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文
“高高的阿姆山呦,蒼茫的大森林呦,有條河流叫紅河。天上的白云唱山歌,地上的棕林在舞蹈……”
飛機“唰”的一下就鉆進了云里。哈尼族小伙周保舉從未見過如此層巒疊嶂的云,像極了生養(yǎng)他的阿姆山。白云是流動的,又似乎是靜止的,時而恬淡如水,時而歡樂四溢。這一次,他終于相信,白云會唱歌了。于是,腦海中又回響起那熟悉的旋律,“高高的阿姆山”。
“阿姆山”是哈尼語,漢語意為“母親山”。直到21歲,周保舉才第一次離開阿姆山、離開家鄉(xiāng)和父母,也是第一次坐飛機。小時候,他曾無數(shù)次憧憬過飛機,每當飛機劃過天空,他總會駐足、抬頭,直到望不見、聽不見為止。然而,能開進他們村的汽車都寥寥無幾,飛機他連想都不敢想。
飛翔的速度真快!當周保舉還沉浸在首次“飛行體驗”中時,飛機已然穩(wěn)穩(wěn)降落,滑行在上海虹橋機場的跑道上。——上海,就是他們此行的目的地。2020年8月,周保舉與5名同鄉(xiāng)一起跨越2500公里,從云南紅河來到上海。他們是通過“滬滇勞務協(xié)作”平臺被上海市長寧區(qū)消防救援支隊錄用的政府專職消防員。作為大山的孩子,走出大山,意味著一個嶄新的開始,也為了圓一個夢。
很小的時候,周保舉心里就裝進了一個夢: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并非不愛家鄉(xiāng)。周保舉愛極了阿姆山、紅河水,在這里,天上的云是白的,地上的“云”是綠的,他在這大片大片的梯田壟上,踩出過深深淺淺的腳印,編織過數(shù)不清的、綠色的夢。綠色連著綠色,山連著山,那么,綠色的盡頭、山的那邊又是什么?小時候的周保舉時常會想。這并非好高騖遠,而是一個孩子的好奇心,是他探究世界的渴望。
還沒到上學的年紀,周保舉就跟著爸媽、姐姐出去打工了。他們村經(jīng)濟落后,生活主要依靠種水稻、玉米等農(nóng)作物,家庭年收入不過幾千元。為了維持生計,忙完自家農(nóng)活,許多青壯年便出去打工。所謂“出去”,也不會走太遠,不過是鄰村、鄰縣,因為交通不便、消息閉塞,紅河縣對于他們而言,已是最遙遠的遠方。
縱然只是縣城,已經(jīng)讓“外面的世界”在小保舉心里扎根了。等成年可以自立后,他開始嘗試走得更遠,打工的足跡曾到過楚雄彝族自治州。外面的世界真大,周保舉真希望能把自己的夢做得更“大”一些。他年輕,有勇氣,有力量;可是阿姆山卻比他的夢還大……
就在夢想與現(xiàn)實激烈交鋒的時候,一個契機來了。
2019年深秋,村支書樂顛顛地到周家做客,他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上海和云南的勞務協(xié)作舉措進一步深化,目前上海市長寧區(qū)正面向紅河縣招收政府專職消防員。“讓你家保舉也試試?我看他合適!”周父眉頭緊鎖、沒說話;周母將擔心說了出來:“上海是哪兒?孩子怎么能去那么遠的地方?……”“我想去!”這一句,周保舉說得斬釘截鐵。哪個男孩心中沒有“英雄夢”?周保舉覺得,消防員就是大英雄!更何況,能去外面的世界,不正是他的夢想嗎?
