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奇才
賽里木阿爺是遠近聞名的石匠,算是一個手藝人吧。
他鍛的石器有碌碡、碾子、碓杵窩、石磨、磨扇、柱石、圓杵頭、方杵頭……再粗糙的石頭經(jīng)他的手都會鍛造成有用的石材。據(jù)傳,他鍛石的手藝還是從江淮傳來的,祖上是當年大明王朝皇宮千千萬萬建造師中的一員,后跟隨大將沐英征西來到邊地洮州,建造洮州衛(wèi)官邸,遂將鍛石手藝傳至后輩。但洮州大地缺細潤光滑的精品石料,這傳自江淮的鍛石手藝也逐漸變得和洮州的石料一樣粗糙,沒棱沒角了。敏家咀周邊的山場上沒有大的上好的石料,只有大彎山的半山腰上有裸露的一些不成樣的石頭。那里的石頭質(zhì)雜,性緊,軟硬不一致,經(jīng)不住鍛造和敲打。
大彎山的石頭只能鍛碌碡、碾子、圓杵頭、方杵頭。鍛碓杵窩、石磨、磨扇要到幾十里之外的洮河沿岸去,用上好的大理石鍛造。而蓋房用的柱石和壘臺階的青石,到五里之外的陽升河那里去拉。
靠山的吃山,靠水的吃水,靠林的吃林。有石山的地方就有一伙人靠山吃山靠石頭過日子。村與村之間有著明顯的村界,要么以山脊為界,要么以河為界,要么以壕溝為界,要么以路為界。過了村界拉石頭,是要與鄰村看守的老人們有番說詞的。但敏家咀與陽升村當年在草山和石山的利用上是不分家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不糾纏。
其他村的人在陽升撬山拉石頭時,往往要多多少少留下一點買路錢的,按現(xiàn)在的說法是環(huán)境保護費吧。此路是我開,此石是我撬。每年的冬春季節(jié),陽升村的幾個老者,生一爐火,燒一壺水,圍著火爐諞著閑傳,看守他們的山場。拉石頭的人來了,他們指定地點撬石、裝車。長川一溝,大大小小有十幾個村莊,要是沒有統(tǒng)一合理的管理,那幾年日子就會把山場掏得千瘡百孔。老者們都是以管為主,拉石頭的人來了也就給點茶水錢,不夠幾位老者打鏨水。有時候遇到體弱力竭的人,幾個老者還得幫忙抬石頭。也有時候,拉石頭的人來了,跟著幾個老者泡壺茶諞一會閑傳,把拉石頭的活忘在了腦后。
在十幾二十年前,他們對環(huán)境就有了朦朧的保護意識。說真的,要是沒有他們那種超強超前的環(huán)境保護意識,現(xiàn)在陽升石山也許是千瘡百孔,慘不忍睹了。
我家蓋房用的柱石、壘臺階的青石料,全部取之陽升石山,是那頭靈角牛用架子車拉來的。時常是起雞叫走半夜,沒有清閑的時日。因拉石料,我家的靈角牛在那砂土路上來來回回不知走了多少趟,磨光了蹄甲。
新房蓋起來了。老牛臥在門前的木槽邊,仰頭望著嶄新亮敞而又陌生的房子,眼窩里滾落了一串長長的淚珠。不知道此時此刻靈角牛在想著什么,是勞苦功高,還是理所當然?
