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育珍,張 博,余 雙,白春花,秦 蓓
(西安醫(yī)學院 藥學院,陜西 西安 710000)
半胱氨酸(L-cysteine,L-Cys)是一種含巰基的氨基酸,其主要功能是參與代謝、蛋白質(zhì)合成和排毒[1,2]。研究表明,L-Cys水平升高會引發(fā)神經(jīng)毒性疾病,而L-Cys缺乏會導致脫發(fā)、肌肉和脂肪減少、嗜睡、浮腫、虛弱和肝損傷等疾病[3-7]。因此,建立高選擇性、高靈敏度檢測L-Cys在生物化學和生物醫(yī)學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目前,L-Cys檢測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譜法、毛細管電泳及光學檢測[8]。然而,這些方法需要復雜的樣品前處理過程,而且谷胱甘肽和高半胱氨酸與L-Cys具有相似的結(jié)構(gòu),從而難以檢測內(nèi)源性L-Cys[2]。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必須開發(fā)方便、廉價且具有高靈敏度、高選擇性的方法來檢測L-Cys。
熒光碳量子點(carbon dots,CDs)是碳族中的一種新型零維納米材料[9]。由于其獨特的光學性能、良好的水溶性及生物相容性,被廣泛認為是一種優(yōu)于其他熒光基團的材料[10]。然而,CDs通常對大多數(shù)分析物沒有選擇性,因此,有必要探索合適方法來提高CDs的特異性[11]。目前,基于CDs與分子印跡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MIPs)相結(jié)合的傳感器因其低毒、高選擇性和高靈敏度受到科研工作者廣泛關注[12]。Ghani等[13]基于CDs和MIPs開發(fā)了一種選擇性測定啶蟲脒的熒光法,其檢測限可達到0.11nmol·L-1。據(jù)報道,以量子點為熒光材料,利用MIPs高選擇性檢測L-Cys僅有2篇。Chao[14]等人通過烯丙基硫醇封端的CdTe量子點與MIPs嫁接,用于檢測血清中L-Cys,檢測限可達到0.85μM。Cai等人[15]提出了一種基于化學劑量法的熒光檢測方法,結(jié)合分子印跡技術與熒光劑量法測定L-Cys。然而,目前報道L-Cys熒光檢測方法制備工藝復雜、毒性較大,不利于其進一步發(fā)展。
本研究擬采用水熱法制備CDs,通過反相微乳法以CDs為熒光傳感單元、L-Cys為模板分子、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為功能單體、硅酸四乙酯(TEOS)為交聯(lián)劑、NH3·H2O為引發(fā)劑,制備新型半胱氨酸分子印跡(L-Cys@CDs@MIPs)。隨后對CDs和L-Cys@CDs@MIPs進行透射電鏡(TEM)、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等表征,并利用目標化合物對L-Cys@CDs@MIPs的猝滅效果進行考察,以期建立檢測痕量L-Cys的方法。本研究將有助于復雜基質(zhì)中痕量L-Cys檢測,將為與L-Cys相關疾病的預防提供理論基礎。
F-4600型熒光分光光度計(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Carry6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安捷倫科技有限公司),IR-Affinity-1型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日本島津),LAB-1C-50型真空冷凍干燥機(上海甄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L-半胱氨酸(25g,≥98%)、檸檬酸(500g,99.0~102.0%)、正己醇(100mL,98%)、硅酸四乙酯(TEOS,500mL,98%)、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25mL,98%),購買于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曲拉通X-100(CP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環(huán)己烷(AR利安隆博華(天津)醫(yī)藥化學有限公司);無水乙二胺、丙酮、無水甲醇、冰乙酸、NH3·H2O、縮二脲、硫脲、尿素,均為分析純,天津市河東區(qū)紅巖試劑廠。
將4.0g檸檬酸溶于40mL去離子水中,隨后加入2.0mL無水乙二胺,充分混勻后,轉(zhuǎn)移至聚四氟乙烯反應釜中,并在200℃反應5h。反應結(jié)束后,用0.45μm微孔濾膜除去大顆粒物,即得CDs水溶液。隨后,利用透析袋除去未反應化合物并除雜,最終得到亮黃色透明溶液,即得純凈CDs水溶液,經(jīng)冷凍干燥得到CDs粉末。
在50mL試劑瓶中依次加入環(huán)己烷8mL、正己醇1.5mL與曲拉通X-1002mL,磁力攪拌30min。隨后,加入5mg·mL-1CDs溶液1mL、1.2mmol TEOS和NH3·H2O 100μL的并攪拌2h。然后,向上述溶液中,加入室溫下預聚合2h的0.2mmol L-Cys、0.6mmol APTES溶液,磁力攪拌12h。反應結(jié)束后,加入10mL丙酮終止反應,并離心收集聚合物,接著用甲醇∶乙酸(9∶1,v/v)溶液除去模板分子L-Cys,隨后用甲醇洗至無乙酸味,于烘箱中45℃干燥。L-Cys@CDs@MIPs納米材料合成步驟見圖1。
