、3/4、4/4、6/8 甚至更多的類型。節(jié)奏方面比如附點音符、前16、后16、切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各種組合。音區(qū)會有高、中、低音區(qū)和音區(qū)的擴大使用等。同樣,彈奏法有琶音、斷奏、連奏、震音等等。在本篇文章僅做部分分析。
由于和弦式織體相比后兩種織體,它的音符演奏形式會顯得比較單一。所以,可采用兩種變形方式。第一種是從音符演奏方面改變和弦式織體,可以采用“琶音和弦”的方式。它的優(yōu)勢在于不僅可以延長音符的時值,還可以有效地演奏出漸強和漸弱的效果。很多中國曲風的前奏與尾奏會采用此方式,這是借鑒了撥弦樂器的演奏方法,它的排列方式可以是開放的也可以是密集的。有的時候還可以在琶音和弦的下方加上低音,以達到讓整個和弦聽起來更加飽滿的效果。第二種,可采用變換伴奏和弦的節(jié)奏,例如2/4 非常規(guī)律的、一拍一個的和弦,我們就可以將其節(jié)奏打亂重組,使音樂伴奏聽起來更富有動感。
帶低音和弦式織體主要以節(jié)奏、節(jié)拍的變化為主,我們熟知的有圓舞曲和一些兒童歌曲出現得較多。其實不然,在很多風格中也非常常見,往往具有程式化、類型化等眾多特點。比如波爾卡、倫巴、進行曲、中國民族歌舞曲等等。
在流行歌曲方面,很多時候會選取分解和弦式織體,在演奏方面大多數抒情歌曲都會將分解和弦式織體開放排列,也就形成了擴大的分解和弦式織體,這種織體的特點是除了在音域上可能擴大到兩個八度以上,也就是說從最低音(有可能是原位,也可能是轉位開始)的第一和第二個音隔開,通常建議至少音程為五度的間隔進行。其目的是讓低音能夠更好地支撐和聲聲部。同樣的,也有擴大式半分解和弦伴奏織體的存在,是指將半分解和弦延伸擴大至三個八度。
那么,究竟如何掌握好分解和弦式織體的變化呢?主要是在演奏時要充分考慮到伴奏和旋律的互補性,切勿出現旋律和伴奏“打架”的現象。如果旋律的律動、節(jié)奏演奏比較密,那么織體的節(jié)奏就要少一些;反之亦然。在織體的運用當中,不論是三種基本織體的哪一種,也同樣要考慮這一問題。一定要掌握好旋律聲部和伴奏聲部的關系。
在即興伴奏的學習中,除了織體扮演著重要角色外,補充也是一項重要因素。
伴奏對旋律的補充,主要是指給旋律聲部伴奏,如果出現旋律聲部(人聲或器樂演奏)出現換氣或結構布局調整、某些延長音或休止等。應主動將其進行及時地補充,以免發(fā)生伴奏空白、樂思停頓的現象。
作為補充材料最多的一種補充方式,華彩性補充是被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補充方式,在使用時將其補充材料根據旋律的特性、和聲等特點組合成不同的節(jié)奏型補充在旋律的間隙,其音響材料有:柱式和弦、分解和弦、半音階、自然音階、雙音等。柱式和弦可組合成切分、附點、三連音等節(jié)奏型在一些音樂性格為堅毅或深沉的樂曲間隙作為補充;分解和弦、音階類的補充材料則可用于抒情類的樂曲,或補充于一些樂曲副歌部分之前的間奏段,推進整體音樂情緒進入更加豐沛的狀態(tài)(上下行亦可)。
模仿性補充主要分為動機性模仿、節(jié)奏性模仿和走向性模仿。動機性模仿即從旋律中截取其中較有特性的動機進行模仿,通常為一、兩小節(jié)不等,一般不會很長;節(jié)奏性模仿是僅選取旋律中比較有特點的節(jié)奏放在補充中加以模仿,而音符則可能和旋律不同;走向性模仿僅選取旋律的音程關系及走向進行模仿,會獲得類似回聲的效果。在學習模仿性補充的過程中,要多注意音區(qū)搭配的問題,我們通常需要注意補充的部分盡量與旋律部分的音區(qū)錯開,否則會讓聽眾判斷不清補充與主旋律的關系,從而起到效果不好的作用。模仿性補充這一方法可達到強調某一簡短樂句的效果,多用于比旋律聲部更高或更低的音區(qū)。
這一補充手法是在一個和弦的基礎上加入不同形態(tài)的和弦外音進行使用,其簡易模式則與華彩性補充有些相似,一般就是在和弦音的基礎上加入單一且規(guī)范的和弦外音進行使用。但線條性補充相較于前兩種更為復雜,因為涉及到演奏者的創(chuàng)造性以及對和弦外音的熟練使用程度。例如在使用時可加入某一特定和弦的上下助音、經過音和換音這一類型的和弦外音,打破原本的節(jié)奏型的上下規(guī)范,使伴奏聲部形成上下起伏的線條,以此來豐富旋律聲部。
為了給線條單一、節(jié)奏或和聲較平和的旋律造成更為豐富的音響效果,這一補充可在高、低聲部結合進行或選擇一個聲部單獨進行。在使用時首先要對各調式音階先進行熟練掌握,并在確定和弦主干音后進行適當的補充,不宜過于復雜,也不能與旋律情緒和性格相悖。
即興伴奏的兩種基本方式中,由于帶有旋律聲部的伴奏方式會大大限制伴奏的表現形式且很難賦予歌曲更為豐富的音響效果,所以省略旋律聲部這一伴奏方法就更為可取。
相較于前三種技巧性的補充方法,省略旋律聲部這一補充手法注重的則是與演唱者之間的配合,在即興伴奏時要將注意力放在速度、節(jié)奏、和弦使用準確這三大部分上,技巧可在這三要素準確進行的基礎上逐漸增加難度,并要將間奏前奏等無旋律樂段與有旋律的樂段形成明顯的強弱對比。
即興伴奏首先是伴奏,要明白“紅花”與“綠葉”的關系,一定要在不打擾旋律聲部的基礎上選擇或結合上述補充手法運用在即興伴奏中,豐富樂曲的和聲、增強樂曲的色彩、推動樂曲的情緒、提高樂曲的欣賞性。
在教學中,理論方面要讓學生對于基礎和聲學有一個系統(tǒng)性的學習,并將各調式音階、和弦外音等知識點進行梳理。在此之后再將各補充手法的特性及要點,以現場范奏的方式進行授課。
實踐方面:讓學生在不同的歌曲中嘗試找到所授的補充手法,加大學生對于歌曲的積累量,提高其樂感;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課后加強練習,需要在大量的練習過程中熟練掌握該知識點。
本文對織體進行了簡單的分析,無論專業(yè)或非專業(yè)的演奏者,都應遵守織體的概念進行。確定好音樂的風格、體裁,掌握好旋律節(jié)奏與伴奏的互補概念,經過不斷練習、不斷改良創(chuàng)新,使音樂演奏的效果更好、更加規(guī)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