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泳宇
(綿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在城市交通方式中,步行是一種低碳綠色的出行方式,它不消耗能源,又不產生污染,步行在所有交通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任何其他出行方式的基礎。重慶市作為中國西南地區(qū)唯一的直轄市,一直關注城市活力的建設和綠色出行方式的建立,規(guī)劃建設以步行功能為主的商業(yè)街道也成為重慶市步行系統(tǒng)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針對城市商業(yè)街道步行空間的調查與改造研究也具備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本文以民族路路段為研究對象,運用PSPL法對重慶市商業(yè)街道步行空間進行研究與討論。
PSPL調研法(公共空間與公共生活調研法)是丹麥著名城市規(guī)劃師揚·蓋爾教授創(chuàng)建,針對城市公共空間質量和市民生活狀況的評價方法[1]。PSPL調研方法包括對公共空間和公共生活兩方面的調研。城市中各種類型和尺度的公共空間是調研對象,調研核心是公共空間中的人及活動。
PSPL調研法具體由公共空間分析、公共生活調查、總結與建議三部分組成。公共空間主要分析城市現存的公共空間情況,包括有哪些公共空間、環(huán)境情況等;公共生活調查包括不同公共空間是如何被使用的,人們進行什么樣的公共活動。具體調研方法包括地圖標記法、現場計數法、實地觀察法等。在步行空間與步行體驗維度中,PSPL調研結果能合理清晰地評價公共步行活動與步行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是目前國內外街道步行評價的新興方法[2]。本文將基于PSPL調研法結合重慶街道實際情況展開步行空間的調查與研究。
民族路是渝中區(qū)著名的商業(yè)步行街,與民權路、鄒容支路相鄰。于1940年興建,以街道中心處的抗戰(zhàn)勝利紀念碑作為主要的標志性景觀。
改革開放后,民族路開始向商業(yè)型步行街轉變,在道路周邊逐漸規(guī)劃出了成片區(qū)的商業(yè)建筑。使得民族路從傳統(tǒng)的抗戰(zhàn)文化街道轉變?yōu)橐粋€以時尚商業(yè)街性質為主,融合了歷史與現實、抗戰(zhàn)文化與現代建筑的統(tǒng)一體。
根據民族路的主要功能節(jié)點和與之交匯的主要道路情況,選取了A,B空間及1~6截面進行空間調研(見圖1),并以9:00~20:00每一個小時為單元,對每一調研對象進行10 min的記錄與統(tǒng)計。
2.2.1 道路D/H值
調研路段全長550 m,解放碑至民權路段寬35 m,兩側建筑高約40 m~50 m,D/H值略小于1,空間壓抑感較弱。解放碑至臨江支路路段寬約50 m,但兩側建筑均為超高層建筑,D/H值遠遠小于1,人行至其中空間的壓抑感十分強烈,但兩側植物的種植使得建筑的壓迫感有所緩解。整體上看,研究路段D/H<1,空間稍顯壓抑,但由于其步行街風格為現代商業(yè)步行街,四周高樓聳立,風格緊湊,加之步行街寬度較寬,且種植有高大喬木豐富空間層次,其空間的整體感受仍舊良好[3]。
2.2.2 周邊環(huán)境資源
調研路段臨街建筑均為商業(yè)建筑,業(yè)態(tài)多樣,其中路段西側以大型商業(yè)購物綜合體為主,東側多為高大的寫字樓建筑,建筑內部環(huán)境多樣,包含餐廳、酒店、攝影、美容美發(fā)、通訊郵政等功能;路段與鄒容支路交匯處為著名的旅游景點解放碑,吸引著各地游客自行或成團前來觀看。
