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尊瑞,吳曉云,尹 哲,張翌楠,姜 嫄
(1.北京農(nóng)業(yè)職業(yè)學院園藝系,北京 102442;2.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北京 100193;3.北京市植物保護站,北京 100029)
亞洲玉米螟[(Guenée)],是鱗翅目螟蛾科害蟲,在玉米上每年引起600萬~900萬t的損失,嚴重發(fā)生時造成玉米減產(chǎn)達 30%以上。在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呈逐年增加趨勢,玉米種植面積由1980年的20.01×10hm增到2020年的41.26×10hm,增長率為106 %。赤眼蜂(spp)隸屬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erita)小蜂總科(Chaleidoide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是世界上研究最多、使用最廣泛、控制面積最大、使用效果最好的寄生性天敵之一,在玉米螟防治上取得不錯的效果。隨著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增大,必將需要更多的赤眼蜂產(chǎn)品用于玉米螟的生物防治。由于我國幅員廣闊,南北氣候差異較大,赤眼蜂的種類和寄生習性有很大差異,其寄生潛能有待深入研究。我國已明確寄生亞洲玉米螟(Guenée)(以下簡稱玉米螟)卵的赤眼蜂有 12 種,赤眼蜂種經(jīng)過野外采集、轉(zhuǎn)主、擴繁釋放到田間,在利用中間寄主單一擴繁多代后,會導致新羽化的赤眼蜂體弱,搜索能力、寄生能力差等蜂種退化現(xiàn)象。每年或每隔一段時間都需要采集新的蜂種進行復壯。而赤眼蜂的篩選則極為重要,關系到蜂種優(yōu)良以及田間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由于受生產(chǎn)成本和生產(chǎn)條件的限制,各地應用的蜂種有很大差異。而使用不同種類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也存在差異。
為此,筆者在室內(nèi)條件下篩選了7種野生型赤眼蜂,測定不同赤眼蜂品系對玉米螟的寄生潛能、選擇性和非選擇性等生物學參數(shù),以期為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提供技術支持和理論依據(jù)。
寄生蜂:供試赤眼蜂為采集野外赤眼蜂種群,用于寄生性能比較(表1)。
寄主卵:玉米螟卵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提供。蟲源采自吉林省公主嶺試驗基地玉米田,每天08:00收集新鮮蟲卵備用。
米蛾()引種自山東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在室內(nèi)用麥麩和玉米面飼養(yǎng),收集當日新鮮的米蛾卵,試驗前用 30 W紫外線燈照射30 min 殺胚。
選擇性試驗。參照Hassan、王振營等的試驗方法。在2 cm×2 cm坐標紙的對角線頂端,用白乳膠分別粘貼新鮮的玉米螟卵和米蛾卵各 60 粒,將 1 張上述卵卡放入玻璃指形管(3 cm×10 cm)中,引入 1 頭新化 12 h 內(nèi)已交配的赤眼蜂雌蜂,管壁點涂 20%的蜂蜜水,用黑布和橡皮筋封口。將其置于25 ℃、RH75%、光周期 14L∶10D 的人工氣候箱中培養(yǎng),24 h 后移除雌蜂。待被寄生卵粒變黑后,分別統(tǒng)計被寄生的米蛾和玉米螟卵粒數(shù)并單獨存放,待羽化后統(tǒng)計羽化蜂數(shù)、雌、雄蜂數(shù)量。各處理重復 20 次。
表1 供試赤眼蜂
非選擇性試驗。供試卵僅玉米螟卵,方法同選擇性試驗。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統(tǒng)計軟件 SPSS 20.0 進行 ANOVA 單因素方差分析,差異顯著性以 Duncan’s 新復極差法進行檢驗。
