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科
多年來,地球溫室效應加劇,自然災害頻發(fā),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各種極端天氣現(xiàn)象,可能導致未來的地球不適合人類生存。為此,科學家一直在探測與地球類似的適宜生命生存的新環(huán)境。
2022年6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凌日系外行星調查衛(wèi)星”發(fā)現(xiàn)了距離地球33光年的一個行星系統(tǒng),兩個“超級地球”圍繞一顆矮恒星運行。這為尋找適宜生命生存的環(huán)境增加了新的線索。
超級地球,即巨大的類地行星,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質量為地球質量的1至10倍不等。從人類開始探索宇宙以來,科學家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上千顆類地行星,也就是“超級地球”。
這其中,大部分“超級地球”或因表面溫度過高,無法存有液態(tài)水,或者因晝夜溫差極大,或者因紫外線輻射太強烈,都不適宜人類生存。直到2013年,科學家通過太空觀測發(fā)現(xiàn)了處于宜居帶中的“超級地球”格利澤667Cc。這顆行星存有液態(tài)水,質量約是地球的4.5倍,引力與地球相近,氣候環(huán)境也與地球類似。
格利澤667Cc表層有濃厚的大氣,所以易形成恒定的溫度,也很難受到宇宙輻射的侵擾。如果未來星球移居能實現(xiàn),這顆行星將是首選。盡管人類還需要對它進行一定的環(huán)境改造,才能實現(xiàn)移居。
探尋到適宜生命生存的環(huán)境后,科學家便開始對未來的“星際移民”展開細致的構想,需要攻克的兩大關鍵難題是“外星球建造”和“外星球種植”。
多年前,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便開始研究如何在其他星球,如月球上建造建筑。科學家用地球火山物質模擬出月塵,將其置入太陽能熔爐。熔爐通過147面曲面鏡,將太陽光匯聚成高溫光束,這道光束可以將模擬出的月塵熔化為膠質物,然后通過延長加熱時間,逐漸成為固態(tài),制成建造房屋的磚塊。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研制出了蔬菜生產系統(tǒng),在特定空間環(huán)境里裝滿黏土基的生長介質和肥料,然后種植蔬菜。另外,科學家還建造了高級植物棲息地,搭建一個植物生長室,在光能作用下,通過有控釋肥控制系統(tǒng),將水、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輸送到多孔黏土基質中,為植物根部提供養(yǎng)分,令植物茁壯生長。
在特定環(huán)境下,科學家還可以在器皿中培育生物體,如酵母和微生物,以及苔蘚、藻類生物。這些培植方法都可以用在外星球種植上。
然而,具備了適宜生命生存的環(huán)境和條件,如何抵達“超級地球”是個更大的難題。格利澤667Cc距離地球約22光年,除了設法讓太空船的飛行速度達到光速之外,科學家還可以通過“蟲洞”架起一座橋梁,連接兩個不同的空間。蟲洞,又稱愛因斯坦·羅森橋,即連接時空兩個區(qū)域的通道。太空船沿著旋轉黑洞的旋轉軸心發(fā)射進入,可以熬過中心重力場,進入鏡射宇宙。此外,科學家還可以運用空間折疊技術實現(xiàn)倍速的星際穿梭。
目前,雖然“星際移民”還處于假說階段,但“超級地球”格利澤667Cc為我們打開了一個通向未來世界與高級文明的探索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