2.2.3 沿街立面質量
通過對實際街道沿街立面進行拍攝,以調研街道每100 m的建筑入口數量和立面風格為標準對街道沿街立面進行評價,由高到低劃分為A~E 5個等級(見圖2)。結果顯示,街道在解放碑至中華路路段沿街立面質量相對至北路段較高,其東側沿街立面由于開發(fā)店鋪的數量遠遠高于其他街道區(qū)域;在靠近解放碑的街道兩側,沿街店鋪多為時尚奢侈品專賣店,雖然其建筑入口數量不多,但由于其高品質的商業(yè)立面風格吸引了來往行人駐足拍照,其質量品質也相對較高;而在解放碑至北路段,沿街店面性質多為賓館、銀行以及部分正在施工無法進入的立面,其入口相對較少且立面豐富度與趣味性較低,故其沿街立面質量相對較低,影響了該區(qū)域街道的活力[4]。
2.2.4 景觀設施現狀
調研街道整體景觀保持時尚現代的商業(yè)風格,中心廣場上的人民解放紀念碑成為整個街道的空間中心與精神象征。由解放碑至民族路段,街道幾乎沒有喬木種植,也沒有休息設施,只有硬質化道路及路燈、指示牌等基本街道家具,在中華路與之交匯的路口處設置有一處花鏡及花壇隔離帶。由解放碑至北,部分街道兩側有高大喬木遮陰,并有少量座椅供來往行人休息,整個街道每隔8 m設置一個照明燈具,保障了夜間行走購物的安全性[5]。
2.3.1 步行活動調查
對調研區(qū)域的步行出行進行調查,統(tǒng)計街道不同橫截面的人流數據有助于分析街道實際步行活動的密度。
圖3表示調查街道6個截面在9:00~20:00每隔1 h記錄10 min的人流數量。由圖3可知在1~6截面中,3,4,5截面由于位于鄒容支路交匯處以及五四路、八一路方向,其附近商圈、餐飲的繁盛使得其截面人流量總數較高于1,2,6截面。其中,6截面由于位于城市道路交匯處,人車混雜,附近商業(yè)建筑相較其他路口吸引力較低,其人流量相對最低,4截面位于解放碑至五四路段,其周邊“LV”“GUCCI”等大型奢侈品旗艦店、大型商業(yè)綜合體建筑使得行人來往頻繁,為6個截面流量之最。
2.3.2 停留活動調查
對A,B空間進行停留活動的調查與統(tǒng)計。圖4表示A空間不同時段停留活動的人數,可以發(fā)現人群大部分集中停留在A空間四個路口靠近解放碑的區(qū)域,其人群類型以中青年居多,老人次之,兒童人數相對較少,總停留人數在15:00~16:00,19:00~20:00數量最多,其中,中青年與兒童人數在晚間達到峰值、老人的停留活動則多出現在午間時分。
圖5表示B空間不同時段停留活動的人數,B空間大部分停留活動集中在有植被與座椅的區(qū)域。與A空間相似,人群類型以中青年居多,老人次之,兒童人數相對較少。在不同時段的停留人數上,由于周邊多為商業(yè)建筑,晚間的停留人數最高,峰值時主要停留人數類型仍以中青年為主。
A,B空間在停留總人數上,A空間由于其景點性質,有大量拍照、旅游團的游客,其停留人數遠遠高于B空間,同時,兒童和老人的數量相對B空間也明顯增多。在停留活動的類型方面,A空間的活動類型豐富程度相對B空間更高,出現組團旅游解說、互相拍照、兒童嬉戲等社會性活動,而B空間相對A空間活動類型較為單一,主要為在座椅上休息等自發(fā)性活動。
3.1.1 沿街建筑層高較高,空間封閉性強
商業(yè)街道民族路路段的現狀D/H調查顯示,商業(yè)街道普遍存在臨街建筑層數較高的問題。雖其步行道路寬度較高,但兩側的超高型建筑仍使得街道D/H值普遍小于1,造成街道步行空間開敞度不夠的問題。但由于其道路寬度較高,故能種植較為高大喬木豐富立面實現的層次感,使得其空間的壓抑氛圍有所緩解[6]。
3.1.2 能夠實現餐飲、休閑娛樂、購物的綜合旅游體驗
商業(yè)街道周邊建筑多為商業(yè)寫字樓和大型綜合商場,可以為行人提供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等多種服務且快捷方便。其中,以解放碑為中心的民族路段,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與商業(yè)氛圍互相融合,區(qū)域的綜合旅游體驗更勝。
