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奎光
(韓山師范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廣東 潮州 521041)
詹安泰(1902—1967 年),字祝南,號無盦,廣東饒平人,中山大學教授,我國20 世紀最為杰出的詞學家之一。詹先生最長于詞學研究,其研究尤見敏銳的眼光與卓絕的識見,在詞學界影響深遠。詹安泰先生的詞學研究,可以1949 年廣東解放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就其唐宋詞研究而論,其前期成果可以詞話《無盦說詞》(1947 年)為代表,其后期成果則以論述具體的單篇論文為主要形式。詹先生對“花間”詞人孫光憲的研究,即為其代表之一。
孫光憲(901—968 年),字孟文,號葆光子,四川陵州平貴人,仕南平三世。孫氏為“花間”詞人中創(chuàng)作最為豐富的作家,《花間集》與《尊前集》共選錄其詞84 首。其中《花間集》共選其詞61 首,名列第二,僅次于“花間”詞人精神領(lǐng)袖溫庭筠的66 首,遠高于收錄第四的韋莊的48 首,由此可見其在編選者趙崇祚心目中的分量。但長久以來,孫光憲被溫韋二人所掩,其詞鮮少被人關(guān)注,至晚清后期才為人注目,但總體評價仍遠低于溫韋二人,與其《花間集》選詞榜眼的身份十分不匹配。詹安泰先生經(jīng)過前后20 年的研究,在批判繼承前賢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對孫詞的藝術(shù)特色進行重新認定,對其詞史地位予以重新定位。其研究結(jié)論十分精辟、獨到,有力地推動了“花間”詞及唐宋詞的研究。本文即專門對詹先生的孫光憲詞研究進行簡要分析與客觀評價。
詹安泰先生前期的孫光憲詞研究,沒有專門的論文,主要體現(xiàn)在其為指導大學生研習唐宋詞的詞話《無盦說詞》中。《無盦說詞》直接討論孫光憲的共有四則,分別從學詞、孫詞特色、孫詞地位三個角度,對孫氏的創(chuàng)作進行簡要評論。其見解新穎而獨到,初步體現(xiàn)出詹先生研究孫光憲詞的不凡功力。
詹先生首先從學詞的角度論孫光憲詞的作用。《無盦說詞》論云:
讀《花間集》,學飛卿或失之難;學端己或失之易;惟學孫孟文可無所失。
我們知道,在傳統(tǒng)認識中,溫庭筠與韋莊一直是《花間集》中風格迥異且成就最高的兩大代表性詞人,后人學“花間詞”,不學溫則學韋,這已是約定俗成的觀念。但詹先生對此頗有微詞,他認為無論學溫還是學韋,皆易生或難或易之弊,其分寸感不好把握,不如學孫光憲,“學孫孟文可無所失”。學孫不易生流弊,沒有后患,當為學詞之最佳入門正途。詹先生雖然只是從學詞的角度討論孫光憲,但其所論則在無形中提高了孫氏在“花間”詞人中的地位,對后人的認識頗有啟發(fā)作用。
對孫光憲詞藝術(shù)特色的揭示,是詹先生論孫詞的核心所在。對孫詞藝術(shù)特點的認識,前人也有少許的探討,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北宋孫洙論孫光憲的《浣溪沙》詞為“絕無含蓄自爾入妙”。晚清陳廷焯總評孫詞為“氣骨甚遒,錯語亦多警煉”,“然不及溫韋處亦在此,坐少閑婉之致”。近人吳梅認為“孟文之沉郁處,可與李后主并美”,“至閑婉之處,亦復盡多”,并指出孫詞中一些“俊逸語,亦孟文所獨有”。詹先生的大學同窗李冰若論孫詞為“婉約精麗處,神似韋莊”,“疏朗婉麗,近于韋相”。詹先生所論則與他們大不相同。詹先生先是指出:“重、拙、大為作詞三要,固也;然輕清微妙之境界亦不易到,因此等境界,不容不用意,又不容大著力也?!笨梢?,令詞創(chuàng)作不能一味地追求“重、拙、大”的詞法,還應(yīng)該或者說更應(yīng)該追求那種不易創(chuàng)造、難以把握的“輕清微妙之境界”。那么應(yīng)該怎樣創(chuàng)造這種難得的境界呢?《無盦說詞》論道:
如有巧妙之意境,則貴出以拙重之筆,庶不陷于尖纖。巧妙而不尖纖,為孟文所特擅,但或出之以奇橫,不盡拙重耳。
奇橫非險巧之謂也,令詞最忌纖巧而不妨奇橫,如張子野之“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奇橫極矣,然是何等氣象。其得謂之險巧耶!