面試時,主考官問:“消防員的工作是救火、搶險、救災,要吃苦,要到危險的地方去,你怕嗎?”那一刻,周保舉突然感覺,心中的“火塘”跳進了一顆火星,瞬間被點燃了,紅色的火苗熊熊燃燒?!安慌?!”他響亮地回答。
夢想實現(xiàn)的過程,充滿坎坷、艱辛;越是美好的夢,越不容易實現(xiàn)。
周保舉怎么也沒想到,一張《錄取通知書》讓他等了好幾個月。正當招錄進入最后階段時,新冠肺炎疫情猝然暴發(fā),讓許多工作暫時“停擺”。大山里的周保舉,不清楚外面發(fā)生了什么,似乎他想加入上海消防的心情越迫切,消息就越姍姍來遲。直到2020年夏天,他已然心急如焚,才終于收到《錄取通知書》。
然而,時間上的遲延,只是對這個年輕人耐心和意志的“小小考驗”。真正的考驗,是從到達上海那天開始的。
迎面而來的,是環(huán)境的考驗。云南四季如春,阿姆山更涼爽宜人;而上海和云南分屬不同氣候帶,夏季酷熱,冬季濕寒。周保舉到達時,正值盛夏,暑氣難耐,更何況他是第一次遠離家鄉(xiāng),第一次“見識”到他鄉(xiāng)的酷暑。這樣的日子太難熬了,撲面的熱浪讓他簡直透不過氣。
還沒來得及想念家鄉(xiāng)陰翳蔽日的森林,入職培訓便開始了。所有“新人”,先要在長寧支隊參加為期一個月的基礎訓練,而后到閔行參加總隊的綜合培訓。培訓的節(jié)奏快、科目多,令他們有些應接不暇:軍姿練習,隊列訓練,體能訓練,負重訓練,待基礎打得差不多,緊接著又是6米拉梯、水帶鋪設……除了“武的”,還有“文的”,比如,學習器材性能,熟悉器材操作、維護保養(yǎng)等等。
像周保舉這樣山里長大的孩子,是吃過一番苦的。不消說小時候上學要步行長長的山路,就是長大后打工,也比一般年輕人更不易。在楚雄打工那會兒,他每天6點半起床,7點吃早點,7點10分出發(fā),苦干一上午,中午休息30分鐘又接著干,直到天黑。周保舉所做的都是送外賣、搬磚等體力活,所以,訓練之初,周保舉信心滿滿,覺得什么都難不住自己。
然而,沒想到最基礎的“站軍姿”,就讓他嘗到了苦頭。別看他走山路如履平地,但像“站軍姿”這樣一動不動,他卻從未嘗試過。烈日當空,一站就至少一小時,神經(jīng)是緊繃的,渾身全麻木了,汗水不停地往下流,漸漸地,他似乎感覺不到自己了……看似簡單的“站軍姿”,讓周保舉明白:想把任何事情做到極致都不簡單,在消防員的“服從”里,還有太多內(nèi)涵。
所以,在經(jīng)歷了基礎苦訓,迎來消防員的“必要技能”6米拉梯時,他已經(jīng)做好了迎接挑戰(zhàn)的準備??傻葘嵅僖婚_始,他就發(fā)現(xiàn):比想象的更難。梯子雖然只有6米,卻有六七十斤重,科目要求必須將梯子扛上肩跑,到達目的地卸下來、架到窗口。說起來容易,這么重的梯子,只能靠一雙肉肩來擔,更何況還要追求速度,一連串動作必須在十幾秒內(nèi)完成,絕對是力量和反應力的爆發(fā)。每次訓練,他們都會反反復復做上幾十次;每次訓練,都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zhàn)……
現(xiàn)在,周保舉終于明白面試官口中的“吃苦”了。然而,吃過那么多苦后,他非但沒有退縮,反而更加堅定。消防員培訓,讓這個從小習慣腳踏實地的年輕人確信:夢想,必須靠扎扎實實的拼搏實現(xiàn)。他感覺到,心里的那團火燒得更旺了。
消防員,注定與火結(jié)緣。直面火場的那一天,或遲或早,終究會來到。
