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斌,柳登平
(萬載縣人民醫(yī)院放射科,江西 萬載 336100)
腫塊型胰腺炎(mass-forming chronic pancreatitis,MFCP)是由于胰腺炎遷延不愈導致胰腺纖維化引起的局部炎性腫塊,屬于慢性胰腺炎的特殊類型,類似腫瘤[1]。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PC)是指胰外分泌腺的惡性腫瘤,其惡性程度高、進展快、預后差、生存率低,是當前公認最致命腹腔惡性腫瘤之一[2],需及早診治,以免錯失最佳手術(shù)時機。但研究指出[3],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臨床癥狀、實驗室指標等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且病理基礎(chǔ)較為相似,二者鑒別困難,一旦誤診,將導致不必要手術(shù)及治療延誤等問題的發(fā)生,對患者預后生存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準確鑒別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是保證患者治療方案及預后生存的重要前提。近年來,影像學檢查一直是腫塊型胰腺疾病的重要檢測方式,其中經(jīng)腹部彩超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較為常用,其診斷價值存在一定差異[4,5]?;诖耍狙芯拷Y(jié)合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宜春市萬載縣人民醫(yī)院確診的80 例胰腺腫塊型病變患者,分析磁共振與經(jīng)腹部彩超對胰腺癌與腫塊型胰腺炎的臨床鑒別診斷價值,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1 年1 月宜春市萬載縣人民醫(yī)院確診的80 例胰腺腫塊型病變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shù)病理證實,其中胰腺癌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齡37~86 歲,平均年齡(55.43±5.28)歲;腫塊型胰腺炎40 例,男24 例,女16 例;年齡38~85 歲,平均年齡(55.39±5.30)歲。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颊咧橥獠⒑炇鹜鈺?。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jīng)手術(shù)病理學確診,病歷資料完整;②磁共振及腹部彩超檢查配合度好,耐受性高;③無相關(guān)禁忌證。排除標準:①圖像質(zhì)量差不足以診斷者;②檢查前已接受放、化療;③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者。
1.3 方法
1.3.1 經(jīng)腹部彩超檢查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GE LOGIQ7 型)進行檢測,探頭頻率3.5 MHz,檢查前禁食8 h,檢測時取仰臥位,于臍上橫向掃查,觀察胰腺長軸的縱斷面像,于劍突下縱切掃查,觀察胰腺橫斷面像,查看胰腺的大小、形態(tài)、輪廓、質(zhì)地回聲、占位性病變情況、腫塊部位、回聲強弱、胰管擴張等表現(xiàn),隨后通過彩色多普勒對腫塊內(nèi)部血流情況進行檢查,并對其膽道情況與周圍臟器、血管的關(guān)系進行探查。
1.3.2 磁共振檢查 采用 1.5T 超導 MRI 儀(Aplio500)進行檢測,體部相控陣線圈,檢查前禁食4~6 h,指導患者配合呼吸、屏氣?;颊呷⊙雠P位,足先進,采用8 通道腹部相控陣線圈,常規(guī)掃描軸位T1WI、脂肪抑制T2WI,完畢后經(jīng)前臂靜脈團注對比劑釓噴酸葡胺(國藥準字H19991368,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ml∶9.38 g),注射速度3.0 ml/s,劑量0.1 mmol/kg,隨后分別于20、50、180 s 獲取動脈期、靜脈期與延遲期軸位圖像,采用LAVA 序列,TR:2.7 ms,TI:5.0 ms,TE:1.3 ms,F(xiàn)OV:38 cm×30 cm,層厚:5 mm,層間距:2.5 mm,矩陣:270×224,NEX:0.72;于靜脈期與延遲期之間獲取冠狀位增強圖像,TR:3.8 ms,TI:5.0 ms,TE:1.6 ms,F(xiàn)OV:40 cm×40 cm,層厚:3.2 mm,層間距:2.4 mm,矩陣:256×200,NEX:0.72。擴散加權(quán)成像采用單次激發(fā)SE-EPI 序列:TR:5200 ms,TE:79 ms,F(xiàn)OV:20 cm×20 cm,矩陣:128×128,層厚:4 mm,層間隔:1 mm,b 值:0、500 s/mm2。掃描所得圖像上傳至專業(yè)工作站進行圖像后處理,取病灶顯示最大的中心層面,勾勒每個腫塊腐的圓形感興趣區(qū)(ROI),測量其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值,ROI 控制在(50±5)mm2,取樣時避免納入正常胰腺組織,同時避開邊緣區(qū)域、血管、鈣化、出血及囊變壞死區(qū)。
1.4 觀察指標 ①比較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病灶的超聲表現(xiàn),包括病癥部位、形態(tài)、內(nèi)部回聲、后方回聲及血流信號;②比較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胰管征象,包括不規(guī)則擴張并貫通、光滑擴張并中斷、胰管結(jié)石及腹腔淋巴腫大等表現(xiàn);③比較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磁共振參數(shù)表觀彌散系數(shù)(ADC);④比較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病變組織信號特征,包括均勻型(病變組織信號均勻,未見明顯囊變壞死區(qū)域)、斑點型(病變組織信號不均勻,多為低信號組織,內(nèi)見斑點狀、斑片狀、條索狀高信號)和靶環(huán)型(高信號組織包繞低信號病灶區(qū)域)3 種;⑤分析并對比磁共振與經(jīng)腹部彩超對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診斷效能,包括診斷準確性、敏感度、特異度。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 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病灶的超聲表現(xiàn)比較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患者的病灶部位、形態(tài)、內(nèi)部回聲占比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后方回聲及血流信號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病灶超聲表現(xiàn)比較[n(%)]