賽里木阿爺在每年的春夏季節(jié)里,只要天晴,他就早早地背上干糧、水壺和長短不一大小不等的鋼釬、鏨子、木把子鐵錘,鋼鉗似的雙手戴著一雙綠色的舊帆布縫制的手套,叮叮當當?shù)厍么蛑髲澤?,震得人牙根酸疼?/p>
那年夏天,他花了一星期的時間,鍛成了一只碾場碌碡,再就差兩只棋眼沒有鍛,再需花上兩天時間就大功告成了。
我們放羊放牛的時候,時常爬在不遠處的草坡上,看他目不轉(zhuǎn)睛地敲打和鍛造,把只羯羊大的石料硬是鍛成了一只滾圓的碌碡。再有兩天時間,這只碌碡的身上就會鍛造出兩只棋眼,然后鑲上棋,叫上幾個幫手,用夾耳子夾在棋上,慢慢地挪滾到山下,就算完工了。
但那年的碌碡我們沒有讓賽里木阿爺挪滾成,而是直接讓我們推下了山。
那天午后,賽里木阿爺盤腿坐在碌碡上方的一處草坪上,吃著饃饃,喝著涼涼的茶水。在吃喝的當兒,很愜意地對碌碡左瞅瞅,右看看。那天他走得有點早,破天荒地吹著悅耳的口哨,用那只光舊舊的帆布包裝上所有鍛打的東西,下山走了。
臨走前,他有點不放心地在那只已經(jīng)大功告成的碌碡下面墊了幾塊石頭,用腳踢著試了下墊土的軟硬。
賽里木阿爺矯健的身影瞬間不見了。他是躲在了那片云朵下面或是林子里面。
我和曼蘇丟下扎圈的羊和不合羊群的幾頭牛,去看賽里木阿爺鍛的碌碡。
賽里木阿爺鍛碌碡真有一手。他不僅有眼竅,而且有恒心和氣力,能把一塊有棱有角的石頭給鍛圓鍛扁,鍛大鍛小,鍛成各種生產(chǎn)生活用品。
我和曼蘇看著賽里木阿爺鍛的碌碡,用兩塊四方石頭順坡度墊著,怕是土一松滾下山去。我和曼蘇比畫著看誰力量大,能把這碌碡推著滾下山。兩個人費了很大的勁,挪掉墊著的四方石頭。坐在地上雙手向后撐著,用腳蹬在碌碡上發(fā)力,一人一會,碌碡紋絲不動。后來兩個人用腳蹬,只挪動了一點點,還是滾不下山。最后兩人用趕牛羊的棍子從碌碡的兩頭往外掏土,掏了一個大斜坡,兩人合力坐在地上用腳一蹬,最終把碌碡從山上蹬著滾了下去。
碌碡滾下山的速度還是很有氣勢的。先是慢慢地抹平了一片草地,壓壞了一片貓刺林。然后速度加快,有了跳躍的姿勢,“咚咚”地像頭飛奔的老牛,砸壞了一片黑刺林,最后呼嘯著像黑鷹撲食高高地躍起砸向了奴亥家那塊麥子地。只聽“砰”的一聲,碌碡落進了那塊油綠的麥地里,砸了一個大坑,像頭打懶顫的牛一樣靜靜地橫臥在那里。
看著碌碡飛躍著撲向了山下,我和曼蘇興奮得手舞足蹈,忘乎了所以??傻鹊揭磺卸计届o了下來。我倆有點后怕。要是明天賽里木阿爺問起山上的碌碡是誰滾下山的,該如何回答呢?我倆有了些許的愁腸。
第二天清晨,我倆趕著牛羊,走在羊道上,遠遠地望著背著工具上山的賽里木阿爺。心中七上八下,忐忑不安。輕則罵一頓,重則打一頓,這種可能性是有的。
賽里木阿爺背著鍛碌碡的工具麻利地上山。
我和曼蘇趕著牛羊走在山梁上,遠遠地看著賽里木阿爺?shù)囊慌e一動。他先是在山下望得見碌碡的地方搭手伸長了脖子望了一眼,又盯著望了一會,終不見了碌碡。他疾走了幾步,又停下來仰頭望了一會,才慢慢地尋覓著上山。
此時,可以想象賽里木阿爺此時的心境,失望中帶著絕望,憤懣而又悲傷;也可以想象他臉上的胡須是橫奓的,眉毛是直立的。這時候要是知道是誰干的,那絕對是誰天昏地暗的日子。
可他竟然沒有一點聲響,慢慢地爬上一塊塊地塄坎找尋他還沒有完工的碌碡。