詹先生所論表明:第一,“輕清微妙之境界”,其實就是“巧妙之意境”,孫光憲恰恰最擅長于此意境?!扒擅疃患饫w,為孟文所特擅?!钡诙?,欲創(chuàng)造“巧妙之意境”,有兩種方法,其一是“貴出以拙重之筆”,其二則為“或出之以奇橫,不盡拙重”。前者已屬難得,后者更為可貴。換言之,以奇橫之筆以達巧妙之境,正是孫光憲所獨創(chuàng)的藝術(shù)個性。第三,對奇橫與險巧進行辨析,明確指出奇橫不是險巧?!捌鏅M非險巧之謂也,令詞最忌纖巧而不妨奇橫”(筆者按:根據(jù)引文上下文,此則中“纖巧”一詞疑當為“險巧”)可見,奇橫迥異于險巧。而北宋張先的名句也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證明了這一點??傊?,詹先生認為,以奇橫筆法創(chuàng)造巧妙之詞境,是孫光憲獨特的藝術(shù)特色,也是孫詞區(qū)別于溫韋詞的根本所在。詹先生對孫光憲創(chuàng)作個性的揭示,體現(xiàn)出詹先生慧心的獨具與見解的獨到。只是略有遺憾的是,由于受到詞話體的影響,詹先生在《無盦說詞》中,沒有對何為奇橫作出準確的界定或說明,導致后人理解起來如隔層紗。
既然孫光憲能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手法,來創(chuàng)造巧妙之詞境,這一大的成就足以也應(yīng)當使其地位發(fā)生改變。所以,詹先生研究孫光憲詞的第三個角度,即是重新評定孫光憲的詞人身份?!稛o盦說詞》論此道:
《花間》詞派,孫孟文是一大家,與溫、韋可鼎足而立,《花間集》錄孫作特多,不為無故。宋人張子野、賀方回均由孫出,張得其意,賀得其筆,故賀猶遜張一籌。
詹先生認為:第一、孫光憲不再僅是“花間詞”一名家,而應(yīng)是一大家。第二、此一大家并非一般的大家,而是堪與溫韋鼎立的一大家。詹先生作出如此大膽而果敢判定的原因,除卻孫詞具有個性鮮明的創(chuàng)作特色外,詹先生還列出兩個理由。其一,只有將孫氏列為堪與溫韋齊肩的大家,才可以解釋趙崇祚編選《花間集》錄孫詞特多的原因?!啊痘ㄩg集》錄孫作特多,不為無故?!逼涠?,孫氏對此后北宋張先、賀鑄的詞創(chuàng)作均產(chǎn)生了較大的直接影響?!八稳藦堊右?、賀方回均由孫出,張得其意,賀得其筆。”換言之,北宋詞的一流名家張先、賀鑄均是同出于孫光憲而各得其一長。這隱然暗示孫光憲具有開宗立派的意味,只是沒有直接明確而已。
總之,詹先生不僅揭示出孫光憲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創(chuàng)作個性,還因此將孫氏提升到與溫韋比肩而立的大家地位?!盎ㄩg”詞人也因此由傳統(tǒng)中的溫、韋并峙,變?yōu)闇?、韋、孫三足鼎立。詹先生的這一創(chuàng)見,極具顛覆性,也極具震撼力,啟發(fā)人們要重新認識“花間”詞人。
詹安泰先生后期的孫光憲詞研究,主要體現(xiàn)在《孫光憲詞的藝術(shù)特色》一文,以及給研究生上課的講義《宋詞研究》(第二章《宋詞的來源》之第三節(jié)《唐五代文人詞》)中。后者相關(guān)內(nèi)容基本上與前者一致,只是寫法略有不同,少數(shù)要點內(nèi)容也只有詳略之別而已,可視為是對前者的補充。詹先生后期的孫光憲詞研究,其主要內(nèi)容是對前期《無盦說詞》中的見解作出修正、完善與發(fā)展。具體要點有二:一是對孫光憲詞的藝術(shù)特色進行重新認定,二是將孫光憲由僅為與溫韋并肩的大家,明確提升為與溫韋一樣可以開宗立派的大家。