2.2 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胰管征象比較 腫塊型胰腺炎患者的不規(guī)則擴張并貫通率、胰管結(jié)石率高于胰腺癌患者,光滑擴張并中斷率、腹腔淋巴腫大率低于胰腺癌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胰管征象比較[n(%)]
2.3 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ADC 值比較 腫塊型胰腺炎患者的ADC 值為(1.42±0.24)×10-3mm2/s,高于胰腺癌患者的ADC 值(1.13±0.12)×10-3mm2/s,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835,P<0.05)。
2.4 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MRI 組織信號特征比較 T1WI 序列下,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患者的病變信號多表現(xiàn)為均勻型,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621,P=0.431);T2WI 序列下,腫塊型胰腺炎以均勻型居多,胰腺癌則以斑點型為主,組間信號特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480,P=0.002);增強動脈期,腫塊型胰腺炎以斑點型為主,胰腺癌則表現(xiàn)為靶環(huán)型,組間信號特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8.253,P=0.008);增強門靜脈期,腫塊型胰腺炎多表現(xiàn)為均勻型與斑點型,胰腺癌則以靶環(huán)型為主,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176,P=0.001),見表3。
表3 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MRI 組織信號特征比較[n(%)]
2.5 磁共振與經(jīng)腹部彩超的鑒別診斷效能分析 以病理檢查結(jié)果為金標準,磁共振檢查對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疾病的診斷準確性為82.50%,敏感度為80.00%,特異度為85.00%,高于經(jīng)腹部彩超的診斷準確性73.75%、敏感度70.00%、特異度7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磁共振與經(jīng)腹部彩超的鑒別診斷效能(n)
受胰腺解剖學位置的影響,臨床關(guān)于胰腺疾病的檢出大多較為困難,其中,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之間的臨床癥狀及病理特征存在大量重合,其鑒別難度高,常規(guī)方式通常無法獲得明確診斷[6,7]?;诖耍绾螠蚀_、及時鑒別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超聲檢查是腹部疾病的首選影像學檢查手段,常規(guī)超聲對胰腺腫塊的早期發(fā)現(xiàn)率較高,可及時檢出肝轉(zhuǎn)移、血管侵犯等惡性病變征象,但在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檢測中,其發(fā)病區(qū)域、內(nèi)部回聲、周圍血管及邊界輪廓等特征均較為相似,鑒別診斷效果不佳[8-10]。彩色超聲則是基于傳統(tǒng)二維超聲發(fā)展而來的診斷技術(shù),對實質(zhì)性臟器具有較高的檢測分辨率,且操作簡單、無輻射、無創(chuàng)、快捷,可反復多次進行,檢測成本低,可有效顯示胰管附近大血管情況,但對于胰腺細小血管的顯示效果較差,且易受到骨骼、氣體的干擾,診斷作用有限[11,12]。而磁共振成像在軟組織成像上具有較高優(yōu)越性,可通過水分子擴散成像達到檢測目的,該方式具有無創(chuàng)、分辨率高、多序列成像等諸多優(yōu)勢,且不產(chǎn)生電離輻射,其ADC 定量參數(shù)可準確反映組織內(nèi)水分子的運動情況,在胰腺疾病的診斷中具有重要作用[13,14]。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患者后方回聲及血流信號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部分病灶超聲表現(xiàn)對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具有一定鑒別診斷作用,其內(nèi)部回聲及血流信號表現(xiàn)不同,這與多項研究[15,16]結(jié)論一致。而在胰管征象對比中,腫塊型胰腺炎患者的不規(guī)則擴張并貫通率、胰管結(jié)石率高于胰腺癌患者,光滑擴張并中斷率、腹腔淋巴腫大率低于胰腺癌患者(P<0.05),可見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在胰管征象表現(xiàn)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可用于二者的鑒別診斷。磁共振檢查中,腫塊型胰腺炎患者的ADC 值高于胰腺癌患者(P<0.05),表明磁共振參數(shù)ADC 值對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鑒別具有較高診斷價值。分析認為,相較于胰腺正常者,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患者的ADC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腫塊型胰腺炎在長期慢性炎癥引起的炎性細胞浸潤及纖維增生影響下,其水分子擴散可受到較大限制,引起ADC 值下降[17,18]。而胰腺癌細胞增生較為活躍,其細胞密度大,排列緊密,其膠原與細胞增生可導致癌組織內(nèi)水分子擴散受限,因而ADC 值降低,且下降程度大于腫塊型胰腺炎[19],這與黃瑞瑜等[20]研究結(jié)論不符,可能與樣本容量過小、所選b 值不同等原因有關(guān)。在組織信號特征的比較中,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患者T2WI 序列、增強動脈期及增強門靜脈期病變信號特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磁共振組織信號特征可作為二者鑒別診斷的重要參考。究其原因為胰腺癌腫塊內(nèi)多見壞死、囊變、出血等表現(xiàn),而腫塊型胰腺炎則多為胰腺實質(zhì)纖維化表現(xiàn),其囊變、出血及壞死病灶相對較少,因而信號特征存在明顯差異[21]。最后,以病理檢查為金標準,磁共振對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鑒別診斷準確性、敏感度、特異度均高于經(jīng)腹部彩超(P<0.05),可見磁共振成像在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鑒別診斷中具有更高應用價值,分析認為,磁共振成像顯像清晰、客觀性強,其成像序列可從不同角度反映腫塊型胰腺炎與胰腺癌的病理差異,且不受骨骼與氣體的影響,因而診斷效能相對較高[22]。
綜上所述,磁共振與經(jīng)腹部彩超均可有效鑒別胰腺癌與腫塊型胰腺炎,且磁共振的診斷效能相對較高,在腫塊型胰腺疾病的診斷鑒別中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