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承貴
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在我提起畫筆畫畫以來,我一直都在生活中汲取靈感,所以我的作品大多都不是憑空捏造的,而是真真切切地來源于生活之中。
我很喜歡畫速寫,總是會在空閑時間帶上速寫本去尋找繪畫題材,大多時候都是到鄉(xiāng)村大山之中,感受著濃烈的泥土芬芳,感受著我們當地獨特的民族風情。在創(chuàng)作農民畫時,一開始我們都會刻意地去創(chuàng)作,總是會把重心放在創(chuàng)作題材、創(chuàng)作技法上。但后來我在想,為什么不能將我們的生活、我們當地的民族風情畫出來呢?那是多么的美好啊!我就此開始嘗試。我覺得“繪畫藝術來源于生活,創(chuàng)作時應該考慮到生活的本真模樣,尤其是少數民族文化”。
在將我們當地苗族支系小花苗豐收時的場景描繪出來后,我得到了我的作品《秋收》,該作品獲全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xiāng)作品邀請展一等獎,這無疑是成功的。我開始繼續(xù)創(chuàng)作,更多的農民畫作品從我手中誕生。“喜歡什么畫什么,怎樣好看怎樣畫”,我不斷地將生活融入其中,將農耕文化注入其中,將豐收、耕作、人文風情等描繪于紙上,通過我的作品將農耕文化、民族文化等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并喜歡它。
我也教了很多的農民畫學員,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每一幅畫都表達了畫家不同的情感與感受,可以說每個畫家的每一幅畫都是不可復制的,是獨一無二的。年代不同,年輕人畫的內容也和我不一樣,他們畫的大多是更趨向于現代的東西,這沒有什么不好的,相反我還很鼓勵他們,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時代的見證者,而我們的農民畫作品也是不同時代下的記錄者。
在畫農民畫的道路上,曾經也有很多人和我一起,但大部分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放棄了,只有我們少部分人還在堅持著,要是沒有持之以恒的堅守,我們水城農民畫可能就沒有那么多可能了。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值得自己追求一生的夢想,不然生活便沒有動力。而農民畫就是我的夢想,我夢想著能將水城農民畫發(fā)揚光大,能夠有更多人來堅守這一門技藝,將它傳承下去。
徐承貴/烏蒙駝馬人96cm×90cm 2018年
↑徐承貴/編草簾68cm×68cm 1995年
↓徐承貴/拜花樹68cm×68cm 2021年
徐承貴/今年更紅火68cm×68cm 2012年
徐承貴/歡頌祖國好生活83cm×75cm 2021年
徐承貴/番茄酸酸甜甜96cm×90cm 2017年
徐承貴/苗鄉(xiāng)產業(yè)大發(fā)展68cm×68cm 2019年
↑徐承貴/摘櫻桃80cm×80cm 2000年
↓徐承貴/想吃板栗到苗村80cm×80cm 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