我們先看對孫光憲詞的藝術(shù)特色的重新認定。在《無盦說詞》中,詹先生揭示孫詞的藝術(shù)特色是具有“奇橫”詞筆,而在后期的研究中,詹先生作出了較大的調(diào)整與改換。
《孫光憲詞的藝術(shù)特色》(以下簡稱《特色》)一文論道:
一般說來,溫的特色在體格,密麗工整;韋的特色在風韻,清疏秀逸;孫的特色在氣骨,精健爽朗:各有所長,不能相掩。
詹先生明確將孫詞的特色在奇橫詞筆,改為在“氣骨”,其具體表現(xiàn)是“精健爽朗”。這一認定的層面改變與提升,更符合從總體上概括孫詞藝術(shù)風貌的需要。而從界定內(nèi)容看,詹先生對孫詞的新認識,更多的當是受到了晚清陳廷焯“孫孟文詞,氣骨甚遒,錯語亦多警煉”的影響,這在一定意義上是回歸到了傳統(tǒng)。但是詹先生所論又與陳廷焯有差異:一是詹先生的界定要更為精要準確,二是詹先生因?qū)O詞獨具的特色而對孫氏的總體評價要比陳氏高。陳廷焯雖然對孫詞特色有較為準確的認定并有所肯定,但其對孫氏地位的評價仍然是低于溫韋:“然不及溫韋處亦在此,坐少閑婉之致?!闭蚕壬鷮Υ瞬挥枵J同,《特色》一文批評道:“這是陳氏受到‘詞貴婉約’的傳統(tǒng)觀念所局限,不能從這里就得出他們的詞的高下的結(jié)論?!焙茱@然,詹先生所論是堅持其早期將孫氏與溫韋并峙的觀點。此外,詹先生還對溫、韋兩家詞的風格特色進行明確界定,使我們得以在對比中更好地體會三家的特色及其區(qū)別。此舉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無盦說詞》的不足,體現(xiàn)了詹先生對“花間”三家詞人的認識更為細致與深入。
只在理論上談?wù)搶O詞“精健爽朗”的“氣骨”,雖然精要,但卻多少仍有些籠統(tǒng)抽象。詹先生《特色》一文還通過對具體詞例的藝術(shù)分析,對孫詞“氣骨”的內(nèi)涵作出具體詮釋,從而使人們得以更好地理解與體認。在詹先生看來,孫詞的“氣骨”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表現(xiàn),而這些表現(xiàn),“都不是溫、韋詞派所能范圍的”。其一,體現(xiàn)在突起、急圍,既坦率又峭勁的寫法上。詹先生以孫氏的《謁金門》(留不得)為例進行分析。詹先生特別拈出開頭兩句“留不得,留得也應(yīng)無益”進行細致的分析,然后指出:“這種突起、急圍,既坦率又峭勁的寫法,正是孫詞氣骨遒健的一種表征,溫、韋詞中沒有出現(xiàn)過?!闭蚕壬衷诜治鐾耆~后總結(jié)道:“作者所運用的精健爽朗的表現(xiàn)手法和這個主題相配稱,這可能是這詞取得較高的藝術(shù)評價的原因之一。”其二,體現(xiàn)在將全篇上下緊密聯(lián)系,前后貫通的構(gòu)思與寫法上。詹先生以《浣溪沙》(蓼岸風多橘柚香)為例進行具體分析,最后總結(jié)道:“這種把篇中上上下下,緊密聯(lián)系,打成一片的藝術(shù)構(gòu)思和寫作手法,是作者一氣斡旋、筆力清健的藝術(shù)特色的又一種體現(xiàn)?!?其三,體現(xiàn)在用明朗精警的寫法寫風土詞。孫光憲吟詠本調(diào)、描寫土風的詞共有近30 首,幾占其全詞總數(shù)的1/3,詹先生經(jīng)過認真研究后認為:“這類詞大都是意到筆隨,精力彌漫,錯落晶瑩,明凈悅目?!崩^而又以《河傳》(太平天子)、《酒泉子》(空磧無邊)兩詞為例進行具體分析論證。詹先生指出,這兩首詞“在表現(xiàn)手法上,既明朗又精警,盡管這兩個調(diào)子的句法和用韻比較復雜,讀者仍然可以一目了然,從中得到一些新鮮的感受,并不因為題材的一般而失卻藝術(shù)的光彩。