圖1 新型L-Cys@CDs@MIPs制備過程Fig.1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L-Cys@CDs@MIPs synthesis process
在不添加模板分子L-Cys的情況下,重復以上實驗步驟制備非印跡聚合物CDs@NIPs作為對照。
制備的復合材料熒光光譜均在F-4600熒光光譜儀上進行,并在340nm的激發(fā)波長下記錄熒光強度,在390~600nm的波長范圍內(nèi)測定發(fā)射波長。將L-Cys@CDs@MIPs分散在去離子水中,然后將不同濃度的L-Cys溶液加入熒光比色管中,用熒光光譜儀測定熒光強度。
2.1.1 前驅(qū)體種類的考察 以檸檬酸、尿素,檸檬酸、硫脲,檸檬酸、縮二脲,檸檬酸、天冬氨酸,檸檬酸、無水乙二胺為前驅(qū)體制備CDs。隨后,在相同條件下檢測其熒光強度。
從表1可知,在相同實驗條件下,檸檬酸與無水乙二胺為前驅(qū)體,熒光強度最大,因此,選擇檸檬酸和無水乙二胺為前驅(qū)體制備CDs。
表1 前驅(qū)體種類考察Tab.1 Investigation on the types of precursors
2.1.2 前驅(qū)體濃度考察 利用不同濃度前驅(qū)體檸檬酸和無水乙二胺制備CDs。
由表2可知,隨著檸檬酸與無水乙二胺濃度減小,熒光強度也隨之減少,當檸檬酸與無水乙二胺分別為2.0g和1.0mL時,熒光強度為3221,故選擇上述濃度進行后續(xù)實驗。
表2 前驅(qū)體濃度考察Tab.2 Investigation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precursors
2.1.3 CDs電鏡表征 采用超分辨透射電鏡圖(TEM)對制備CDs的形貌和粒徑分布進行了表征。圖2為CDs的TEM圖。
圖2 CDs透射電鏡圖Fig.2 TEM of CDs
從圖2中可知,CDs呈球形、尺寸均勻、大小均一。
2.1.4 CDs紅外表征 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FI-IR)光譜及KBr壓片法對CDs進行紅外表征。
從圖3可知,在3404cm-1處為C-OH伸縮振動峰,在2923cm-1處的吸收峰為C-H伸縮振動峰,在1699cm-1處的吸收峰是由C=O伸縮振動引起的,1564cm-1處 為N-H的 彎 曲 振 動 峰,1400cm-1處為-OH伸縮振動峰,1166cm-1處為C-NH-C的伸縮振動。因此,表明CDs已經(jīng)制備成功且CDs表面含有羥基、羰基以及氨基基團[16]。
圖3 CDs紅外表征圖Fig.3 FT-IR spectra of CDs
2.1.5 CDs熒光性能 在不同激發(fā)波長下對CDs的熒光強度進行考察,結(jié)果見圖4。
圖4 (a)CDs在300~400nm熒光發(fā)射光譜(b)CDs最佳激發(fā)和發(fā)射光譜(c)CDs的紫外吸收光譜Fig.4(a)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of CDs from 300nm to 400nm(b)Fluorescenc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of CDs(c)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um of CDs
由圖4(a)可見,CDs熒光強度隨著激發(fā)波長從300nm到400nm的增加,熒光強度先增加后減弱,在激發(fā)波長為340nm時,CDs的熒光強度最強。隨后對CDs進行紫外-可見吸收光譜考察,圖4(c)可知,由于雙鍵的π-π*躍遷,CDs在340nm左右出現(xiàn)了明顯的特征吸收峰,與CDs的激發(fā)波長一致,得到最佳激發(fā)波長。隨后在最佳激發(fā)波長下,判斷最佳發(fā)射波長。由圖4(b)可見,所制備CDs的最佳激發(fā)波長為340nm,所對應的最佳發(fā)射波長為444nm,顯現(xiàn)出藍色熒光。
2.2.1 模板分子與功能單體比例考察MIPs具有預定的識別能力、選擇性高,而分子識別取決于模板和功能單體之間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因此,功能單體是影響聚合物吸附能力的關鍵因素[17]。本文將功能單體與交聯(lián)劑比例固定為1∶2,隨后選取6組摩爾比(1∶1.5,1∶2,1∶2.5,1∶3,1∶4,1∶5,)進行評估考察,結(jié)果見圖5。
圖5 模板分子與功能單體比例考察Fig.5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different molar ratios of template-functional monomer
由圖5可知,當L-Cys與APTES比例為1∶3時,F(xiàn)0-F差值最大,因此,選擇模板分子與功能單體比例為1∶3進行下一步考察。
2.2.2 功能單體和交聯(lián)劑不同比例的考察 交聯(lián)劑是分子印跡材料合成過程中重要因素,交聯(lián)劑使用量的多少會決定制備納米粒子空間網(wǎng)絡疏松緊密程度。本文選擇模板分子與功能單體比例為1∶3,隨后考察功能單體與交聯(lián)劑的比例,選取3組摩爾比(3∶3,3∶6,3∶9)進行評估考察,結(jié)果見圖6。
圖6 功能單體與交聯(lián)劑比例考察Fig.6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different molar ratios of functional monomer-cross-linker