碌碡滾下山后,毀掉了幾盤炕大的一塊地。賽里木阿爺蹲在地邊上沒有了主意。碌碡半截子栽進了地里,挪不出來。露出地面的半截子碌碡身上染滿了馬蓮草、冰草、芨芨草、酸馬草、狗尾巴草、疙瘩桿、刺桿、蒲公英、苦苦菜、馬葉菜、車前子、柴胡、秦艽、冬花、艾蒿、白蒿、鐵桿蒿、臭蒿、麻蒿、辣酸葉……各種花草的汁水和顏色,染得五顏六色的。
賽里木阿爺看著花貍貓一樣的碌碡,蹲在地頭上很長時間沒有動彈。
過了很大一會時候,山下終于傳來了“當、當”鍛石的聲響??磥?,這個碌碡沒有摔破。
這塊麥地里的麥子肯定是要賽里木阿爺賠的,誰讓他鍛的碌碡滾下了山呢。那個時代,一把麥苗一把糧食,人人惜糧如金。
不過話說回來,誰家院子里立著的碓杵窩、杵頭,還不是賽里木阿爺一錘一錘鍛出來的,只要誰家的院子里有這幾樣石器,他就沒有埋怨賽里木阿爺?shù)睦碛桑矝]有讓賽里木阿爺賠的理由。
這個碌碡最終成了我家的碾場碌碡。
碌碡鍛成后,賽里木阿爺央人吃力地從奴亥家那塊地里拉出來,最后用架子車拉到了大場上。那年我家正好缺碾場碌碡,于是父親出了幾塊錢把它從賽里木阿爺手里以最便宜的價格買了下來,又拉到了我家的場上。父親把碌碡拉到場上后,又央賽里木阿爺用上好的白樺木片了碌碡棋,套在碌碡上,等待開場的日子。
于是,每年碾場的時候,這個碌碡就在我家的場上用兩頭牛拉著飛轉(zhuǎn)起來,碾麥子、青稞、小豆,有時候也碾大豆。碌碡飛轉(zhuǎn)的時候,人心也是飛轉(zhuǎn)的。有一對大力氣的好犏牛,碌碡就飛轉(zhuǎn)得快,再加上天氣好,光照足,每天攤在場里的莊稼碾得倒,脫???。要是沒有一對好犏牛,碌碡就飛轉(zhuǎn)得慢,場里攤的莊稼就碾不倒,也脫不掉粒,就得在場里過夜。莊稼在場里過夜是一個很難腸的事。要是在半夜里下場大雨,莊稼就得窩在場里,浸在草梗底下生芽、發(fā)霉、爛掉,最終顆粒無收,甚至爛成一堆草泥,燒炕都不易座火。
賽里木阿爺鍛的這個碌碡被兩頭牛拉著在我家的場上飛轉(zhuǎn)了十來年。那對犏牛年齡也逐漸大了,有一天終于退休了,歇場了。在歇場的那年,村里有人買來了脫粒機,二牛拉著碌碡碾場的時光讓脫粒機替代了。父親在向陽的場角里找了塊空地,把碌碡拉過去靜靜地安放在那兒,找了幾塊油布苫在上面,再用石塊壓住,這一放一壓就是一年多。
有了脫粒機的替代,正如老者們所言,歿了阿娘的姑夫,歇了場的碌碡,姑夫不親,碌碡不用,就再也沒有人過問了。
碌碡又寂寞地在場角里放了幾年,無人看管,無人使用。碌碡棋經(jīng)風吹雨淋朽壞了。它表面也逐漸生了一層綠黃色的苔蘚,還長出了一些細碎的雜草,靜臥在場角里見證著歲月的流逝,保留著一家人偶爾憶起碾場的那點熱火朝天的記憶。
偶爾回家,見到大場角落里腐草覆沒朽壞了棋的碌碡,就想起了給家家戶戶鍛打石器的賽里木阿爺,感慨那時純凈的鄰里關(guān)系和濃濃的人情味。
老屋堆放雜物的廂房里,立著兩把夯墻的青石杵頭,見證著村莊久遠的歷史發(fā)展進程和熱鬧非凡的勞動場景,同樣見證著村莊里最后一批石匠的消失和一種老手藝的湮滅。
父親在每年夏季空閑的時候,都要把他用過的各種大大小小的鐵器、木器和鐵器搬到院子里曬一曬,擦一擦,然后又收攏在一起,當一種念想存放,當一種記憶存儲。
睹物思人,物是人非。現(xiàn)在還有誰在念舊,戀舊呢?恐怕只有父親了。
一個時代終結(jié)了,一代人成了過往的云煙,只有這些舊物靜靜地躲在墻角旮旯里見證并記載了并不遙遠的一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