應(yīng)該說,這也是孫詞的一種藝術(shù)特色?!笨傊?,詹先生通過對孫光憲經(jīng)典詞例的分析,不僅對“精健爽朗”的“氣骨”在詞法上的不同表現(xiàn)進行具體分析與簡要總結(jié),還從理論上從不同角度對“精健爽朗”的內(nèi)涵進行簡要詮釋與說明。這些舉措,都使得我們對孫詞“精健爽朗”的“氣骨”概念有著更為具體與立體的體認,也由此看出詹先生對孫詞藝術(shù)特色研究的細致與深入。
再看對孫光憲的地位作出的調(diào)整。在《無盦說詞》中的孫光憲地位判定中,詹先生主要是將孫氏由一位作詞名家提升到堪與溫韋二人分庭抗禮的一大詞家,并指出孫詞同樣對后人有較大的影響。而在后期研究中,詹先生對原先的孫氏定位作出進一步明確的提升?!短厣芬晃恼摯嗽疲?/p>
歷來論述“花間”詞的人都以溫庭筠、韋莊兩派來概括,認為走密麗一路的屬溫,走清疏一路的屬韋。這看法,我認為是比較簡單的……把溫韋看成兩派,當然是就藝術(shù)表現(xiàn)說的。就藝術(shù)表現(xiàn)說,照我看,孫光憲詞有他自己的特色——不同于溫韋的特色,似也可成一派。
而《宋詞研究》對孫詞影響則進一步補充道:“溫韋開密麗、清疏兩派,對宋詞的影響顯而易見,但受孫光憲影響的人也大有人在:如張先、賀鑄的小詞,其精健處,往往從孫詞出;即號稱繼承溫詞的周邦彥,也有神似孫詞的……所以不把孫詞看成是一個流派,降低它在詞學發(fā)展史上的地位,是不大公允的?!边@兩處論述表明,詹先生認為,孫光憲因為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特色——這種特色又是與溫韋“各有所長,不能相掩”的,兼之他對宋代張先、賀鑄甚至周邦彥都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因此,原先僅僅把孫光憲看作堪與溫韋并峙的一大詞家是不夠的,應(yīng)該將其視為與溫韋一樣開宗立派的一大詞家。換言之,孫光憲創(chuàng)造了屬于自己的一個風格流派。這就又將孫光憲的詞壇地位又提升了一層。詹先生后期撰寫的《宋詞風格流派略談》一文,將兩宋詞共歸結(jié)為八大風格流派,其中即明確以張先、賀鑄二人為“奇艷俊秀”一派的代表,此派立論的依據(jù),當即萌芽于《無盦說詞》而直接淵源自《特色》一文。如果說《無盦說詞》論孫光憲還只是暗示其具有開宗立派的能力與地位,那么詹先生的后期研究,就直接明確把孫氏看作是一個具有深遠影響的風格流派的開山祖師。詹先生將孫光憲由堪與溫韋并峙的一大詞家,提升為堪與溫韋鼎足而立的一大詞派的開創(chuàng)者,這就是詹先生對孫光憲研究的進一步深化與升華??傊?,詹先生的觀點,打破了近千年來溫韋兩派一統(tǒng)“花間”詞的傳統(tǒng)認識窠臼,開創(chuàng)出溫、韋、孫三派鼎立的“花間”詞風格流派新格局。此乃“花間詞”研究的一大創(chuàng)新與突破,具有較大的詞史研究價值與意義。
綜上所述,詹安泰先生對孫光憲詞的藝術(shù)特色及文學地位的研究,是經(jīng)歷了一個逐漸深入、完善與明確的過程。詹先生的孫光憲詞研究,標志著晚清以來的孫光憲詞研究取得了一個較大的突破。這對于我們更為深入地認識孫光憲詞的創(chuàng)作特點及其在“花間”詞中的地位,以及更好地研究唐宋詞的發(fā)展,均具有較大學術(shù)價值與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