2021年春節(jié)后,周保舉這批“新人”培訓結(jié)束,開始跟車實習。實習歸實習,警情卻是實警。在此之前,班長反復打過“預防針”,周保舉也已心中有數(shù):跟車出警,與培訓時的“實景模擬”截然不同,訓練場是“死的”,警情是“活的”,在現(xiàn)場,誰也不知道“意外”什么時候來,將會怎樣來,任何細節(jié)都不能忽視,稍有不慎,就可能付出血的代價。更重要的是,每個警情都與生命相關(guān),他們要救助的,是活生生的人。
跟車實習前,班長問過周保舉:“怕不怕?”他答:“不怕!”聲音格外洪亮,那時候,他是真心覺得自己準備好了,有些躍躍欲試??墒牵瑳]想到,第一次跟車出警,他竟慌了。
那是一起火警。一上車,周保舉就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些不對勁:渾身的肌肉全是緊張的,他努力讓自己放松,在心里默念“加油”,可是收效不大,腦子里幾乎一片空白。下車的時候,他甚至連防護裝備都沒整理好,手電筒也忘了帶……下車后,他不知道自己該干嗎、能干嗎,只是機械地跟在班長后面,幫著抬破拆工具。那次的警情并不嚴重,是一戶人家鍋里燒著東西就出了門,鍋燒干了,冒起煙,觸發(fā)了警報,算是有驚無險。但周保舉永遠忘不了那一次,事后好長一段時間,他反復反省自己:究竟為什么慌了?
后來,他知道了,自己并非“不怕”。但他怕的不是火場,而是怕自己做不好、出紕漏、給戰(zhàn)友們拖后腿……由此,他懂了: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消防員,不僅要突破“技能關(guān)”,更要突破“心理關(guān)”。這沒有捷徑,只能靠多出警、多鍛煉、多總結(jié)。后來,經(jīng)歷的警情越多,周保舉越懂得了消防事業(yè)的神圣。那些在他身邊,帶他往前沖的隊長、班長,都是十幾年的“老”消防員,和他們相處得越久,他越熱愛這份事業(yè),一個愿望也越加迫切:他也想像他們一樣。
于是,日常訓練,周保舉更刻苦了,哪怕受傷,也不輕易下火線,他堅信班長和前輩們的話:訓練時多流汗,出警時才能更好地確保安全。每當有跟車出警的機會,不管現(xiàn)場多難、多險,他總會鼓勵自己:再向前一步,再勇敢一些!他將每一個救援現(xiàn)場,都看作是阿姆山,全心全力、一步一個腳印地去攀登。
變化,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大約三四個月,抑或半年,周保舉發(fā)現(xiàn)自己不一樣了:心態(tài)越來越沉穩(wěn),邁向現(xiàn)場的步伐越來越鎮(zhèn)定。在他的職業(yè)生涯中,漸漸積累起了令他驕傲的事:有一次,一位老人從樓上掉落,懸在三樓的晾衣竿上,現(xiàn)場千鈞一發(fā)。老人跌得血肉模糊,急需救援,可現(xiàn)場根本沒有安全的平臺或抓手。此情此景,任誰都難免心驚膽戰(zhàn)。周保舉心里也打怵,但他響亮地說:“讓我上!”隨后,他跟班長一起,將身體懸在樓體外面,將老人抬進來。還有一次,一位老人外出買早點時在十字路口被渣土車刮到,腿被壓住,皮開肉綻,鮮血直流,四周車如潮水,老人隨時可能受到二次傷害,也是他和戰(zhàn)友一起將老人抬離險地,一直守護到120救護車到場……
現(xiàn)在,“英雄”這個詞,在周保舉心中有了更具體的形象:“所謂英雄,就是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的人,也是危難關(guān)頭,能做常人所不能的人。扶危救難、火場逆行的消防員,就是如此。我想成為這樣的人!”