3.1.3 沿街立面質量較高,建筑開放性入口多
由于周邊建筑的商業(yè)性質,故其建筑底層多為大小商戶,開放性入口數量多。部分區(qū)域的商戶還設置有戶外座椅和涼棚供行人停留,極大程度地刺激了街道的活力。同時,不同商戶所獨有的店鋪外墻立面設計使得街道立面景觀豐富多彩,對行人的吸引力大幅增加。
3.1.4 街道設施數量充足但缺乏與環(huán)境相符合的精致細節(jié)
商業(yè)街道的設施類型豐富且數量充足,能很好地保障街道的舒適度與安全性,但部分街道設施如座椅、燈具、垃圾桶的細節(jié)設計稍顯乏味,與周邊環(huán)境的融合度有待提升。
3.2.1 較大的步行人流量,夜間游玩人數較多
商業(yè)街道的步行人流量相較于其他類型街道較高,主要為前來消費的中青年群體,且人流量高峰期普遍出現在夜間,各大商鋪的室內燈光與室外照明共同營造了商業(yè)街道繁華的夜景景象[7]。
3.2.2 休息、停靠等自發(fā)性活動較多
商業(yè)街道上產生的停留活動多數集中于樹池、座椅等休息區(qū)域,且產生的活動也多為休息、??康茸园l(fā)性活動,故此類型空間的營造對商業(yè)街道服務的提升尤為重要。
由于商業(yè)街道周邊建筑大多為較高層商業(yè)建筑,若街道步行空間寬度較窄,則很容易產生空間擁擠、壓抑感較強的現象。故在空間尺度的改造中,應首先確保街道寬度能保障大量人群通行的同時盡量拓寬。同時,在街道步行空間兩側,可適當種植較為高大的喬木,豐富街道空間的層次感,降低周邊建筑對街道的壓抑感。
在公共空間的改造上,應保障空間的高度開放性和容納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大尺度為適宜??臻g內部盡量避免有高私密性的區(qū)域,盡量減少高大擋墻的應用和密集植物的種植[8]。
商業(yè)街道的沿街立面多為商業(yè)店鋪等開發(fā)性入口較多的底界面構成,其活力為三類街道最高,但同時,由于其沿街分布大量不同性質的商鋪,其立面風格比較容易顯得雜亂,故在沿街立面的改造中,應以統(tǒng)一立面風格,增加立面停靠設施為主,可通過增設沿街步行休息空間并統(tǒng)一其景觀形式達到目的。
在商業(yè)的街道交通改造上,由于其大量的步行人流量,對步行空間的尺度及安全性都要求較高,故以商業(yè)步行街形式為最佳,盡量避免車輛的進入。在部分需要車輛通行的區(qū)域,可設置障礙物阻隔車輛進入步行區(qū)域,同時控制車行道的寬度,降低車輛的行駛速度。
對商業(yè)街道而言,其步行空間的地面鋪裝材料在風格上需要與周邊商業(yè)建筑保持一定的相似性,打造出具有整體感的商業(yè)氛圍;休息類設施一般設置在中心綠地、建筑周邊空間、樹陣空間中;在照明設施的設計上,需要對其燈具的風格與造型進行精細化的打造,在燈光設計中也可具備藝術性;標識系統(tǒng)需要做到最大化的辨識度,并能高效準確地為行人提供導向信息,提高商業(yè)街道步行交通的秩序感;防護控制設施多利用通透程度較高的擋墻,保障造型美觀的同時提高視線的通透性,從而提升安全性。各類設施之間可以進行功能的結合,靈活轉變?yōu)榻值赖乃囆g景觀。
在城市街道空間的研究中,可以運用PSPL法對商業(yè)街道進行調研,通過現狀的總結與相應的特征分析,發(fā)現其存在的優(yōu)勢與不足,以及相應的人群需求,從而樹立商業(yè)街道的改造目標與詳細改造方法。希望通過此策略的提出,為渝中區(qū)商業(yè)街道的步行建設提供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