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光 圖/ 周欣欣
我出生在農(nóng)村,弟兄兩個,父母是標準式的農(nóng)民,母親還常年有病。我的童年,可以用缺吃少穿來形容。那時,看到別人穿新衣服時,我真是羨慕得不得了。日月如梭,轉(zhuǎn)眼我們都成了男子漢,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但是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父親聽熟人說供銷社丁副主任的孩子得了白血病,需要輸血。父親是O型血,他找了去,提出自愿為丁副主任的兒子抽血,條件是能得到一個外國進口的尿素袋兒。經(jīng)過協(xié)商,以抽五次血得到一個尿素袋兒的條件達成了協(xié)議。
于是,一個多月后,抽夠五次血,父親把尿素袋兒高高興興地拿回了家,只是他本就虛弱的身體更加吃不消,在家一直躺了十多天才恢復(fù)了元氣。經(jīng)過母親的染色、裁剪……精心制作,很快哥哥就穿上了既漂亮又富有彈性的尿素褲(當時的尿素袋兒是化纖布袋子,質(zhì)地比較柔軟),再配上母親做的白粗布褂,甚是精神。這樣一來,哥哥就成了大姑娘的追逐焦點,不久,就經(jīng)人介紹和鄰村一女子談上了對象,當年的春節(jié)期間,就吹吹打打地舉行了婚禮。
為了給我也弄來一條這樣的褲子,了卻婚姻大事,父親又咬著牙找到了丁副主任。誰知丁副主任這次竟提出要以抽十次血才肯給一個尿素袋兒的條件,理由是愿賣血的人多,尿素袋兒都是分配的,很是難搞。父親覺得上一次抽了五次血就差點兒要了他的命,這次只得作罷。
后來,在父母的工作下,賢惠的嫂子叫哥哥把那條尿素褲讓給了我穿。在尿素褲的作用下,第二年,我也如愿以償娶了妻。據(jù)嫂子和妻子講,她們之所以嫁給我們哥倆,就是看中了這條尿素褲,只是她們不知道這是父親冒著生命危險賣血換來的。
改革開放后,哥哥在家辦起了養(yǎng)豬場,而我則進城創(chuàng)辦了一家土特產(chǎn)公司。如今我們吃穿不愁,住著高樓,坐著轎車,但是那條尿素褲卻被我當作珍寶保存了下來,它不但是我艱苦困難時期的見證,更讓我憶苦思甜,激勵我勤儉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