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華岳初級中學(xué)七(1)班 孫欣怡
望湯湯之流水,有感光陰。
讀罷梁衡先生的《壺口瀑布》,我的想象中浸滿了“震耳欲聾的濤聲”,且被“更鬧,更擠,更急”的河水,仿佛把心都弄得止不住的跳。
梁衡先生在《壺口瀑布》一文中,運用大量的側(cè)面描寫,如用掉入深溝渾身毛被剃凈的黑豬來襯托黃河的激流洶涌,用“我”目光掃過黃河的心有余悸寫出黃河令人生畏的氣勢……不由得令人想到古詩《陌上?!分幸员娙素澘戳_敷的場景來襯托羅敷的傾國傾城。
數(shù)千年前,老子觀水而得道,而今,梁衡先生于壺口瀑布前借景抒情,以壺口瀑布的氣勢磅礴,雄奇壯美,以黃河的“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寫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所在。以被瀑布切出一條深溝的龍槽,抒發(fā)對“柔和之中只有寬厚絕無軟弱”的民族精神的贊揚。
我雖生在渭河旁,卻從未親眼見過噴涌的黃河水,垂下的瀑布簾。但當(dāng)我讀《壺口瀑布》時,我仿佛站在壺口前,看著“垂空的水幕”一瀉千里,令人生畏。河水噴涌,擊拍在石壁上,迸濺的水花掠過我的眼前,灑在我的皮膚。遠(yuǎn)處的 “濤聲隱隱如雷”,黃河之水“其勢如千軍萬馬”,打在石壁上,“卷起千堆雪”,“浪在天頂飛,云在谷底吼”,這是獨屬于黃河的歌聲,這歌聲里糅合了渾厚與猛烈,莊重與磅礴。仰頭望不到端,抬眼看不見邊,站在壺口瀑布旁,任何人都會覺得渺小,謙卑,卻不會有恐懼之感,因為那是母親的血液奔流的聲音。
沈從文在湘西的河流中觸著了歷史。而我聽著瀑布翻涌的水聲,望著眼前浪擊石壁的光景,想到這條天上來的河水混著泥沙與石塊日夜奔流不息,千古向東不復(fù)返,覺得自己窺見了光陰的流逝。幾十萬年前,半坡人依傍著黃河踏入了文明社會;幾萬年前,黃河邊的涿鹿之戰(zhàn)標(biāo)記著華夏的建立;幾千年前,在黃河的流淌中朝代更迭,文人墨客寫下詩篇;幾百年前,黃河依然奔流不息,統(tǒng)治者卻被欲望迷了眼;幾十年前,歷經(jīng)磨難的中華民族終于斬千關(guān),破萬難,迎著奔騰的黃河水,帶著千年不斷的民族精神,屹立在世界東方。光陰在流逝,唯有黃河不變,唯有精神永傳。
美哉,《壺口瀑布》!壯哉,壺口瀑布!
(指導(dǎo)教師:劉紅紅)
小作者才思敏捷,她披文入情,用凝練的文字凸顯了 《壺口瀑布》的最強印象;她含英咀華,讀懂了梁衡先生筆下壺口瀑布的精神內(nèi)涵;她善于聯(lián)想,“老子觀水”“沈從文朔源”“梁衡贊瀑”,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蘊;她撫今追昔,點出了黃河在中華民族歷史變遷中的偉大角色,富有哲思。
文章情理交融,行文流暢,句式優(yōu)美,耐人尋味。作為讀后感,善哉,此文!
—— 陜西省渭南市華陰市華岳初級中學(xué) 劉紅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