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市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 陳艷利
瓦矛夜蛾(Spaelotis valida Walker)屬于鱗翅目夜蛾科矛夜蛾屬,2012 年4 月首次在河北省發(fā)現(xiàn),幼蟲可為害多種農作物,已報道的有小麥、菠菜、生菜、甘藍、韭菜、蔥、大蒜、西瓜等。目前,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地均有發(fā)生,出現(xiàn)擴散蔓延態(tài)勢。筆者現(xiàn)把瓦矛夜蛾幼蟲的發(fā)生為害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供廣大農戶參考。
2018 年3 月12 日,濮陽市首次在清豐縣馬莊橋鎮(zhèn)麥田中發(fā)現(xiàn)瓦矛夜蛾幼蟲,2019 年3 月26 日,華龍區(qū)胡村鄉(xiāng)北豆固村、西王什村麥田發(fā)現(xiàn)瓦矛夜蛾幼蟲,之后在濮陽縣麥田也發(fā)現(xiàn)其為害癥狀。2018—2021 年瓦矛夜蛾在濮陽市麥田發(fā)生輕,發(fā)生量小,其他作物上暫未發(fā)現(xiàn)。早春天氣轉暖幼蟲出來為害,麥田灌水前不易發(fā)現(xiàn),澆水后爬至小麥植株上,白天一般取食小麥中下部葉片,可將麥葉吃出空洞、缺刻。
瓦矛夜蛾幼蟲生活習性晝伏夜出、獨立分散,白天躲藏在土下0.5~3.0cm 處,夜間出土覓食。如遇澆水,瓦矛夜蛾則爬到植株上,或轉移到鄰近未澆水的地塊內。早春天氣轉暖后幼蟲開始為害,麥田灌水前很難查到,且在田間植株被害癥狀不明顯,該蟲與地老虎從禾苗根部或心葉處開始取食為害的習慣不同,它從小麥葉片葉緣開始咬成缺刻或空洞或咬斷(見圖1)。該蟲為雜食性害蟲,對蔬菜的為害比小麥嚴重。麥田澆水后,其幼蟲爬至小麥植株上或周邊蔬菜上咬食葉片。該蟲為害蔬菜時,可將蔬菜葉片由下向上咬成明顯缺刻狀,嚴重時將整株葉片蠶食一空。
幼蟲體長30~50 mm,體色棕黃色,體背每節(jié)有黑色的倒“八”形狀的條紋,氣門下線有1 條灰白色縱帶,前胸有3 條黃色縱線,具有假死性,受驚擾呈“C”形,但恢復后爬行迅速(見圖2),喜歡在松軟的潮濕、陰暗的土壤中躲藏,入土深度0.3~3.0 cm,有晝伏夜出習性。
蛹為紡錘形,體長20 mm 左右,化蛹初期為褐色或黃褐色,后逐漸變?yōu)榧t褐色,羽化前變黑。雄蛹、雌蛹的生殖孔分別在第9 腹節(jié)和第8 腹節(jié);雄蛹生殖孔呈瘤狀突起,雌蛹生殖孔不明顯,周圍平滑。雄蛹、雌蛹的排泄孔均位于第10 腹節(jié),雌蛹第10 腹節(jié)和第9腹節(jié)邊緣向前延伸在第8 腹節(jié)形成一個倒“Y”狀結構。
成蟲頭部棕褐色,胸部黑褐色,腹部暗褐色;前翅灰褐色至黑褐色,翅基片黃褐色,基線、內橫線、外橫線都是黑色雙線波浪形,基線伸至中室下緣,中室下緣自基線至內橫線間有1 個黑色縱紋;中室內環(huán)紋、中室末端腎形紋均為灰色具黑邊,環(huán)紋略扁圓,前端開放;亞外緣線波浪形土黃色;后翅黃白色,外緣暗褐色。足脛節(jié)外側具2 列小刺,跗節(jié)具3 列小刺。
目前,國內關于瓦矛夜蛾防治研究還比較少,發(fā)生為害時可參考地下害蟲、二點委夜蛾的防治方法進行防治。
每667 m2用5%毒死蜱顆粒劑600 g 或30%毒·辛乳油500 mL,或80%敵敵畏乳油500 mL,拌于25 kg細土中,混合均勻后撒施于土表。
每667 m2用48%毒死蜱乳油200 mL 或30%毒·辛乳油150 mL,加入炒香麥麩5 kg 和碎青菜葉1.5 kg,兌水攪拌至可握成團,傍晚時分成小堆撒至麥田防治幼蟲。
幼蟲為害嚴重的田塊,可以用辛硫磷、甲維鹽、氯蟲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等進行噴霧防治。
由于目前關于瓦矛夜蛾生物學基本特性、生活史等還未完全明確,影響了對其精準防治。田間用毒土或者毒餌防治瓦矛夜蛾具有一定效果,其他防治技術方法還有待研究。深入開展對瓦矛夜蛾的研究,是提高其監(jiān)測預警和綜合防治技術水平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