從小到大,周保舉心里一直有一個夢: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那么,圓夢的滋味如何呢?3年多以來,周保舉不斷刷新體認。他逐漸明白:“夢想實現(xiàn)”不是終點,而是一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周保舉不斷成長、成熟。最大的進步是“認知”,從大山來到大都市,仿佛跨越了兩個“世界”,讓他見到了許多從前不敢想、沒見過的東西。一句句領(lǐng)導、教官們的教誨,一次次直面危難的考驗,更成為他人生的“重要課程”,讓他獲得了真正的勇氣。
最大的成熟是“付出”。來到上海成為消防員后,周保舉漸漸體會到“為他人拼搏”的成就感,從“小家”到“大家”,都留下了他拼搏的足印。每月的收入,他時常寄回家里,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寄過5000元,這個數(shù)字在他家鄉(xiāng)甚為“可觀”,有的家庭一年都賺不到這么多錢,父母再不用辛辛苦苦打工了,弟弟的學費也有了著落。
在2022年上??箵粜鹿谝咔楣ぷ髦?,周保舉主動報名沖上第一線,駐守隔離點,協(xié)助維護秩序、檢查消防設施……成了一名光榮的“大白”。這一次,當別人再問他“怕不怕”時,他只報以淡淡一笑,這份淡然來自于他的內(nèi)心:能守護更多人,讓他感到光榮,心里沒有了畏懼。
在這個過程中,周保舉還將自己的夢越做越大?,F(xiàn)在的他,不再是只想到外面“闖世界”的“毛頭小子”了,他更想靠雙手“創(chuàng)世界”,親手打拼出一番事業(yè)來。在了解消防、投入消防工作后,他決心將“消防”作為終身為之奮斗的事業(yè),真正成為一名頂天立地的上海消防員。如果可以,他還希望永遠留在隊里。他覺得,這支隊伍就像家,隊友們就像家人。他忘不了,每當自己迷茫、失落的時候,隊領(lǐng)導像父母、兄長一樣給予耐心指導;忘不了,隊友們和他在訓練場上互相鼓勵、共同進步;更忘不了,他和這些戰(zhàn)友一次次在災情、險情中并肩作戰(zhàn)……世上還有比這更好的家人嗎?不知從何時起,他已經(jīng)將他們寫進了夢想里。
消防員職業(yè)特殊,逢年過節(jié)都要堅守崗位,不能回家。自從離開家鄉(xiāng)后,周保舉再沒同家人、族人一起過過年,因為家鄉(xiāng)山長水遠,他回家探親的次數(shù)也屈指可數(shù)。他也想家。最想念家鄉(xiāng)的山水,那親愛的阿姆山、紅河水不知多少次悄然入夢;也想念與家人、同族歡聚的時光,尤其是過年,親人們燒熱火塘、點燃篝火,圍坐在一起吃飯、唱歌、起舞……
火,是哈尼族家庭的生命,意味著生生不息。它在周保舉兒時,便已安放在他心底,點亮了他的激情和生命力;如今,又化作他念念不忘的來路和催人奮進的遠方。向著心中的火塘,年輕的周保舉又許下了新愿望:他要在上海扎根,再把從這里獲得的見識帶回大山,把上海和消防的故事講給家鄉(xiāng)的孩子們聽?!?/p>
后記
2022年3月1日,上海市消防救援總隊長寧消防救援支隊以周保舉為原型策劃拍攝的微電影《火塘》正式發(fā)布。該片根據(jù)周保舉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周保舉和其他紅河青年們從彩云之南來到東海之濱,披上長寧“火焰藍”戰(zhàn)衣的故事,此片也被評為上海市精準扶貧十大典型案例。從紅河到上海,從大山到城市,從操場到火場,追尋更好的夢想,就是當好人民的守夜人。長寧消防救援支隊謹以此片獻給每一位懷揣著夢想的人,希望用周保舉的故事讓更多的“山里娃子”穿上夢想的戰(zhàn)衣,走得更遠。