在選擇性試驗中,不同品系的赤眼蜂對玉米螟卵和米蛾卵的選擇性不同,其中松毛蟲品系Jd和玉米螟品系的Jo、Bo、Go對玉米螟卵表現(xiàn)出較好的選擇性,寄生數(shù)量分別為33.6、31.8、33.2和26.1粒,對米蛾卵表現(xiàn)出選擇性較好的是螟黃赤眼蜂Gc和Bc品系,寄生數(shù)分別為10.37和7.38粒(圖1)。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赤眼蜂品系間差異顯著(P<0.05)Note:Different lowercas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Trichogramma strains at 0.05 level圖1 選擇性試驗中7個赤眼蜂品系對玉米螟卵和米蛾卵的平均寄生量Fig.1 The mean number of the eggs of O.furnacalis and C.cephalomica parasitized by 7 Trichogramma strains in selective test
從圖2可以看出,各赤眼蜂品系對玉米螟卵的寄生數(shù)與選擇性試驗中赤眼蜂對玉米螟卵的選擇性基本一致。松毛蟲赤眼蜂Jd品系和玉米螟赤眼蜂Jo、Bo、Go品系對玉米螟卵寄生數(shù)量明顯高于其他品系,寄生數(shù)分別為38.2、34.6、36.3和28.8粒。
注:不同小寫字母表示不同赤眼蜂品系間差異顯著(P<0.05)Note:Different lowercase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Trichogramma strains at 0.05 level圖2 非選擇性試驗中7 個赤眼蜂品系對玉米螟卵的平均寄生量Fig.2 The mean numbers of O.furnacaliseggs parasitized by 7 Trichogramma strains in the non-choice test
7個品系赤眼蜂在羽化率上差異不顯著,羽化率均在90%以上;而赤眼蜂雌蜂率上,差異較大,Jd、Jo、Bo、Go雌蜂率高,雌蜂率是赤眼蜂品系篩選中的重要指標,雌蜂率高代表可用于生物防治赤眼蜂數(shù)量相對多,可持續(xù)控制害蟲能力強,反之則弱(表2)。
表2 不同品系赤眼蜂在玉米螟卵上仔代情況比較
赤眼蜂不同蜂種和同種赤眼蜂的不同地理品系之間,寄生能力存在顯著差異。從已有的文獻看,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蟲赤眼蜂在玉米螟的防治上都可以取得不錯的防治效果,雖然其之間存在種間競爭,且玉米螟赤眼蜂處于優(yōu)勢地位,但松毛蟲赤眼蜂在釋放后有不錯的防治效果。由于玉米螟赤眼蜂不能利用柞蠶卵進行繁殖,限制了其大面積應用,在生產(chǎn)上仍應用松毛蟲赤眼蜂。松毛蟲赤眼蜂可以利用柞蠶卵進行工廠化繁育,大大提高了繁殖效率,并可有效降低生產(chǎn)成本,所以松毛蟲赤眼蜂是農(nóng)業(yè)生防領域應用的主要蜂種。
選擇性試驗中,松毛蟲赤眼蜂品系Jd和玉米螟赤眼蜂品系的Jo、Bo、Go對玉米螟卵表現(xiàn)出較好的選擇性,寄生數(shù)量分別為33.6、31.8、33.2和26.1粒,在釋放到玉米田間以后,可以在田間對玉米螟卵有較高的趨向性,對靶標害蟲玉米螟的控制效果較好;而螟黃赤眼蜂Gc品系和Bc品系,對玉米螟的選擇性差,釋放到田間以后,可能會擴散到非靶標昆蟲上,從而減弱對玉米螟的生防效果。對玉米螟卵選擇性較強的赤眼蜂種類或品系,在其釋放到田間后,對靶標害蟲玉米螟卵的控制能力強,而選擇性差的品系,在其被釋放到田間后,其對靶標玉米螟卵的控制能力差,降低其對田間玉米螟卵的防控效果。所以,首先篩選對玉米螟卵選擇性好的赤眼蜂品系。非選擇性試驗中,對玉米螟卵的寄生效果與選擇性試驗中赤眼蜂對玉米螟卵的寄生效果基本一致,在單一寄主卵的情況下,赤眼蜂的寄生卵粒數(shù)有所增加。在質(zhì)量篩選指標中,7個品系赤眼蜂的羽化率差異不顯著,均在90%以上,而雌蜂率則差異較大,雌蜂率是衡量赤眼蜂野外持續(xù)控制靶標害蟲能力,在赤眼蜂中,只有雌性個體可以寄生玉米螟卵從而達到控制靶標害蟲玉米螟的能力,而雄性赤眼蜂比例高,對赤眼蜂的生物防治效果會有較大的影響。Jd、Jo、Bo、Go雌蜂率高,釋放到田間后對玉米螟的持續(xù)控制能力強。綜上所述,根據(jù)赤眼蜂的選擇性、非選擇性、羽化率和后代雌蜂率表現(xiàn),松毛蟲赤眼蜂Jd品系,玉米螟赤眼蜂的Jo、Bo、Go品系可以作為防治玉米螟的候選品系,此外由于赤眼蜂的寄生性能受多因素的影響,如溫度、降水、寄主種類以及種間競爭等,因此,還需要進一步開展田間試驗驗證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