由圖6可知,當APTES與TEOS比例為3∶6時,F(xiàn)0-F差值最大,因此,選擇功能單體:交聯(lián)劑比例為3∶6進行考察。
2.2.3 新型半胱氨酸分子印跡傳感器紅外表征 采用傅里葉變換紅外(FI-IR)光譜及KBr壓片法對LCys@CDs@MIPs進行紅外表征,結(jié)果見圖7。
圖7 L-Cys@CDs@MIPs紅外表征圖Fig.7 FT-IR spectra of L-Cys@CDs@MIPs
由圖7可知,3406cm-1處為C-OH伸縮振動峰,3126cm-1處為C-H伸縮振動峰,1642cm-1處為C=O伸縮振動峰,1400cm-1處為-OH伸縮振動峰,1070cm-1處為Si-O-Si不對稱伸縮振動峰,表明分子印跡層已經(jīng)形成。
2.2.4 新型半胱氨酸分子印跡傳感器電鏡表征 采用超分辨透射電鏡圖(TEM)對L-Cys@CDs@MIPs的形貌進行表征。圖8為不同尺寸L-Cys@CDs@MIPs的TEM圖。
圖8 L-Cys@CDs@MIPs透射電鏡圖Fig.8 TEM of L-Cys@CDs@MIPs
從圖8可知,L-Cys@CDs@MIPs具有粗糙的表面,且發(fā)生聚合,尺寸比CDs大很多,進一步表明聚合物已經(jīng)制備成功。
2.3.1 新型半胱氨酸分子印跡傳感器光學性質(zhì)考察 通過掃描L-Cys@CDs@MIPs不同激發(fā)(300~400nm)波長下的發(fā)射光譜,研究L-Cys@CDs@MIPs的熒光特性,結(jié)果見圖9。
圖9 (a)L-Cys@CDs@MIPs在300-400nm熒光光譜;(b)L-Cys@CDs@MIPs最佳激發(fā)和發(fā)射光譜;(c)L-Cys@CDs@MIPs紫外吸收光譜;(d)熒光光譜Fig.9(a)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of L-Cys@CDs@MIPs from 300nm to 400nm;(b)Fluorescence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of L-Cys@CDs@MIPs;(c)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um of L-Cys@CDs@MIPs;(d)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由圖9(a)和(b)表明,最大激發(fā)波長為340nm,而相應的最大發(fā)射波長約為440nm。因此,在340nm的激發(fā)波長和440nm的發(fā)射波長下對L-Cys@CDs@MIPs進行了下一步的熒光測量。由圖9(c)可知,L-Cys@CDs@MIPs在340nm左右出現(xiàn)了明顯的特征吸收峰,與其激發(fā)波長一致,進一步證明該復合材料最佳激發(fā)波長為340nm。隨后,對L-Cys@CDs@MIPs和L-Cys@CDs@NIPs復合材料進行熒光測定,由圖9(d)可知,L-Cys@CDs@NIPs比L-Cys@CDs@MIPs(加L-Cys)顯示出更強的熒光信號,并且LCys@CDs@MIPs(未加L-Cys)的熒光強度為L-Cys@CDs@NIPs的86%。這些結(jié)果表明,制備的復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熒光性能,并且成功地從聚合物中去除了L-Cys。
2.3.2 新型半胱氨酸分子印跡傳感器熒光測定 圖10(a)為不同濃度L-Cys猝滅L-Cys@CDs@MIPs的熒光光譜圖。從圖10a中可看出,L-Cys可以明顯的猝滅LCys@CDs@MIPs熒光強度,且當L-Cys濃度為100μM時,猝滅效果最明顯。圖(b)是熒光猝滅效果F0-F與不同濃度L-Cys的線性關系圖,從圖10b中可知,其線性關系為F0-F=2.292C+153.544,R2為0.992。
圖10 (a)L-Cys猝滅L-Cys@CDs@MIPs熒光光譜圖(b)F0-F與L-Cys線性關系Fig.10(a)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a L-Cys@CDs@MIPs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L-Cys(from 1 to 100μM)(b)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0-F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L-Cys
本研究以檸檬酸和無水乙二胺為前驅(qū)體,通過簡單的水熱法一步合成了具有優(yōu)異熒光特性的CDs,隨后對CDs進行TEM表征。結(jié)果表明,制備的CDs大小均一、尺寸均勻。對其FT-IR表征,進一步證明CDs已成功制備,而且其表面富含羰基、羧基和氨基等官能團,使得CDs表現(xiàn)出良好的水溶性。利用反相微乳法,以低成本、操作簡單方便理念,制備新型L-Cys@CDs@MIPs,并利用目標化合物對新型L-Cys@CDs@MIPs猝滅效果進行考察,結(jié)果表明,當模板分子、功能單體與交聯(lián)劑比例為1∶3∶6時,L-Cys對新型L-Cys@CDs@MIPs的猝滅效果最好。本研究以期建立檢測復雜基質(zhì)中痕量L-Cys的方法,后續(xù)將繼續(xù)優(yōu)化其最優(yōu)檢測條件,為與L-Cys相關疾病的預防提供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